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模拟试题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模拟题5.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模拟试题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模拟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模拟试题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模拟题5.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模拟题5【单项选择题】某公司的质量目标是每千行代码缺陷数不大于2.5个,项目组为确保代码质量,对软件开发项目组5个代码编写人员各自的质量进行趋势分析,适合使用的质量工具是 ( ) 。A、 散点图 B、 矩阵图 C、 控制图 D、 亲和图 答案:C 解析:控制图又叫管理图、趋势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单项选择题】某项目经理到2015年6月1日为止的成本执行(绩效)数据为:PV(计划值)=2000
2、0元,EV(挣值)=21000元。AC(实际成本)=22000元。则SV(进度偏差)是 ( ) 元。A、 1000 B、 -1000 C、 2000 D、 -2000 答案:A 解析:SV=EV-PV=21000-20000=1000【单项选择题】Many useful tools and techniques are used in developing schedule ( ) is a schedule network analysis technique that modifies the project schedule to account for limited resource
3、A、 PERT B、 Resource levelling C、 Schedule compression D、 Critical chain method 答案:D 解析:PERT方法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通过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A. PERT B. 资源平衡C. 进度压缩 D. 关键链法【单项选择题】Project schedule management is made up of six management processes including: activity definition
4、, activity sequencing, ( ) , and schedule control by order A、 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 schedule developing, 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 B、 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 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 schedule development C、 schedule developing, 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 activity durati
5、on estimating D、 activity resource estimating, schedule developing, activity duration estimating 答案:B 解析:项目时间管理包括使项目按时完成所必需的管理过程。进度安排的准确程度可能比成本估计的准确程度更重要。考虑进度安排时要把人员的工作量与花费的时间联系起来,合理分配工作量,利用进度安排的有效分析方法来严格监视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使得项目的进度不致被拖延。项目时间管理过程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的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订进度计划及进度控制6个步骤。以上6个步骤具有先后顺序,因此选择“活动
6、的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订进度计划,所以选B。A. 活动历时估算 制订进度计划 活动的资源估算B. 活动的资源估算 活动历史估算 制订进度计划C. 制订进度计划 活动的资源估算 活动历时估算D. 活动的资源估算 制订进度计划 活动历时估算【单项选择题】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中,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 ( ) 。A、 信息采集技术 B、 无线传输技术 C、 自组织组网技术
7、 D、 中间件技术 答案:A 解析:感知层负责采集和物物之间的信息传输,信息采集技术包括传感器、条形码和二维码、RFID射频技术、音频等多媒体信息,信息传输技术包括远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采集中间件技术等传感器网络。【单项选择题】某活动的工期采用三点估算法进行估算,其中最悲观估算是30天,最乐观估算是10天,最可能的估算是20天,则该活动的历时大致需要在 ( ) 天,该活动历时标准差大概是 (请作答此空) 。A、 3.2 B、 3.3 C、 3.4 D、 3.5 答案:B 解析:活动的历时=(最乐观历时+4最可能历时+最悲观历时)/6=20活动历时方差=(最
8、悲观历时-最乐观历时)/6=3.3【单项选择题】某活动的工期采用三点估算法进行估算,其中最悲观估算是30天,最乐观估算是10天,最可能的估算是20天,则该活动的历时大致需要在 (请作答此空) 天,该活动历时标准差大概是 ( ) 。A、 10 B、 15 C、 20 D、 25 答案:C 解析:活动的历时=(最乐观历时+4最可能历时+最悲观历时)/6=20活动历时方差=(最悲观历时-最乐观历时)/6=3.3【单项选择题】( )不是控制干系人参与的输入。A、 问题日志 B、 变更日志 C、 项目管理计划 D、 项目文件 答案:B 解析:变更日志是管理干系人参与的输入【单项选择题】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完
