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ppt
《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讲第二讲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与相关理论)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二、自由贸易政策三、保护贸易政策四、战略性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1、贸易政策的含义、贸易政策的含义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是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是为该国经济服务的。大体上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 进出口商品政策 国别对外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开放条件下一国调整BOP、保持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手段。20th80s末90s初,世界主要贸易国都不同程度的进入贸易政策的调整时期,重新审视贸易政策的功能,评价各种政策
2、工具的得失,强化其在对外经济战略中的作用,成为各国在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寻求最佳定位的重要策略。各国制订贸易政策的目的大体相同:1)保护本国市场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4)积累资金5)为本国对外政策服务广义来讲,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外贸活动的方向、数量、规模、结构和效益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干预和调节行为。狭义来讲,贸易政策是指关税和非关税的政策措施体系,直接涉及到国家对外贸活动的经营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行政干预三方面的内容。2、贸易政策的类型、贸易政策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中性贸易政策偏性贸易政策外向型贸
3、易政策内向型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3、贸易政策的演变、贸易政策的演变15th-17th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早期重金主义晚期贸易差额论18th-19th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自由贸易政策(19th20s-70s)美、德保护贸易政策19th末-20th上半期超保护贸易政策20th50s-70s贸易自由化倾向20th70s中期以后新贸易保护主义20th80s以后管理贸易迅速发展20th90s以后战略性贸易政策4、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制定与修改是由国家立法机构进行的。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过程中,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本国经济结构与竞争优势;本国产品和服务
4、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国与别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制度中享有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各国政府领导人、决策者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执行执行的:1)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2)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3)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机构与组织,进行国际贸易、关税等方面的协调与谈判二、自由贸易政策二、自由贸易政策涵义: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各种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对商品的进出口不加干预,使其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历史上的两次自由贸易的高潮:1
5、9th20s-70s,英国为代表,自由贸易政策20th50s-70s,美国为代表,贸易自由化(一)英国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一)英国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率先进入产业革命。在19世纪20年代,以伦敦和曼切斯特为基地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自由贸易运动,经过长期激烈的斗争,最终战胜了地主和贵族阶级,逐步取得了自由贸易政策的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废除谷物法2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3废除航海法4取消特权公司5改变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6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此时,消除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基础有:亚当亚当斯密斯密 地域分工论(绝对优势理论)地域分工论(
6、绝对优势理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 绝对成本理论是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某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低,即具有了绝对利益的优势,该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绝对成本理论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而分工原则则表明,人们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所需商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斯密认为:一国内部的分工原则同样也可以在各国之间进行。一种商品,如果其他国家生产所需成本比本国生产要低,那么本国就不要生产,而当用自己最具有优势的商品换取的钱去购买,这样比自己生产要便宜得多。例如,英国和美国都生产小麦和酒,分工前后两国
7、的劳动消耗和产量小麦酒劳动天数产量(吨)劳动天数产量(吨)分工前英国 美国15010012012050100100100分工后英国 美国0200024020004000从表中可见,分工前英国生产酒的绝对成本低,美国生产小麦的绝对成本低。根据斯密的理论。两国应该视绝对成本而进行专业分工,英国专门生产酒,美国专门生产小麦。分工以后,英国投入200个劳动日产酒400吨,美国投入200个劳动日产小麦240吨。如果按原来的劳动生产率计算,生产400吨酒需300个劳动日,生产240吨小麦需要250个劳动日。因此,分工后,英国与美国都获取了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国际分工的利益所在,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绝对成本说
8、首次明确地肯定了国际贸易对参与双方在经济上都是有利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有明显的不足,仅仅论述了在生产上具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若不具备这个条件,如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所有产品的劳动成本上都几乎居于劣势,而没有优势,那么贸易能否开展?开展后能否得利?斯密无法回答。大卫大卫李嘉图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比较利益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利益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该理论是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若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
9、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分工前英国葡萄牙1单位酒120人(劳动1年)80人(劳动1年)1单位毛呢100人(劳动1年)90人(劳动1年)分工后英国葡萄牙170人(可产170/80)=2.125单位酒220人(可产200/100)=2.2单位毛呢李嘉图以酒和毛呢的例子来说明(以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为前提的):从表中可见,葡萄牙在生产酒和生产毛呢上均占绝对优势,而英国均处不利地位。按李嘉图的理论,两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仍有发生的必要。因为分工以后两国在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生产的酒和毛呢的总量增加了,酒比分工以前增加了0.12
10、5单位,毛呢多了0.2单位。通过交换,葡萄牙还获得1单位毛呢和1.125单位酒。英国可得1单位酒和1.2单位毛呢。由此证明建立在比较利益基础上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使双方均能获利。(二)(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贸易自由化的贸易自由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引起了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化,出现了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倾向,即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多边和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削减关税壁垒,抑制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歧视,促进世界商品的交换与生产。主要表现在:1签订关贸总协定2大幅度削减关税如:多轮的多边贸易会谈、欧共体实现了
