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第7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环境保护概论-第7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概论-第7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ppt(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保护概论第七章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概述土壤概述一、土壤及其组成一、土壤及其组成v土土壤壤:是是指指地地球球陆陆地地表表面面具具有有肥肥力力,能能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长植物的疏松表层。v组组成成:矿矿物物质质、有有机机质质、水水分分、空空气气、土土壤微生物等壤微生物等二、土壤性质二、土壤性质1 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v可可划划分分为为砂砂土土类类、壤壤土土类类、粘粘壤壤土土类类和和粘粘土类土类2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v土土壤壤颗颗粒粒(包包括括单单独独颗颗粒粒、复复粒粒和和团团聚聚体体)的的空空间间排排序序及及其其稳稳定定程程度度,孔孔隙隙的的分
2、分布布和和结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3 3、土壤性质、土壤性质v具具有有肥肥力力、酸酸碱碱性性、氧氧化化还还原原性性、吸吸收收性性、吸附交换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净化作用。吸附交换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净化作用。二、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二、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1 1、土土壤壤背背景景值值:指指不不受受各各种种污污染染源源明明显显影影响响的的土土壤壤中中化化学学物物质质检检出出量量,又又称称为为土土壤壤背景含量或土壤本底值。背景含量或土壤本底值。2 2、土土壤壤环环境境容容量量:人人类类生生存存和和自自然然生生态态不不受受破破坏坏的的前前提提下下,土土壤壤环环境
3、境所所能能容容纳纳的的污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染物的最大负荷量。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及其防治对策土壤沙化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土地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非农业占地非农业占地1.土壤沙化土壤沙化土壤沙化土壤沙化:主要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主要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原因原因:L极端干旱及大风极端干旱及大风L过渡放牧过渡放牧L乱挖乱樵乱挖乱樵L水资源萎缩水资源萎缩L过渡开垦过渡开垦L森林植被破坏森林植被破坏1.土壤沙化土壤沙化土壤沙化土壤沙化:主要是风蚀和风力堆主要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积过程。原因原因:危害:危害:L土地贫瘠化土地贫瘠化L植被退化,
4、适宜性变差植被退化,适宜性变差L土地沙化,利用程度降低土地沙化,利用程度降低L沙尘暴,环境恶劣沙尘暴,环境恶劣1.土壤沙化土壤沙化土壤沙化土壤沙化:主要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主要是风蚀和风力堆积过程。原因原因:危害:危害:防治:防治:J 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J营造防护林营造防护林J种植耐旱作物种植耐旱作物J培育生物土壤结皮培育生物土壤结皮J退牧还草退牧还草J减少耕作次数,少耕免耕减少耕作次数,少耕免耕J选种适生植物选种适生植物J秸杆覆盖秸杆覆盖2.土壤(水土)流失土壤(水土)流失土壤流失土壤流失:土壤由水力或水力加重土壤由水力或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移运走的侵蚀类型。力作用而搬移运走的侵蚀类型。原
5、因原因:L植被破坏植被破坏L坡地耕种坡地耕种L年降雨分配不均年降雨分配不均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洪水引起的冲刷洪水引起的冲刷降雨对裸土产生的沟蚀降雨对裸土产生的沟蚀2.土壤(水土)流失土壤(水土)流失土壤流失土壤流失:土壤由水力或水力加重力作土壤由水力或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移运走的侵蚀类型。用而搬移运走的侵蚀类型。原因原因:危害:危害:L土壤薄层化土壤薄层化L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质量下降L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土壤(水土)流失土壤(水土)流失土壤流失土壤流失:土壤由水力或水力加重力土壤由水力或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移运走的侵蚀类型。作用而搬移运走的侵蚀类型。原因原因:危害:危
6、害:防治防治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Forest terrace suitable for reforestation in degraded mountain zonesDiversion ditch effective for draining steep slopesAlgerian terrace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等等高高种种植植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沿沿等等高高线线营营造造防防护护林林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陡陡坡坡地地退退耕耕还还林林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沿沿沟沟建建淤淤地地坝坝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修修水水窖窖雨雨季季蓄蓄水水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工程程措措施施与与生生物物措措施施结结合合J
7、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修修建建梯梯田田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沟沟道道种种植植灌灌木木防防切切沟沟发发展展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修修隔隔坡坡梯梯田田J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粮粮食食作作物物与与水水保保林林间间作作3.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土壤地表面积盐的过程。土壤地表面积盐的过程。土壤盐渍化的三条件土壤盐渍化的三条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下水位超过临界水位地下水位超过临界水位地下水矿化度高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盐渍化类型:土壤盐渍化类型:现代土壤盐渍化现代土壤盐渍化;残余土壤盐渍化残余土壤盐渍化;潜在土壤盐渍化。潜在土壤盐渍化。3.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
