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高考生物高考生物 (北京市专用北京市专用)考点考点1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2017课标全国,4,6分)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 体(即 植 物 细 胞 中 细 胞 壁 以 内 的 部 分)的 体 积 变 化 趋 势 如 图 所 示。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五年高考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细胞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由题中原生质体
2、的体积变化趋势曲线可知,该细胞放入物质A溶液后先出现失水现象,随后出现吸水现象,说明此过程中物质A可以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内,A错误;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不同,所以前期失水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和原生质体的体积的变化量不同,B错误;23h内该细胞正在吸水,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h内该细胞正在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2.(2016天津理综,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 察 到 甲、乙、丙 三 种 细 胞 状 态。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
3、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答案答案B由甲、乙、丙三种细胞的状态可知:甲乙为细胞失水过程,乙丙为细胞吸水过程。本实验的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对比图中三种细胞的大小可知,在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倍数未改变,A项错误;实验过程中同一个细胞可依次发生失水和吸水过程,B项正确;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由于失水细胞液浓度较大,C项错误;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D项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四个注意点:(1)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蒸馏
4、水中,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KNO3、NaCl、尿素、乙二醇等,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从而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2)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差越大,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3)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扩散是双向的。(4)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实验的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方法技巧方法技巧本题识图是关键,把握自身对照实验的宗旨,试题便可迎刃而解。3.(2016上海单
5、科,3,2分)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 色 分 布 的 区 域 和 影 响 色 素 分 布 的 结 构 分 别 是()A.和细胞膜B.和细胞膜、液泡膜C.和细胞膜、液泡膜D.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3.(2016上海单科,3,2分)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数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紫 色 分 布 的 区 域 和 影 响 色 素 分 布 的 结 构 分 别 是()A.和细胞膜B.和细胞膜、液泡膜C.和细胞膜、液泡膜D.和细胞膜、液泡膜、细胞壁答案答案C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中为细胞液,紫色物质分布在细胞液()中;由于细
6、胞膜、液泡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的,因此,影响色素分布的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和液泡膜。4.(2014江苏单科,15,2分)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 皮 临 时 装 片 进 行 了 三 次 观 察(如 下 图 所 示)。下 列 有 关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答案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第一次是对正常细
7、胞的液泡体积、颜色等进行观察,以此作为滴加蔗糖溶液后,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的标准,因此不能省略。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较大的紫色液泡和较小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引流,使滴加的液体加速向对侧扩散;第二次观察的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质壁分离最先出现在细胞的角隅处。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2015海南单科,10,2分)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 的 浓 度 变 小,乙 的 浓 度 不 变,丙 的 浓 度 变 大。假 设 蔗 糖 分 子 不
8、 进 出 细 胞,则 关 于 这 一 实 验 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答案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的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断一定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是因为叶片失水,“乙的浓度不变”说明乙的浓度与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丙的浓度变大”是因为细胞吸水,由此推断,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A、B错误,D正确;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6.(2014课标,4,6分,0.
