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课标)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考点考点1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1.体液的组成体液巧学妙记巧学妙记据图识别四种体液的方法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先找不与双向箭头相连的体液即丁,它一定是淋巴,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流回血浆,所以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知识清单的体液甲就是细胞内液。2.血浆的成分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知能拓展
2、知能拓展内环境中的物质及生理过程的判断(1)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消化道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含量约90%7%9%约1%其余物质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特点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组织液和淋巴中的含量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由于消化道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所以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内的消化酶不存在于内环境中。(2)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有:细胞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
3、质、蛋白质的水解过程。二、内环境的稳态二、内环境的稳态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3.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者相互关系如下:(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填序号)组成;D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填序号)。(2)与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3)的流动受到阻碍,人体将会出现现象。(4)若图中C为肌细胞,则它所利用的O2直接从中获得。(5)在中,CO2浓度最高的是(填序号)。4.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例例1(2016辽宁大连24中期末,15)如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解析解析(1)代表的液体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共同组成的。D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2)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少。(3)毛细淋巴管堵塞会造成组织水肿。(4)肌细胞所需要的氧气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5)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其产生部位组织细胞内,即细胞内液中CO2含量最高。答案答案(1)(2)蛋白质(3)组织水肿(4)组织液(5)考点考点2血糖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
5、一、血糖平衡及调节一、血糖平衡及调节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2.血糖的平衡3.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知能拓展知能拓展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血糖调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其中既有神经调节途径也有体液调节途径,总结如下:(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二、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二、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三、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三、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6、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知能拓展知能拓展认识胰岛素(1)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分泌蛋白,其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组织细胞。(2)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例例2(2016青海油田第一中学冲刺卷,33)下图为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1)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若靶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则细胞将(填“加快”或“减缓”)摄取血糖。胰岛B细胞的活动还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7、,则在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中,胰岛B细胞属于。(2)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血糖调节中,如果因(填“抗体1”或“抗体2”)的存在导致高血糖症状,则注射胰岛素能起到有效降低血糖的效果。(3)某糖尿病患者欲检测导致其患病的原因,该患者在医院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糖尿病症状,最有可能类似于图中的(填“抗体l”或“抗体2”)所致。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患者所患糖尿病属于病。(4)某人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对象,在给小鼠饲喂高糖饲料后一段时间,检测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如下图:从血液中能检测到激素含量变化
8、的理论依据是。在给小鼠饲喂高糖饲料后,小鼠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是。实验者认为,胰高血糖素浓度之所以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若要证实这一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来确定。解析解析(1)从图像中可知,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组织细胞,即几乎全身各处细胞,若靶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则靶细胞不能接受胰岛素,导致血糖的摄取减缓;从图像知,胰岛B细胞为反射弧的效应器。(2)从图像分析可得出,抗体1作用的是胰岛B细胞,抗体2作用的是胰岛素受体,因此如果因抗体1存在导致高血糖症状,则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3)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正常,但患者表现
9、糖尿病症状,最有可能类似于抗体2所致。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患者所患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4)从血液中能检测到激素含量变化的理论依据是激素通过内分泌腺分泌后释放到血液中运输。在给小鼠喂高糖饲料后,由于小鼠体内的血糖调节,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是先上升,后下降至维持相对稳定。为了证实胰高血糖素浓度之所以下降,是由于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A细胞的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检测注射前后其周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答案答案(1)几乎全身各处细胞减缓效应器(2)抗体1(3)抗体2自身免疫(4)激素通过内分泌腺分泌后释放到血液中运输先上升,后下降以至维持相对稳定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考点考点3人
10、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一、体温调节一、体温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相关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种。4.体温恒定原因:人体机体产热量=散热量。(1)产热(2)散热途径二、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二、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4.水盐平衡调节5.体温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途径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体液调节途径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
11、感受器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3)调节模型知能拓展知能拓展(1)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两大层面五项原因,如图所示:例例3(2016广西河池高中质检,3)如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盐调节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激素。下 列 有 关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A.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B.当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标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17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新课 高考 生物 冲刺 复习 专题 17 人体内 环境 稳态 调节 课件 人教版高三全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