8、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由于不恰当的利用,使潜使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土层积聚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土层积聚的过程的过程.原因原因:不合理利用不合理利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临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超过临界深度深度;高矿化度水灌溉高矿化度水灌溉(3g/L);灌排不配套灌排不配套,排水不畅排水不畅;开垦利用本身含盐高的土壤开垦利用本身含盐高的土壤.3.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灌排配套发展灌排配套发展,实施合理的灌溉制度实施合理的灌溉制度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渠系渗漏损失减少渠系渗漏损失改变种植制度改变种植制度,因地制
9、宜建立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建立生态农业结构结构。精耕细作精耕细作。4.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控制措施:土壤污染的控制措施:废物减排废物减排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浓缩阶段浓缩阶段固态堆放固态堆放5.耕地的非农业占用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固体废物堆放占地固体废物堆放占地城镇建设占地城镇建设占地防治:防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时处理各种废物及时处理各种废物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一、土壤污染一、土壤污染1.1.概念: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2.2.土壤污染的特点土
10、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污染物主要通过农作物和食品间接进入土壤污染物主要通过农作物和食品间接进入人体人体土壤污染的判定比较复杂土壤污染的判定比较复杂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不易及时发觉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不易及时发觉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二、土壤净化二、土壤净化1.1.概念:概念:分解、转移、转化,使土壤分解、转移、转化,使土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2.2.净化作用的原因净化作用的原因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解转化;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解转化;有机无机胶体吸附、解吸、代换,有机无机胶体吸附、解吸、代换,改变污染物形态;改变污染物形态;植物吸收作用。植物吸收作用
11、。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二、土壤净化二、土壤净化3.3.影响土壤净化作用的因素影响土壤净化作用的因素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如,土壤粘土矿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着土壤如,土壤粘土矿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着土壤的比表面积,电荷的性质及阳离子交换量等,的比表面积,电荷的性质及阳离子交换量等,从而影响吸附、解吸的作用。从而影响吸附、解吸的作用。土壤环境条件土壤环境条件土壤土壤pHpH、电位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污染物转、电位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污染物转化;水热条件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速化;水热条件影响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速度与强度度与强度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二、土
12、壤净化二、土壤净化3.3.影响土壤净化作用的因素影响土壤净化作用的因素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土壤环境条件土壤环境条件土壤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土壤环境的生物学特性植被与土壤生物区系的种属与数量,是土壤生物净植被与土壤生物区系的种属与数量,是土壤生物净化的决定性因素化的决定性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期施肥引起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的净化性能长期施肥引起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的净化性能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三、土壤污染源三、土壤污染源1.1.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2.2.农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3.3.生物污染源生物污染源四、土壤污染物四、土壤污染物1.1.有机物类有机物类2.
13、2.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3.3.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4.4.化学肥料化学肥料5.5.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五、土壤污染类型五、土壤污染类型1.1.水体污染型水体污染型2.2.大气污染型大气污染型3.3.农业污染型农业污染型4.4.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污水灌溉污水灌溉沉降沉降化学农药、化肥化学农药、化肥废渣、污泥、城市垃圾废渣、污泥、城市垃圾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一、重金属的来源一、重金属的来源污水灌溉污水灌溉施用化肥施用化肥农药农药固体废弃固体废弃物堆积物堆积城市化城市化矿床开发矿床开发原生岩石原生岩石第三节第三节
14、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一)污染特征(一)污染特征1.1.不易随水移动不易随水移动2.2.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不能被微生物分解3.3.在土壤中易累积在土壤中易累积4.4.在植物体内可富集转化,潜伏期长在植物体内可富集转化,潜伏期长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二)存在形态(二)存在形态1.1.水溶态的水溶态的2.2.弱代换剂可代换的弱代换剂可代换的3.3.强代换剂可代换的强代换剂可代换的4.4.次生矿物中的次生矿物中的5.5.原生矿物中的原生矿物中的
15、毒性大毒性大易于被植物吸收易于被植物吸收毒性小毒性小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二、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土壤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三)土壤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1.1.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改变重金属价态,低价态化合物可溶性强,如改变重金属价态,低价态化合物可溶性强,如CrCr3+3+CrCr6+6+,增强还原条件,土壤中,增强还原条件,土壤中CrCr6+6+还原成还原成CrCr3+3+,溶于土壤溶液易于迁移。溶于土壤溶液易于迁移。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
