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贸易保护理论.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六讲 贸易保护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 贸易保护理论.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6讲讲 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理论6.1 贸易保护理论演进的基本过程l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这一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重商主义。l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西欧各国和美国倡导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德国等国家主张贸易保护政策。l二十世纪初期,维护不同社会集团利益的政府根据自己的偏好而对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进行相机抉择。l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贸易保护也在理论和政策上出现了新的变化。6.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6.2.1 理论内容l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贸易保护理论的基础。l他认为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只重视交换价值和财富而忽视了生产力。l他主张经济落后国家应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2、以抵御外国竞争,促进国内生产力的成长。l他具体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并认为实行关税制度是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l他的贸易保护理论具体表现在保护对象、保护手段和保护期限三个方面。6.2.2 理论拓展 l围绕着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后的经济学家从如何确定幼稚产业、为本国失去优势地位的产业寻求保护依据及论证保护贸易的合理性等角度出发,对其作出补充和发展。l(1)关于幼稚工业的选择标准。l(2)关于国家利益和生产力。6.2.3 理论简评l发展了重商主义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l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段性、动态性;l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建立了贸易保护完整的理论体系,确立了
3、贸易保护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牢固地位;l主张结合一国的实际情况,立足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l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l目的为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稳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考虑部门差异;l动静结合,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的影响。l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的不科学性:l1.他把政治经济学归结为国家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l2.他的生产力论可谓是泛生产力论,将包括政体、公共管理、自由程度、政治保障和法律的稳定性等社会各种制度,可
4、供利用的物质资源以及劳动力的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都放进生产力的定义中去。l3.他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按一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的,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国民经济部门的变迁,而撇开了生产关系这个根本因素,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的真实情况。6.3 新重商主义6.3.1 理论内容l凯恩斯将重商主义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分歧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l首先,重商主义的思想从未假定过有什么自行调节趋势,重商主义者关注于整个经济体制的设计和管理以及这一体制如何保障经济体系全部资源的最佳利用;l其次,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学说具有科学成分。l两类经济学家6.3.2 理论拓展l(1)就业理论l一国的就业水平是
5、由有效需求(社会商品的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的社会总需求)决定的。l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l为保护国内就业,国家应对对外贸易进行干预,采用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持贸易顺差,以促进就业和产出的增加。l(2)乘数理论 l增加一笔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加量,并不限于增加的投资量。只要社会存在闲置的生产资料和失业的劳动者,投资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数。l在既定的国内投资水平下,贸易顺差的作用相当于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使就业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要增加的投资。l贸易顺差以及相应产生的国内就业的变化,可以由政府通过能够导致出口或进口竞
6、争产品的生产扩张的政策来实现。6.3.3 理论简评l凯恩斯实际上主张的是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是为发达国家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而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寻找理论依据的;l他的理论主要是从政策入手,认为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根本宗旨是保护国内先进的和发达的工业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l这一政策思想还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l局限性和消极作用:l只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解决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只强调刺激需求以缓和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l各个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而一国的限制进口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各国之间的相互限制进口及互相报复的贸易战,会使各个国家都无法扩大出口,
7、使世界贸易量减少或停滞不前,对各个国家都有害无益;l此外,它是为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服务的,因而会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致使南北矛盾更加尖锐。6.4 “中心外围”理论6.4.1 普雷维什“中心外围”论l普雷维什将世界经济体系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类。l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自主性、经济发展的结构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分配等方面,这两类国家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l从经济上来讲,中心国家是由以西方七国集团为代表的高度工业化的少数发达国家组成的,外围国家则是由发达国家之外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它们与中心国家之间进行着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往来。l从政治上来讲,中心国家实行帝国主义的霸权政策,搞乱、搞
8、跨外围国家新生的政权。l中心国家的贸易条件日益改善,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l1、技术进步引致利益分配不均;l2、进口的制成品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需求收入弹性较大;l3、中心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它们出口初级产品的需求极不稳定。l普雷维什赞成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l在其1950年发表的拉美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中指出:l“由有节制、有选择的保护政策刺激起来的进口替代,是取得某些合意效果,经济上明智稳妥的好办法。这种政策有助于纠正发展受外国约束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中心国家对初级产品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而外围国家对来自中心的制成品的收入弹性高,通过保护而实行的进口替代,可以避免把多余的
9、生产资源配置到初级产品生产,并将其转向工业生产,从而抵消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6.4.2 阿明“中心外围”论l阿明认为,中心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l他把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部门分为出口部门、群众消费部门、奢侈消费部门和设备部门。l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主要由群众消费和设备部门构成,这两个部门是再生产的基本动力,因而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l发展中国家经济则主要由出口部门和奢侈消费部门构成,处于体系的外围,外围对中心有强烈的依附倾向,这样就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l阿明把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进行分析;l l结论:l财富向中心国家积累,贫困向外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讲 贸易保护理论 第六 贸易 保护 理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