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ppt
《弹性力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性力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ppt(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弹性力学变分法弹性力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及近似解法 10-1 概概 述述 所谓弹(塑)性力学变分解法就是基于力学能量原理求解弹(塑)性力学的变分方法,这种方法从其本质而言,是要把原来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组的问题变为泛函求极值的问题,而在求问题的近似解时,泛函的极值问题又可变成函数的极值问题,因此最终把问题归结为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下面我们将讨论各类变分理论的建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近似解法。由于弹性力学变分解法,实质上就是数学中的变分法应用于解弹性力学问题,虽然在讨论的近似解法中使用变分计算均甚简单(类似微分),但“变分”的概念却极为重要,它关系到我们对一系列力学变分
2、原理中“虚”(如虚功、虚位移、余虚功、虚应力等)的概念的建立与理解。为有利于本章内容的讨论,我们先对变分法作一简单的介绍。一、变分问题的提出、等周问题在定长度的曲线中,求出所围成最大面积的曲线,这是一个有附加条件的变分问题。、最短线问题求平面中连接两定点具有最小长度曲线,这是一个已知边界条件的变分问题。二、关于变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泛函如在xoy面上两定点P1(x1,y1)和P2(x2,y2),求满足边界条件的连接两点的任意曲线y=y(x)中的最短的一条曲线由弧长计算公式弧长的值随函数y(x)的改变而变化的。函数y(x)的值随自变量x的改变而变化的。函数的函数oyxP1(x1,y1)P2(x
3、2,y2)xy定义:泛函是以函数集为定义域的实值函数。泛函的一般积分形式可以表示为此处例 力学中的能量函数就是一个泛函,因为它可表示为应力或应变分量的函数,而应力或应变分量又是坐标x,y,z的函数。2、函数的变分凡是满足边界条件及连续性条件的函数称为容许函数。而变分法就是要在这些容许函数中,寻求使给定泛函为极值的特定函数。上例中定义:函数y(x)与另一容许函数 之之差差 叫叫做做函数y(x)的变分。定义中的x泛指单元变量或多元变量。微微分分与与变变分分的的差差别别微分dy反映的是同一个函数,在函数y=y(x)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自变量x的微小变化dx所引起的函数y(x)的微小变化,只因x取不同值
4、而产生差异。在微分关系中,dy和dx总是一同出现的。变分y反映的则是不同函数,在某一自变量x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整个函数的微小变化y 所引起的函数y(x)的微小变化。y与x无关,具有独立性与任意性。在变分关系中y和x不相联系。函数变分y的性质与运算规律(1)如果y(x)和 都连续可导,则函数变分的导数等于导数的变分即求导和变分可以交换(2)同理函数变分的积分等于积分的变分即积分和变分可以交换(3)类似微分运算法则2、泛函的变分考虑下面的泛函给函数y(x)以变分y,看泛函发生什么变化。将假设连续光滑根据泰勒级数展开,(b)有于是得式中分别是函数变分y的及其一阶导数y的一次齐次式、二次齐次式、的积分
5、,称为泛函Jy的一次变分、二次变分。有时把泛函的一次变分J简称为泛函的变分。三、变分法在数学分析中,我们讨论过函数的极值问题,变分法就是讨论泛函的求极值的问题。如果一个连续函数现在把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推广到泛函中设y(x)为使泛函取极值的容许函数,函数 可为y(x)临近的容许函数,即是变量函数y(x)变分并使式中,为小值的实参数;式中,为小参数。对于充分接近于零的一切值,函数下面导出泛函J取极值的必要条件.选择使其积分区间的两端等于零,且在新函数与曲线有的接近度因而沿函数一阶变分可视为的函数,即即积分因为J()是J(0)相邻近的容许函数,具有任意小的接近度因为可正可负,故为了满足此式必须有:故有
6、:又因为为无穷小,故可在=0处将J()展开,于是得将式代入上式这就证明了J(y)取极值时要求上式成立即一阶变分等于零。或于是将上式第二项分步积分或考虑到边界条件称为欧拉方程由于y=的任意性,在给定积分的条件下,要求J=0的必要条件为因此求泛函J(y)取极值的问题归结为求解(*)式的问题,即解欧拉方程,且满足边界条件为极大值为极小值例:求平面上过点P1(x1,y1)P2(x2,y2)的最短线曲线最短线问题。解法一:直接解题设曲线方程为y=y(x),过P1、P2两点间的弧长泛函为将(1)式变分并使其为零分步积分得由边界条件:P1(x1,y1)P2(x2,y2)为定点,有y=0即由y的任意性,故有直