9、成验收后要进行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后评估,评估的内容一般包括 () 。A、 系统目标评价,系统质量评价,系统技术评价,系统可持续评价 B、 系统社会效益评价,系统过程评价,系统技术评价,系统可用性评价 C、 系统目标评价,系统过程评价,系统效益评价,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D、 系统责任评价,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系统效益评分,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答案:C 解析:信息系统后评价通过对已经建成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综合的调研、分析、总结,对信息系统目标是否实现,信息系统前期论证过程、开发建设过程以及运营维护过程是否符合要求,信息系统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等方面
10、的工作内容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价。信息系统后评价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信息系统的目标评价、信息系统过程评价、信息系统效益评价和信息系统可持续性评价四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单项选择题】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an be used in defining approval levels for authorizing changes and providing a method to validate approved changes ( ) is not a projec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toolA、 Ration
11、al Clearcase B、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C、 Visual SourceSafe D、 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 答案:B 解析:配置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统计和配置审计,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常用的配置管理工具有Visual SourceSafe、Rational Clearcase,以及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等。【单项选择题】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企业从依靠信息进行管理向 ( ) 转化。A、 知识管理 B、 管理信息 C
12、、 管理数据 D、 决策管理 答案:A 解析: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企业从依靠信息进行管理向知识管理。【单项选择题】有关控制风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控制风险时,需要参考已经发生的成本 B、 风险分类是控制风险过程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C、 可使用挣值分析法对项目总体绩效进行监控 D、 控制风险过程中需要更新风险登记册 答案:B 解析:控制风险的工具和技术包括:风险再评估、风险审计、偏差和趋势分析、技术绩效测量、储备分析、会议。本题选项B中,风险分类是定性风险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单项选择题】某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无法全面准确获取需求,此时可以基于对已有需求的初步理
13、解,快速开发一个初步系统模型,然后通过反复修改实现用户的最终需求。这种开发方法称为 ( )A、 结构法 B、 原型法 C、 瀑布模型法 D、 面向对象法 答案:B 解析:常用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等。1.结构化方法: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按顺序完成。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2.原型法:其认为在无法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并不要求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分析,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
14、的最终系统需求。3.面向对象方法:用对象表示客观事物,对象是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以达到复用的目的。【单项选择题】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属于信息传输模型中的 ( ) 。A、 信源 B、 信道 C、 信宿 D、 编解码 答案:B 解析:信息传输模型: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噪声干扰信道。(1)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2)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3)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信道可以从逻辑上理解为抽象信道,也可以是具有物理意义的实际传送通道。TCP/IP网络是一个逻辑上的概念,这个网络的物理道道可以是光纤、铜轴电
15、缆、双绞线,也可以是4g网络,甚至是卫星或微波。(4)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实际上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5)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把信道上送来的信号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可包括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等。(6)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干扰可以来自于信息系统分层结构的任何一层,当噪声携带的信息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噪声淹没导致传输失败。【单项选择题】某集成商准备去投标一个政府网站开发项目,该系统集成商在项目招标阶段的工作依次是 ( ) 。建立评标小组编制投标文件参与开标过程研读招标公告提交投标文件A、 B、 C、 D、 答案:C 解析:
