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13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13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13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讲种群和群落专题六生物与环境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a)。2.标志重捕法(a)。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a)。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5.环境容纳量(a)。6.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a)。7.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a)。8.群落的概念和结构(a)。9.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a)。10.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11.顶极群落的概念(a)。考纲要求内容索引梳理核心要点排查易混易错热点考向探究01梳理核心要点SHU LI HE XIN YAO DIAN1.理清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年龄结构出生率(1)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率等都是种群内 特
2、征的统计值。(2)、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大城市春节期间人口数量的决定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4)年龄结构是 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5)有些昆虫(如蜉蝣和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 。对于人类来讲,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但保持替补出生率的人类种群的年龄结构 是稳定型。性比率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等于零稳定型不一定2.标志重捕法及其误差分析(1)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 法。标志重捕(2)公式:种群数量N 。(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
3、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3)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关键是看重捕个体数比实际重捕个体数偏大还是偏小。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如下:统计值比实际值偏高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m值 。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部分被标记个体未被统计,导致m值偏小。统计值比实际值偏低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重捕,m值 。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重捕,m值偏大。偏小偏大3.种群的分布型、存活曲线(1)种群的分布型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 格局。类型:包括 分布(如橡树的种子)、分布(如稻田插秧)、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其中 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2)种
4、群的存活曲线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 和死亡情况的曲线。曲线绘制数据的收集方法:从至少观察 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 ,直至 为止。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 ,纵坐标是 。类型:类型(凸形),如人类和很多高等动物;类型(对角线形),如水螅、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类型(凹形),如牡蛎和树蛙。空间配置集群均匀随机集群死亡过程1 000死亡年龄全部个体死亡年龄存活数量对数值4.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比较(1)两种增长方式A是 增长,此增长方式所对应的环境条件是 无限、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种群数量的增长特点是以一定的 增长。B是 增长,此增
5、长方式所对应的环境条件是资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种群数量的增长特点是种群数量有最大值(即 )。(2)阴影部分C的含义是环境阻力或因环境阻力而被 的个体数量。(3)D点达到K值,又称 。指数资源空间百分数或倍数逻辑斯谛环境容纳量淘汰环境容纳量(4)识图用图:对应指数增长的是 ,对应逻辑斯谛增长的是 。甲、丁乙、丙提醒种群数量增长中的2个误区(1)误以为增长率就是增长速率。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1。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率。(2)误以为环境容纳量是生物种群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K值)是
6、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5.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1)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 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生态系统会通过 使种群数量回到范围内。K值负反馈调节(2)K值与K/2值的应用方法技巧三种“S”形增长曲线表示方法的解读(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
7、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6.种群数量的调节(1)调节类型: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 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和 因素(包括 调节和 调节)。(2)外源性调节因素: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_ 。此外,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3)内源性调节因素: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的 被称为 调节。外源性内源性行为内分泌气候温度和湿度食物领域行为内分泌失调内分泌7.群落的三种结构及影响因素(1)垂直结构:判断依据是一个群落内垂直方向上的“”现象。主要影响因素:陆地群落:植物分层光强度,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_
8、条件;水生群落:主要是由 、和 决定的。(2)水平结构:判断依据是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常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影响因素包括光强度、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 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群落物种组成的_变化和 变化都很明显。植物与传粉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决定群落的季节性。分层食物光的穿透性温度氧气时间昼夜季节提醒有关群落结构的易错点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群落的垂
9、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阳光)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8.群落演替和顶极群落(1)“二看法”区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生次生原生次生(2)顶极群落含义:一个群落经过长期的演替,最终与当地的 和 处于 的状态,演替所达到的这个最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决定因素:主要是由 和 决定。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 。气候土壤条件平衡平均温度年降雨量顶极状态提醒有关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5点提醒(1)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空间配置,所以“麦田中的小麦整齐一致”并非群落的结构特
10、征。(2)每一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无论是草原还是森林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完全取而代之,某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势消失并不意味着该物种灭绝。(4)群落演替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点不同,另外原生演替历时漫长,而次生演替历时短,但最终是否能够演替为森林,要看环境条件。(5)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02排查易混易错PAI CHA YI HUN YI CUO1.关于种群的正误判断(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
11、估计值将偏高()(2)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提示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3)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最大数量()提示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4)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5)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提示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6)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个体数量在未来必将增加()提示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未来不一定增长,因为种群数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若气候变恶劣,则种群的数量可能会下
12、降。(7)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提示调查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的种群密度时,都不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8)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提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不存在环境容纳量。(9)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提示同种生物的K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0)在“S”形增长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超过K/2后,种群增长速率减慢,其对应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提示其对应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11)动物的领域行为会导致种群的分布型为集群分布()提示动物的领域行为会导致种群的分布型为均
13、匀分布。(12)人类的存活曲线为凸形,可以反映人类的死亡年龄分布状况()(13)同种母鼠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14)非周期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提示周期波动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高纬度环境中。2.关于群落的正误判断(1)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提示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受的光照等,故会影响其水平结构。(2)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原生演替()提示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3)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示田间的玉米为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特征。(4)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5)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第13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浙江 专用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环境 13 种群 群落 课件 人教版高三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54259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