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1讲PART 1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考试说明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2实例碳循环图10311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如C、H、O、N、P、S等。(2)范围:生物群落和_之间。(3)特点:具有_。基础知识巩固链接教材化学元素无机环境全球性分解呼吸光合生产者分解者基础知识巩固链接教材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物质作为能量的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
2、)流动;能量作为_,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2)二者_进行,彼此_,不可分割。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载体动力同时相互依存cCaAbB基础知识巩固链接教材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层次作用举例个体水平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蝙蝠的回声定位莴苣等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种群水平生物种群的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调节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食物链上相邻物种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生命活动繁衍生物的种间关系基础知识巩固链接教材3应用(1)提高_的产量。(2)对_进行控
3、制。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3调节基础:_。4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_。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的协调。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动物保持或恢复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恢复力稳定性干扰自我调节能力物质、能量内部结构与功能基础知识巩固衔接课堂1正误辨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2)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
4、利用。()(3)光照条件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可同时进行。()(4)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自无机环境。()(5)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6)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田鼠,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7)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8)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9)荒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基础知识巩固答案(1)(2)(3)(4)(5)(6)(7)(8)(9)解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
5、成生物体的各种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3)非光照条件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同时进行。(4)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其既可来源于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5)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躲避敌害,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息,并不是同类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7)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基础知识巩固衔接课堂2联系生活(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农民种田时还需要经常施肥?说出你的理由。(2)在田间施放大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属于生物防治还是化学防治?说出你的理由。基础知识巩固答案(1)提示:物质循
6、环具有全球性,是在生物圈内进行的。农田是一个相对范围较小的生态系统,其物质不一定能实现循环,同时农田中不断有粮食作物的输出,因此需要不断施加肥料。(2)提示:生物防治。在田间施放大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达到降低害虫数量的目的,属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物杀死害虫。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点互动探究碳循环的过程(1)碳的存在及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2)大气中CO2的来源和去路(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7、二氧化碳的调节能力。其实质是大气中CO2来源和去路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升高。考点互动探究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考向1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分析12016江西赣州考前冲刺关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C碳只能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返
8、回到无机环境D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要通过生产者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解析碳循环在整个生物圈进行循环,具有全球性;碳以二氧化碳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碳能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图10312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图10312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考点互动探究答
9、案B解析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利用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方法突破“三看法”判断碳循环的各环节图10313考点互动探究考向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综合分析32016陕西咸阳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
10、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解析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能量散失到大气中,A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的,B项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C项正确。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多少与初级消费者数量无关,D项错误。42016辽宁丹东二模图10314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0314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1)图中表示_。(2)模式图中处箭头是否正确?_,理由是_。(3)如图中所示,鱼A在此农
11、业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4)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_。(5)在生态农场中,把蚕的排泄物经处理后作为农作物肥料,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使农作物增产,请从光合原理解释农作物增产的原因_。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植物(桑)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正确这一箭头表示池塘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3)分解者(4)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5)蚕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1)图中“桑”表示植物(桑)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由此流入生态系统(2)“池塘”指的是池塘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
12、阳能,这一箭头是正确的。(3)如图中所示,鱼A以蚕粪为食,属于分解者。(4)生态农业比单一农业经济效益高,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是因为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5)在生态农场中,蚕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样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使农作物增产。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分析考点互动探究1.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点”归纳(1)范围: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如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可进行信息传递。(2)来源:信息可来自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3)方向:信息传
13、递通常是双向的。2.生态系统功能的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12016湖南株洲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D在任
14、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解析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项正确。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但不能直接杀灭有害动物,B项错误。要提高黄麻产量应促进其营养生长而抑制其生殖生长,延长光照时间不利于短日照植物开花,因此有利于提高产量,C项正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成一个统一整体,D项正确。方法突破判断信息传递的类型(1)若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
15、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若涉及“肢体语言”均属行为信息。考点互动探究22016福建漳州二模下列属于对生态系统功能描述的是()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ABCD考点互动探究典例追踪答案解析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正确;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第10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全国 高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54486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