9、67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答案B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将其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它们发生质壁分
10、离的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7.(2014上海单科,21,2分)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 和 细 胞 长 度 分 别 用 X 和 Y 表 示(如 图),在 处 理 时 间 相 同 的 前 提 下()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答案答案D将同一细胞置于不
11、同浓度的溶液中,X/Y值越小,则说明该细胞中的液泡失水越多,液泡的紫色越深,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越高,A、B错误;将不同细胞置于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X/Y值越小,则说明细胞失水越多,越不易复原;X/Y值越大,则说明该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失水越少。故C项错误,D项正确。8.(2014课标,4,6分,0.575)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
12、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答案答案D分析实验结果可知,a、b、c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长,表明细胞吸水,其中a组细条浸泡后较b组细条浸泡后长,说明a组吸水较多,其液泡中的溶质浓度应比b组低,A错误;d、e、f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短,表明细胞失水,所以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错误;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当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1时,花冠切条长度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其对应的蔗糖浓度应介于0.40.5molL-
13、1之间,D正确。考点考点2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2018北京理综,1,6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 由)扩 散 方 式 通 过 细 胞 膜 的 是()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答案答案B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物质有O2、CO2、H2O和脂溶性物质等,B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另类的气体运输NO气体作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是通过胞吐来实现的。2.(2018课标全国,3,6分)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
14、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答案A小麦无固氮能力,不能吸收和利用N2,A错误;农田适时松土,可增加土壤氧含量,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B正确;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C正确;施肥过多可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玉米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导致根细胞水分外流而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适时松土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1)松土可提高土壤氧含量。土壤氧含量升高可促进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2)土壤氧含量
15、升高通过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提高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3)土壤氧含量升高可通过促进固氮微生物的代谢,提高微生物的固氮能力。(4)土壤氧含量升高可通过促进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促进植物生长。(5)松土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散失而促进植物生长。3.(2018课标全国,2,6分)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
16、醇类激素属于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B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甘油为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D错误。方法技巧方法技巧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结合实例直接进行判断自由扩散:O2、CO2等气体,水以及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苯等)。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机盐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主动运输:无机盐(通过载体蛋白进出细胞)、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4.(2016课标全国,2,6分)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
17、ATP释放 的 能 量 跨 膜 运 输 离 子。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答案C由题意知,离子泵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血液中氧气的运输,影响有氧呼吸产生ATP,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可使离子泵变性失活,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知识拓展知识拓展一氧化碳中毒的
18、机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窒息,对大脑的影响最为严重。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本题主要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主动运输的条件及影响因素,难度较小;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是解题的关键。5.(2016浙江理综,1,6分)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细胞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 转 运 至 肝 细 胞 内,血 糖 浓 度 偏 低 时 则 转 运 方 向 相 反。下 列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
19、决定的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答案答案C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分解,葡萄糖顺浓度梯度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运出肝细胞,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因葡萄糖的转运需载体协助,故其转运速率不能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B错误;葡萄糖的转运方向取决于血糖浓度的大小,而不取决于载体,C正确;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运入肝细胞,达到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6.(2016江苏单科,6,2分)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载体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具有ATP酶活性C.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答案B载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溶质分子的,A正确;
20、载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错误;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蛋白的协助,其转运速率比自由扩散快,D正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区分跨膜运输的方式要从是否顺浓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ATP等方面综合考虑。7.(2015课标,1,6分,0.924)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
21、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答案答案A由培养条件为空气和氮气且温度为17的两组实验可知,有氧条件有利于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氮气环境不利于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A项正确,D项错误;由培养条件为17和3且培养瓶中气体都为空气的两组实验可知,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需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来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C项错误。8.(2015课标,3,6分,0.869)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
22、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答案B抗体、分泌蛋白都是大分子物质,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都为胞吐,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C、D不符合题意;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不属于胞吐作用,B项符合题意。9.(2014北京理综,3,6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答案答案C据图可
23、知: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对H2O的通透性,可见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正确;因人工膜由双层磷脂组成,无蛋白质,所以离子不能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错误;甘油、CO2和O2分子大小不同,导致它们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不同,即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D正确。10.(2014安徽理综,2,6分)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如表选项中正确 的 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 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
24、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答案答案D由图可知,管腔中的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出上皮细胞,所以前者属于主动运输,后者属于被动运输;而管腔中的Na+顺浓度梯度进入上皮细胞,属于被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出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11.(2013北京理综,2,6分)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答案答案D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内某些生理活动发生的场所、条件和过程。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
25、误。12.(2011北京理综,3,6分)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合成的AT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答案答案D内质网膜能够以“出芽”形式形成具膜的囊泡,最终转移到细胞膜而成为其一部分,故选D;叶绿体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仅供暗反应利用,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氢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完成跨膜运输;溶酶体内的酶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小泡运入。13.(2012北京理综,31,16分)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北京 专版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专题 物质 出入 细胞 方式 课件 人教版高三全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