16、化(三)土壤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三)土壤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1.1.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2.2.酸碱度酸碱度pHpH升高,重金属溶解度下降,迁移变弱升高,重金属溶解度下降,迁移变弱两性化合物在两性化合物在pHpH6 6时迁移以阳离子为主;时迁移以阳离子为主;pHpH6 6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pH继续升高,以阴离子继续升高,以阴离子为主,发生迁移。为主,发生迁移。土壤土壤pH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AdsorptionSoil pH3 3.5 4 4.5 5 5.5 6 6.5 7.0PbCuZnCd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17、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土壤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三)土壤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1.1.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2.2.酸碱度酸碱度3.3.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共价键、配位键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共价键、配位键吸附形成沉淀形成沉淀有机胶体吸附容量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吸附容量无机胶体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土壤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三)土壤条件对迁移转化的影响1.1.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2.2.酸碱度酸碱度3.3.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土壤胶体的吸附作
18、用4.4.络合螯合作用络合螯合作用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时,以吸附交换为主;重金属离子浓度较高时,以吸附交换为主;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以络合螯合作用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迁移能力增大。为主,迁移能力增大。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几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三)几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1.1.镉镉水溶性,易迁移、被植物吸收水溶性,易迁移、被植物吸收非水溶性,不易迁移非水溶性,不易迁移氧化还原电位增大,酸碱度下降,镉溶氧化还原电位增大,酸碱度下降,镉溶解度增加解度增加迁移途径:迁移途径:随水迁移、植物吸
19、收随水迁移、植物吸收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几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三)几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2.2.汞汞与酸根结合易溶于水,其他大都难溶与酸根结合易溶于水,其他大都难溶于水;还原条件下,无机汞转化为甲于水;还原条件下,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嫌气条件下,二价汞还原为汞基汞;嫌气条件下,二价汞还原为汞单质,挥发。单质,挥发。迁移途径:迁移途径:植物吸收、随水运动、蒸植物吸收、随水运动、蒸气迁出气迁出第三节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三)几种重
20、金属的迁移转化(三)几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3.3.砷砷呈吸附状态,导致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呈吸附状态,导致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主要积累于土壤表层主要积累于土壤表层还原条件下,砷酸转化成亚砷酸,可还原条件下,砷酸转化成亚砷酸,可溶性增强溶性增强迁移途径:迁移途径:植物吸收植物吸收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一、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一、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二、主要的农药类型二、主要的农药类型三、农药在土壤中的行为三、农药在土壤中的行为农药的产生和发展农药的产生和发展1.天然药物时代天然药物时代2.无机农药时代无机农药时代3.有机合成农药时代有机合成农药时代1919世纪中期世纪中
21、期植物杀虫植物杀虫除虫菊除虫菊鱼藤鱼藤烟草烟草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砷酸铅砷酸铅砷酸钙砷酸钙硫酸烟碱硫酸烟碱19391939年,瑞士科学家年,瑞士科学家Paul MPaul Mllerller发明了发明了DDTDDT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除虫菊除虫菊鱼藤鱼藤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3.有机合成农药时代有机合成农药时代DDT化学结构式化学结构式DDTDDT分子的平面结构图分子的平面结构图DDTDDT的球棍结构图的球棍结构图18471847年,德国著名化学家蔡德勒合成了一种有机年,德国
22、著名化学家蔡德勒合成了一种有机氯化合物氯化合物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蔡德勒蔡德勒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3.有机合成农药时代有机合成农药时代1939年,瑞士科学家缪勒发现了年,瑞士科学家缪勒发现了DDT的杀虫作用。的杀虫作用。(1)(1)对害虫毒性很高对害虫毒性很高(2)(2)对温血动物和植物相对无害对温血动物和植物相对无害(3)(3)无刺激性,气味很小无刺激性,气味很小(4)(4)能广泛施用能广泛施用(5)(5)化学性质稳定且残效期长化学性质稳定且残效期长(6)(6)价廉且容易大量生产。价廉且容易大量生产。19401940年,瑞士的嘉基公年,瑞
23、士的嘉基公司成功地开发了司成功地开发了DDTDDT杀杀虫剂产品,从此虫剂产品,从此DDTDDT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地应用。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DDT的使用的使用在我国五十年代,曾经流传过在我国五十年代,曾经流传过这样的歌谣:要吃白米饭,只这样的歌谣:要吃白米饭,只要要“二二三(即二二三(即DDTDDT)”。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蕾切尔蕾切尔卡卡逊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第四节第四节 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的危害之一农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 概论 土壤污染 及其 防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