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共54张PPT).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共54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共54张PPT).ppt(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前770前475战国:前475前221“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的发展。政治: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战争,为了国家强大和赢得战争,注重培养人才。社会环境:私学兴起,学术下移,自然科学的发展。文化: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2、根本)(一)、儒家:孟子 1、孟子简介2、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内容:A、要以德服人,争取民心B、重民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二、百家争鸣概况 评价:A、积极:体现“民本”B、消极:其“仁政”,是为了专制 君主统治更稳固。(2)人性本善论(“仁政”的理论基础)(3)价值观重义轻利、舍生取义3、孟子的历史地位(1)是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 孔子的学说,被尊称为“亚圣”(2)孟子被后世奉为经典,成为 “四书”之一(二)、儒家:荀子1、荀子简介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朴素唯物思想)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
3、改造自然(强调后天教育和环境的作用)(礼、法并施,即王霸兼用,但以”礼”为主)4、荀子历史地位:3、思想特点: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长期被视为儒家学派的“异端”人性本恶论政治思想(三)、墨家:墨子1、墨子简介2、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尚贤”、“尚同”“节用”、”节葬”3、影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并在战国时期称为显学。(四)、道家:庄子1、2、思想主张 齐物(万物齐一)3、它成就:美学、文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与荀子区别?)“逍遥”的人生态度庄子简介(五)、法家:韩非1、韩非简介2、思想主张要不断地变法革新3、影响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家思想与
4、儒家思想互为表里(外儒内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六)、兵家:孙膑1、孙膑简介2、军事思想 强调战争的规律 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 重视人的作用三、百家争鸣的特点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人文色彩浓郁,关注国计民生.四、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先秦诸子百家在各个领域内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1)儒家: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哲学思想(3)法家:变革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古代治国思想
5、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法家道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君王实行仁政。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从下面的话判断出这 是哪一学派的观点?仁者爱人,民贵君轻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学派人物 时代主要思想儒儒家家墨墨家家“仁”和“礼”;为政以德;因材施教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君舟民水兼爱、非攻;尚力,尚贤;节用、节葬孔子孟子春秋战国荀子墨子战国学派 人物 时代主要
6、思想道家法家兵家道是世界的本源;辩证法;无为而治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强调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老子庄子韩非孙膑春秋战国战国战国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贵族阶级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法不阿贵”C、“民贵君轻”D、“以法为本”2、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AC5、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 B、孟子和老子C、老子和孔子 D、荀子和墨子6、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A、
7、“无为而治”B、“守静”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AC3、下列关于荀子及其思想评价,正确的是()A、性本善 B、先霸道、后王道C、是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 D、与传统儒家思想完全一致4、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CC7、孟子“民为贵”的主张()A、否定了君主制度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8、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其仁政的表现,不包括()A、重民思想 B、民贵君轻 C、天命是人们意志的表现 D、君民平等CD9、关于墨子的思想,正确的是()A、主张兼爱,
8、并把其称为“仁”,与孔 子的“仁”完全一致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下层人 民的要求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 治者重视B10、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A.B.C.D.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名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主要是()A.重义轻利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 D.尊王贱霸DA12、在治国方略上,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韩非 D.吴起13、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D14
9、、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A、荀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1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A、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D、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DA16、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主张性善论 B、都强调礼法 C、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都取百家之长17、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 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10、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B.C.D.CC18、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井田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出现了私人讲学 A B C D19、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是指()A、不分类别,人人都有受教育权 B、不分类别,都使用一种教育模式 C、不分类别,都使用一种教材 D、不分类别,都提出同一种要求AA20、孔子编定、整理的典籍不包括()A、论语 B、诗经 C、尚书 D、春秋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22、“为人臣者畏株罚而利庆赏,
11、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言论应当出自战国时期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ACC材料一:材料一: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国若其国,谁攻?墨子墨子材料二: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湖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湖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 1.2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课件 54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