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第7章7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
《国际贸易理论第7章7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第7章7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标: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及主要理论模型;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及制成品和原材料的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运动特点;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案例导入l1965年以前,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税保护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汽车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但加拿大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的要低大约30%。l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在1964年同意建立一个汽车自由贸易区(附有一些限制条件)。这一举措使汽车厂商得以重组生产:这些厂商在加拿大各子公司大力削减其产品种类。但是加拿大的总体生产及就业水平并没改变。l在自由贸易前的l962年,加拿大出口了价值16
2、00万美元的汽车产品然而却进口了5.19亿美元的汽车产品,但是到1968年,这两个数字已分别成为24亿美元和29亿美元。换而言之,加拿大的进口和出口均大幅度增长。l贸易所得是惊人的。到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已可与美国的同行相媲美。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为什么会对加拿大汽车工业产生积极影响?本节导入案例解析本节导入案例解析l美国和加拿大通过建立一个汽车自由贸易区,促进了两国汽车行业内贸易的发展。加拿大不再生产所有型号的汽车,只生产少数几种型号的汽车,然后从美国进口自己没有生产的型号的汽车,出口自己生产的型号的汽车。由于减少了自产汽车的型号,加拿大的厂商可以集中精力生产单
3、一型号的汽车,由于规模经济其成本降低,效率迅速提高。因此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对加拿大汽车工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l国际贸易从产品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和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l产业内贸易也称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其贸易对象是同一产业内具有异质性的产品。所谓相同类型的产品,是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至少前三位数都相同的产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
4、易量大大增加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l 出口到工业国家的比例从工业国家进口的比例美国0.56 0.51 英国0.81 0.76 加拿大0.95 0.82 日本0.51 0.39 德国0.75 0.72 意大利0.73 0.69 法国0.77 0.80 全部工业国家0.70 0.70 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三)通过外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和通过内部市场的产业内贸易三、产业内贸易的测量三、产业内贸易的测量l一般我们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5、来测量一国或地区的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l从某一产业的角度分析,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Ai=1-例题:例题:l某国2011年出口计算机369亿美元,进口计算机564亿美元,则2011年该国计算机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多少?l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产业内贸易指数由各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求得,它表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A=1-部分国家行业内贸易指数部分国家行业内贸易指数工业化国家197019871999发展中国家197019871999美国55.161.081.1印度22.337.088.0日本32.828.062.3巴西19.145.578.8德国59.
6、766.485.4墨西哥29.754.697.3法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英国64.380.091.9泰国5.230.294.8意大利61.063.986.0韩国19.442.273.3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平均56.865.385.5平均22.344.382.5四、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四、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格鲁贝尔等经济学家认为有以下三个:(一)产品的差异性(二)厂商追求规模效益的动机(三)经济发展水平及需求的重叠第二节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l案例导入 1984年创立的海尔集团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品牌价值为440多亿元人民币,全球销售额达768亿元人民币的具有一流国际化水平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其生产战略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划分,现可以分成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4年1998年技术水平不高,只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海尔集团正处于中小企业阶层,这一时期,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生产战略便是不断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产品的附加值,并适当为国外厂商做OEM。第二阶段是从1998年始至今,在这一时期,通过第一阶段的技术、管理和资本上的积累,海尔集团已经迈入了国际化大公司的行列,海尔集团拥
8、有的技术、管理优势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的发展,部分甚至是领先世界先进水平。所有这一切,使海尔集团基本具备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所阐述的对外扩张的生产战略的实力。因此,在这一阶段,海尔集团在“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了在海外建立生产工厂、基地的历程。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由美国弗农威尔士在1966年提出,后经威尔斯等人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它建立在技技术术差差距距理理论论基础上,是对技术差距理论进一步的扩展。作为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发展,它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具有现实意义。出发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现实中各国技术是有差异的。(2)技术本身具有随时变动并在各地流动的特点。这使它不同于一
9、般的生产要素。本节导入案例解析本节导入案例解析 海尔的以非凡的速度的不断成长壮大,有赖于集团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其国际化的生产战略,而其对国际化生产战略的调整,恰恰是遵循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一规律。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企业不得不面临推行国际化生产战略的考虑,但是中国的企业的国际化生产战略要量力而行,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的阶段。一、技术差距理论一、技术差距理论l技术差距理论是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l该理论把技术作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
10、是对赫-俄定理的动态扩展。l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平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早产生,然后进入世界市场。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进行模仿,但由于同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而先进国家可以凭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在一段时间内垄断这一产品的国际市场,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但是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出口下降,以致可能从其他国家进口该新产品。时间时间创新国创新国t0t1t2t3创新国生产创新国生产创新国出口创新国出口模仿国出口模仿国出口模仿国
11、生产模仿国生产需求滞后需求滞后反应滞后反应滞后掌握滞后掌握滞后模仿滞后模仿滞后模仿国模仿国生产生产/出口出口技术差距与模仿滞后技术差距与模仿滞后 l技术差距理论论述了技术差异如何作为贸易开展的基础,解释了贸易中存在的现象,但是,它本身也有缺点它并不能确定技术差距的大小,也没有给出技术差距产生于随时间推移而消失的原因。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l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现象为对象,提出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产品周期理论。l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一)产品创新阶段(一)产品创新阶段(The Phase o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理论 当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