11、关税同盟、普遍优 惠制的实施3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自由化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相比有以下特点相比有以下特点:1美国美国成为倡导者和推行者2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要求3贸易自由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的基础上展开的美、日、欧美、日、欧4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多多边边贸贸易易条条约约与与协协定定,即关贸总协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区域性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5贸易自由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格局条件下进行的贸易自由化的发发展展是是不不平平衡衡的的,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要超过发展中国家的
12、贸易自由化。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对集团外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要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工业制成品中机器设备的贸易自由化要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发达国家的贸易利益远远要多于发展中国家。回顾与分析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得出一些规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律性的结论:首先,从根本上说,自由贸易政策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的产物。其次,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第三,自由贸易政策需要有中心国家来推动实施。第四,为保证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国际协调机制。第五,自由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这一时期有关自由贸易的主要理论
13、主要理论:1 1、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俄林理论(H-O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比较成本说是说明单一生产要素(劳动)的成本差异,即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说明比较利益的。H-O理论是以生产要素供给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原因和流向。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俄林在1933年出版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萨缪尔森和斯托尔帕于1941年,合著论文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提出了生产要素价格日趋均等化的观点萨缪尔森还在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衡、国际要素价格均衡及论国际要素价格的均衡等文中对上述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建立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发展了
14、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比较优势理论。俄林认为,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分布和流动情况,类似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分布与流动情况。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现现代代国国际际贸贸易易理理论论的的开开端端,被誉为与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并列的两大柱石。此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国与国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差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素相对丰裕,另一些要素相对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出口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的则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因此可以说,一国出口的是本国供给丰裕的要素,进口的是本国供给不足的要素。HO理论的理论的 拓
15、展拓展:之一: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命题 他们在1941年合发论文贸易保护与实际工资。对HO理论的分析的结果:贸易使两国同一商品的价格将实现均等化。由于自由贸易在两国均不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的前提下,使贸易国内部各生产部门、各要素所有者得到不均等的贸易利益。命题的结论:当一国由自给自足走向自由贸易时,贸易将导致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相对充裕要素)的报酬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本国的相对稀缺要素)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些行业中使用。之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命题又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简称H-O-S定理)。萨缪尔森 1947-1972年间发表的系列论文中
16、逐步阐述的。该命题指出: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的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那么,不同国家(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启示:国际贸易同国际投资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国际贸易同国际投资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之三,专用要素命题(或模型)生产要素分可流动生产要素和不可流动生产要素(也称特定或专用要素)。萨缪尔森 与 琼斯 将两类生产要素结合分析指出:如果某一要素被较为固定地使用在出口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增加。相反,如果某一要素被固定地(或较专业地)使用在进口竞争部门的产品生产中,那么,该要素的报酬会
17、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下降。之四,雷布任斯基命题论文要素禀赋与相对要素价格1955对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创建性的讨论。该理论指出:在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均不变的条件下,一种要素数量增加(而其他要素数量均不变的条件下),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增加。同时,又使其他产品的产出下降。之五,贫困化增长巴格瓦蒂1958提出贫困化增长理论该理论指出:对于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而言,因其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故其出口供给大幅增加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最终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这一现象有大量的事实印证,尤其是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2里昂惕夫里昂惕夫 之谜之谜
18、里昂惕夫于1953年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1947年美国的贸易结构,对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又于1956年利用1951年的资料进行了第二次分析。得到的结论均是: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当时被人们广为接受的H-O理论的判断完全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个“谜”,提出了各种解释,如:人力资本说、自然资源说、要素密集反向论、关税和贸易壁垒阻碍论、创新与技术差距论3现代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代表性的有:新要素贸易理论 包括人力资本理论(即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人力技能理论(即指人的劳动
19、技术熟练程度)和技术进展理论(技术差距理论),还有信息要素、研究与开发要素等。规模经济理论默瑞坎姆、保罗克鲁格曼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产品的“双向贸易”的基础,并不是技术或资源配置不同所产生的比较优势,而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理论:成本企业长期平均成本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不变规模不经济产量日本日本成本、价格成本、价格成本、价格成本、价格卡车轿车卡车轿车美国美国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林德贸易和转移支付1961国际贸易与需求结构的关系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两国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产品周期理论 弗农提出,威尔士等发展。它是关于产品生命不同决定生产与出口该产品的国家转移理论。目前在产品开发和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 第二 国际贸易 理论 政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