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东丰县大阳中学2010年秋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科期末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23小题)一、基础知识(32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至(3)题。(8分)事实上,对于我们的感觉能力来说,五官虽不愧为大功臣,但绝对不能被封为君王,因为在五官废寝( )忘食地收集外界信息的同时,大脑的神经细胞更为忙碌,它们通过横向连接和反馈的回路,飞速地传递有用的信息,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错综复杂的计算。大脑fy( )我们感官多彩的性质和多样的本领,它所发挥的作用,没有谁能够比得上它。所有这些,科学家们还只是刚刚开始破解。 (1) 请给加点字注音及根据拼音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 废寝(
2、 ) fy( ) (2) 划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用一个成语来表述,这个成语可以是 。(2分) (3) 把划横线的句子改为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应使用“ ”的关联词,语意前后才会连贯。(2分)2诗文默写填空。(12分、每格1分) 春潮带雨晚来急, 。 青山遮不住, 。 ,长河落日圆。 ,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商隐无题中“_, ”的诗句运用比喻、双关,含蓄地表现了对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赞誉。 苏轼水调歌头中,作者用“_ ,_ ”的诗句说明了人生之中难免有一些憾事的自然规律。 苏轼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曾子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说:“_,_。”(7)约客中堪称揭示
3、人物内心世界的名句是:_ , 。3下列对泊秦淮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杜牧,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B首句运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描绘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C第三句中的“不知”两字直接讽刺了当时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统治者。D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表达了作者忧时伤世的思想。4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骆驼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骆驼祥子是一部京味小说,其语言通俗、亲切,是舒庆春长篇小说的代表作。B“骆驼祥子”这一称呼
4、,是对小说主人公祥子性格命运的一种概括。C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第一辆车子是虎妞花96块大洋买来的。D祥子身上除了具有劳动者的勤劳外,还有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2)简述祥子第二次买车的钱被敲诈的经过。(60字左右、4分) 5综合性学习。(4分) 有些汉语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如现在人们常把“仿制”说成“山寨”,把“喜欢并鲜明地支持”说成“粉”。仿照所给的示例,从下面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说说该词语义或用法的变化。 备选词语: 包装 充电 下课 示例:“下海”,原指“到海中去”的意思,现在是“经商或自已创业”的意思。如,小王下海十几年,终于积攒了一笔钱。 选: , 二、阅读理解(5
5、8分)(一).阅读秋水一文,完成611题。(18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本文作者_,战国时哲学家,_家代表人物。(2分)7解释加点的字。(4分)秋水时至( ) 不辩牛马( ) 以为莫己若( ) 始吾弗信( )8“东面而视”中的“而”字的用法与下面哪项相同。( ) (3分) A黑质
6、而白章。 B. 面山而居。 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写出从本文演化出来的的两个成语: , 。(2分)11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完成1216题。(17分)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7、。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8、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2从议论的方式看,至段属于 。(2分)13从全文看,作者是针对敌方的 的论点,提出
9、了 的论点。(4分)14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具体证明自己的论点?(4分) , 15品味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选做一题)。(3分) 一味求神拜佛。 那简直是诬蔑。 16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本文反复出现“中国的脊梁”,是为了强调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巨在作用,说明只有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中坚,才能代表我们的民族。 B第段从结构上看,它起着过渡的作用,从内容上看,它间接批驳了对方的论点。 C文中的“他信力”和“自欺力”是运用了仿词的修辞手法,刻画出敌方自欺欺人、自我麻醉的嘴脸。 D第段的“中国人”与第段的“中国人”所指代的对像是一样。(三).阅读唐家寺的雨伞一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 试题 九年级 语文 学期 期末试卷 新课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