7、线解法二:代入欧拉公式y(x)在端点x=x1,x=x2处应满足的条件,称为自然边界条件式中y(x1)=y1,y(x2)=y2之值都是可变动的,即曲线的端点值是可变动的。由于y=的任意性,还要求满足四、变边界问题自然边界条件例:设曲线两端点在x=x1和x=x2直线上,求x=x1和x=x2间最短线的必要条件。由上例的结果,其曲线方程此式尚应满足自然边界条件在x1,x2处即它平行于x轴的在x=x1和x=x2间的直线段五、有附加条件的变边界问题有很多变分问题除边界条件外,还有附加条件,如求泛函边界条件为附加条件为下的极值问题。L为常数可以引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化为无条件的极值问题上面的就是有附加条件的变边
8、界问题令得得例:在具有给定长度l的曲线中使所围成的面积最大的一条曲线等周问题解:由数学分析,曲线C所围成的面积为弧长为拉格朗日乘子法,设令由H=0,得附加条件为解出或得即此为等周问题的解,说明定场曲线所围成圆时的面积最大。1010-2 2 力学变分原理的基本概念力学变分原理的基本概念力学变分原理的基本概念力学变分原理的基本概念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在弹塑性变形运动中也不例外。当可变形固体在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外力与内力均将作功。对于弹性体,由于变形的可逆性,外力对其相应的位移所作的功(实功),在数值上就等于积蓄在物体内的应变能(实应变能),当外力撤除时,这种应变能将
9、全部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实功原理。上述能量方法不仅适用于线弹性力学(如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中),而且还可用于非线性弹性力学,以至对于塑性力学问题(只需将应变能的概念改为耗散能,或者形变功的概念.能量方法由于其与坐标选择无关等特点,因此应用极为广泛,更由于它与数学工具变分法的结合而导出了虚功原理,使得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得到重大发展而更趋完善。在理论力学中:质点、质点系质点、质点系(或刚体或刚体)的虚位移原理,即:的虚位移原理,即:质点或质点系质点或质点系(或刚体或刚体)在理想约束在理想约束(不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下,处于平衡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作用在其上的各力,对
10、于虚位移所作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作用在其上的各力,对于虚位移所作的总虚功为零的总虚功为零。对于质点系所受的力可以划分为主动力和约束反力(在理论力学中),对变形体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外力和内力(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中)来进行研究,自然后者表示的方法更适用于固体力学的讨论。因此,虚虚功功原原理理可以改述为:对对于于一一个个处处于于平平衡衡状状态态的的质质点点系系,其其外外力力和和内内力力对对任任意意给给定定的的虚虚位位移移所所作作的的总总虚虚功功必必须须等等于零于零。其数学表示式为外力对虚位移所作的虚功简称外力虚功与内力虚功。内力对虚位移所作的虚功对于变形固体来说,也可以看成是个质点系,而内力虚功看
11、成与内力实功和实应变能的关系一样,在数值上等于负的虚应变能(U*来表示),得于是变形体虚功原理可以表述为:若若弹弹性性体体(或或变变形形体体)处处于于平平衡衡状状态态下下。当当其其发发生生约约束束条条件件所所允允许许的的、微微小小的的、任任意意的的虚虚位位移移时时,则则外外力力在在虚虚位位移移上上的的虚虚功功在在数值上等于整个弹性体的虚变形能。数学表达式为数值上等于整个弹性体的虚变形能。数学表达式为1关于变形体的虚功原理的说明关于变形体的虚功原理的说明(1)变形体与刚体不同,刚体虽然也可看作是个质点系,但其内各个质点无相对位移,因此总的说来内力不作功。此时,虚位移原理即表示为 ,用来解决刚体力
12、学(理论力学)的静定问题。而弹性体是可以变形的,各点间有相对位移,因此内力作功。卸载的弹性体能对外作功,正是内力作功的表现。所以对弹性问题求虚功总和时,应该计入内力在虚位移上作的虚功。虚位移原理表示为 ,用以解决变形体力学的超静定问题。(2)弹性体与不变质点系约束不同,它的质点受到一定的约束,也就是在其内部的各个质点应保持连续。因此在设出虚位移时,除在Su部分边界上的点的虚位移值必须满足支座约束(几何边界)条件外(这一点与质点系是共同的),还必须把虚位移设成坐标的单值连续函数满足连续性条件(这一点是质点系没有的)。(3)在固体力学中,变形体所发生的位移都符合上述两种约束条件,而在小变形条件下变