16、系统集成商在项目招标阶段的工作顺序为:研读招标公告编制投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参与开标过程。【单项选择题】某工程的进度计划网络图如下,其中包含了10个结点,节点之间的剪线表示作业及其进度方向,箭线旁标注了作业所需的时间(单位:周)。设起始结点的时间为0,则结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分别为( )周。A、 9,19 B、 9,18 C、 15,17 D、 15,16 答案:D 解析:首先找出关键路径。采用遍历法,关键路径为1->3->4->6->7->9->10,关键路径长为:5+5+5+6+2+5=28周。活动5不在关键路径,所以从活动1正向追溯,活动5最早开工时间
17、是活动1,活动3,活动4都做完后,即5+5+5=15,即第15周;采用倒序法来确定活动5最晚开始时间,即从活动10开始倒序遍历,活动9在关键路径,在28-5=23周时必须做完;活动7在关键路径,在23-2=21周时活动7必须做完,活动5必须在活动7开始执行前完成,即21-5=16,16即为活动5的最晚开始时间,活动5最晚开始执行时间-活动5最早开始执行时间=16-15=1,即为活动5的自由时差。【单项选择题】某项目有、四项不同任务,恰有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完成各项不同的任务。由于任务性质及每人的技术水平不同,他们完成各项任务所需时间也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项目要求每个人只能完成一项任务,为了
18、使项目花费的总时间最短,应该指派丁完成 ( ) 任务。A、 B、 C、 D、 答案:C 解析:此题为运筹学中标准的指派问题,以人员指派为例,大都满足以下三个前提假设。人数等于任务数;每个人必须且只需完成一项任务;每项任务必须且只需一人去完成。本题的效率矩阵为:本题求最小值,下面用匈牙利解法求解。(1)行变换,找出每一行(每一列)的最小值,然后让每一行(每一列)都减去这个数。(2)试指派,找独立的零元素。独立零元素个数为m,矩阵阶数为以,当m=n时,问题得解。最优解为:本题m=n=4最短时间为:4+4+9+11-28应指派丁完成任务。可见C是正确答案。【单项选择题】针对信息系统审计流程,在了解内
19、部控制结构、评价控制风险、传输内部控制后,下一步应当进行 ( ) 。A、 有限的实质性测试 B、 外部控制测试 C、 内部控制测试 D、 扩大的实质性测试 答案:C 解析:信息系统审计流程基本顺序为:审计工作预备工作、了解内部控制结构、评价控制风险、传输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测试、评价控制风险等。具体参见下图。【单项选择题】我国陆续建成了“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级信息系统,其中的“一站”属于 ( ) 电子政务模式。A、 G2G B、 G2C C、 G2E D、 B2C 答案:B 解析: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20、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公务员G2E。“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中,“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属于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G2C模式。【单项选择题】根据以下某项目的网络图,在最佳的人力资源利用情况下,限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则项目的人力资源要求至少为 ( ) 人。A、 9 B、 8 C、 7 D、 6 答案:C 解析:项目最佳配置人力资源的技术是资源平衡技术。要保证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活动B的4人工作7天是要确保的。活动A和活动C由于时间相加也是7天,所以可如下安排:3人完成活动C后有两人接着进行活动A。所以,该项目的人力资源要求至少为7人。【单项选择题】在V模型中,
21、( ) 是对详细设计进行验证, (请作答此空) 与需求分析相对应。A、 代码测试 B、 集成测试 C、 验收测试 D、 单元测试 答案:C 解析:V模型如下图所示:【单项选择题】下图干系人权力和利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项目经理的主管领导就是A区的干系人,要“令其满意 B、 项目客户是B区的干系人,要“重点管理、及时报告” C、 对于C区的干系人,要“随时告知” D、 对于D区干系人,花费最少的精力监督即可 答案:A 解析:权力/利益矩阵是根据干系人权力的大小,以及利益对其分类。这个矩阵指明了项目需要建立的与各干系人之间的关系的种类。首先关注处于B区的干系人,他们对项目有很高的权
22、力,也很关注项目的结果,项目经理应该“重点管理,及时报告”,应采取有力的行动让B区干系人满意。项目的客户和项目经理的主管领导,就是这样的项目干系人。尽管C区干系人权力低,但关注项目的结果,因此项目经理要“随时告知”项目状况,以维持C区的干系人的满意程度。方格区域A的关键干系人具有“权力大、对项目结果关注度低”的特点,因此争取A区干系人的支持,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项目经理对A区干系人的管理策略应该是“令其满意”。D区干系人的特点是“权力低、对项目结果的关注度低”,因此项目经理主要是通过“花最少的精力来监督他们”即可。【单项选择题】关于配置管理,不正确的是: ( )A、 配置管理计划制定时需了解
23、组织结构环境和组织单元之间的联系 B、 配置标识包含识别配置项,并为其建立基线等内容 C、 配置状态报告应着重反映当前基线配置项的状态 D、 功能配置审计是审计配置项的完整性,验证所交付的配置项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配置审计也称配置审核或配置评价,包括功能配置审计和物理配置审计,分别用以验证当前配置项的一致性和完整性。1.功能配置审计,是审计配置项的一致性(配置项的实际功效是否与其需求一致)。2.物理配置审计,是审计配置项的完整性(配置项的物理存在是否与预期一致)。所以本题选项D不正确。【单项选择题】商业智能(BI)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将数据转化为业务人员能够读懂的有用信息,辅助决策,它的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模拟试题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模拟题5 信息系统 项目 管理 模拟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