13、形是微小的量,因而也符合虚位移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解具体问题时可以把变形体由于面力作用而产生的实位移当作虚位移,由于应力作用产生的真应变当作虚应变。(1)满足体系(包括质点系与弹性体)所有的约束方程的无限小位移为体系的虚位移(故也称可能位移);如果位移不仅满足约束方程,而且也满足运动方程的初始条件,则为体系的实位移(也称真实位移)。显然,任何微小时间间隔的实位移增量都构成一组可能位移,但反过来,一组可能位移却不一定能形成实位移,因为它不一定满足运动方程和初始条件,因此对变形体来说,在约束性质与时间无关、约束条件所允许的(几何上可能的)条件下,微小的变形位移属于虚位移之列。(2)实功是力在自己产生
14、位移上作的功。对于线性弹性体来说是变力(从零线性增加的),所以实功带有l2的系数,实应变能也一样,而且加载时永远为正。而虚功是力在别的因素(人为的)产生的位移上作的功,所谓虚,并不是虚无,而是有可能的、虚设的意思,其意义是指位移的产生与此位移上作功的力无关。不论是否是线性弹性体,虚功都没有12的系数(虚应变能也如此)。当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时,虚功为正,反之为负。2 2关于虚功原理的进一步说明关于虚功原理的进一步说明关于虚功原理的进一步说明关于虚功原理的进一步说明变形体的虚功原理(虚位移原理)为力学变分原理的基础(也可以认为刚体、质点系的虚功原理为其特例),以下我们分三类变分原理来讨论:虚
15、功原理(虚位移原理)及由它导出的最小势能原理;(3)以上所讨论“虚”的物理概念反映在数学上就是变分运算,当讨论力学变分原理的计算式时,变分算子“”符号的出现就意味着“虚”的设施,再回忆一下:所谓微小的、任意的、可能的虚位移概念都是变分的思路。一般变分原理(广义变分原理)。余虚功原理(虚应力原理)及由它导出的最小余能原理;卡氏第一定理;卡氏第二定理;设有一个变形体处于平衡状态,已给定体力为Fi,面力为 。该物体全部表面积为S,体积为V,则平衡条件为 应力边界条件 式中ST,为给定面力的部分表面。10-3 虚功原理虚功原理(虚位移原理虚位移原理)现在给予该变形体一组几何约束许可的、任意的、微小虚位
16、移,由此而产生了实际的力系在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由式(10-1),则虚虚功功原原理理可以叙述为:在在外外力力作作用用下下处处于于平平衡衡状状态态的的变变形形体体。当当给给该该物物体体微微小虚位移时。外力的总虚功在数值上等于变形体的总虚应变能。小虚位移时。外力的总虚功在数值上等于变形体的总虚应变能。我们知道,外力的总虚功为实际的体力Fi和面力 在虚位移上所作的功,即 由3-4中有关公式,可得在物体产生微小虚变形的过程中,该变形体内的总虚应变能为 于是虚功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展开式为 式(10-8)或式(10-9)为虚功原理的位移变分方程。运用奥氏公式将边界上的曲面积分转换成空间区域上的三重积分
17、以下给出上述原理的具体证明。若在虚功原理的变分方程(10-8)中,考虑到给定位移的部分表面Su上,所以 (面力不能作功);在给定面力的部分表面ST上,边界条件成立。又因S=Su+ST,于是对ST的积分可以写成对S的积分,即有此处。将式(b)代入式(a)得当变形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式(10-4),知式(c)展开式的第一项积分等于零。将式(d)代人式(c)得 又由 及 ,故以上,证明了当给予系统微小虚位移时,外力的总虚功与物体的总虚应变能相等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条件。此外,我们还可以证明 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充分条件即由。可导出平衡方程 和应力边界条件 因此,满足变分方程(10-9)的解就一定
18、能满足平衡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由此,虚位移原理也可表述为:变形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对对于于满满足足变变形形连连续续条条件件及及几几何何约约束束边边界界条条件件的的任任意意微微小小虚虚位位移移。外外力力所所作作总总虚虚功功在在数数值值上上等等于于变变形形体体所所产产生生的的总总虚虚变变形形能能。在应用虚功方程求解时,所选取的解不必预先满足平衡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但根据上述讨论必必须须满足几何边界条件。满足几何边界条件。由以上讨论可知,虚功原理变分方程(10-9)等价于平衡方程与应力边界条件。及变形连续性条件及变形连续性条件 在上述虚功原理的推导中未涉及材料的本构关系,就是说,虚位移
19、原理对于弹性体、弹塑性体和理想塑性体等都是适用的。例例10-110-1设有图10-1所示的简支梁受均布载荷,试写出梁的挠曲线的微分方程。解解 梁梁在在平平衡衡状状态态下下给给以以虚虚位位移移 时,由虚功原理得到:,因此,则 代人式(1)并令,整理后得经两次分部积分后,可化为其中(曲率为负)外力所作的虚功为 由此,据 ,有 由于 在支承间的任意性,得 可知式(6)前一式所表示的是以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对于简支梁边界条件,在支承x=0,x=l处,而 0,因此得 ,即在支承处弯矩等于零;注意到 ,即剪力不等于零。所以静力边界条件自动满足。于是有式(6)前一式即为所求梁的挠曲线方程,由材料力学弯曲理论
20、由于 在支承间的任意性,得 例:三杆AB、AC、AD 在A点铰接,受铅垂力P,三杆的弹性模量均为E,面积为A,杆AC=l/2,杆AB=AD=l,试用虚位移原理、最小势能原理、最小余能原理、广义势能原理,求解此问题。解(1)用虚位移原理求解。设:杆1的(AC)的伸长为1 杆2的(AB)的伸长为2 杆3的(AD)的伸长为3 A点的位移为uA、vA312A1PBCDA(1)(3)(2)6060UAvA上式变分虚变形1、2、3,虚位移为uA、vA应满足几何关系由虚功原理设:三杆的(AC)的内力分别为N1、N2、N3由于 任意 即为平衡方程,也就是等价于平衡方程引入物理关系整理得(2)用最小势能原理求解
21、。势能为代入得由于 任意 即为几何方程,也就是等价于几何方程(2)用最小余能原理求解。满足附加条件即平衡方程若令P产生一个微小改变 P,而N2、N3不变,则N1=P由于由支座没有位移约束力的功变形协调方程解得化简后得化简后得所以对称最最小小势势能能和和最最小小余余能能实实际际上上是是在在一一种种条条件件下下的的泛泛函函极极值值问问题题,在在系系统统是是有限个自由度时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有限个自由度时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势能势能广义势能原理广义势能原理 引入乘子引入乘子满足的条件是,满足的条件是,位移边界和几何条件位移边界和几何条件余能余能满足的条件是,满足的条件
22、是,平衡方程和应力边界平衡方程和应力边界必须满足 几何条件或改写成或改写成则则原原来来的的泛泛函函的的条条件件极极值值问问题题就就转转化化为为新新泛泛函函的的无无条条件件极极值值问问题题,由由后后者者的的极值条件极值条件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由(2)(3)(5)(6)极值条件可得代入(1)式由以上结果可知,采用乘子法将使分析方法更为系统化,而1、2分别代表相应几何条件的内力广义余能广义余能 原理原理 引入乘子引入乘子把问题转化为新泛函的无条件极值问题,其极值条件为把问题转化为新泛函的无条件极值问题,其极值条件为把问题转化为新泛函的无条件极值问题,其极值条件为把问题转化为新泛函的无
23、条件极值问题,其极值条件为将(1)(3)代入(2)再由(4)(5)式解得而4、5的物理意义位移10-4 最小最小(总总)势能原理势能原理卡氏第一定理卡氏第一定理一、关于势能的概念一、关于势能的概念在第三章中,我们已指出应变能函数就是弹性势能函数。在能量守恒系统中,质点或质点系对于某一参考位置的势能可以用作用在其上的全部力从现有位置移到该参考位置所作的功来度量。现在所讨论的弹性杆件,由于其变形是可逆的,也是个能量守恒系统,所以若取杆件在未受力时的状态作为参考状态,则在受力后它对于该参考状态的总势能就用杆件从变形的受力状态到未受力状态时作用在其上的全部力(包括外力和内力两部分)所作的功来度量。为便
24、于理解,取上端固定下端自由并在自由端处悬挂一重物的拉杆(图10-2)为例来说明。从拉杆未受力的状态到挂上重物而发生了变形后的受力状态,重物的重力(外力)作正功。而圆杆的内力与重物的重力组成平衡力系,所以此时杆的内力作负功,这个功在数值上就等于积蓄在杆内的应变能U。于是我们在杆体加载后处于平衡的受力状态的位置下,来计算上述系统的势能。图10-2所示拉杆从它的变形状态到未变形前的参考位置来说,它可以作功,也即内力势能为+U。而对于外力P可以对于位移作负功(一P),其所以是负的,是因为从杆的变形状态到未受力状态的参考位置来说,外力施力点位移与外力P在指向上是相反的,这也就是说外力的势能应以(一P)来
25、量度(数值上不同于卸载时的外力功)。根据这些分析可知,图10-2所示拉杆的总势能式中U为内力势能,数值上等于应变能:-w为外力势能,也可以理解为数值上等于常力P 的实功。对于线弹性体来说,在加载过程中的外力功为 ,其数值即为储存于杆件内的应变能,故有总势能 恰等于负值的应变能U是线弹性体固有的特点。在10-8中还将计算上述拉杆的总余能。二、最小二、最小(总总)势能原理势能原理 理论力学已表明:在势力场中质点系在平衡位置的势能具有驻值。于是上面所讨论的虚功原理可以表示成另一种形式。由于虚位移是很微小的。因此在产生虚位移的过程中,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只是作用点有了改变。这样我们可以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弹性 力学 变分法 近似 解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