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6.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6.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6.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1414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命题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1)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2)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3)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占据第三、第四营养级。(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3-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生态系统中成分的判断
2、(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D有“3”个指出箭头,确定D为“生产者”,C有“3”个指入箭头,确定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D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2)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4-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解读下图根据与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是生产者,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都指向,可进一步判断: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是分解者。-5-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1)每一营养级具体的能量流动情况理解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
3、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6-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定量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a.自身呼吸散热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定量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自身呼吸散热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d部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7-命题点一命
4、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粪便中的能量分析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消费者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个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的那一部分能量。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而是获得了植物的能量。(3)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在解决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厘清生物在食物链上的位置。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要注意“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8-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
5、破题组训练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a.当D营养级净增重为M时,若计算至少需A营养级多少,则解题思路是x20%20%20%=M;若计算最多需A营养级多少,则解题思路是x10%10%10%=M,最终求出x值。b.当A营养级净增重为N时,若计算D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则解题思路是N20%20%20%=x;若计算D营养级至少增重多少,则解题思路是N10%10%10%=x,最后求出x值。同一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不同时,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设在ABCD这条食物链中,传递效率依次为a%,b%、c%,若A营养级生物净增重为M,则能使D营养级生物增重多少?计算:Ma%b%c%=x。此时不能再涉及“
6、最多”“至少”,即不能再涉及“10%20%”的传递效率。-9-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在某一食物网中,一个消费者往往同时占有多条食物链。当该消费者增加了某一值时,若要计算至少消耗生产者多少,应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若要计算最多消耗生产者多少,应选最长的食物链和最小传递效率1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少。-10-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4.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
7、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11-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4)通过碳循环过程理解生态系统的状态(不考虑人工排放CO2)。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处于成长阶段;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往往处于衰退阶段。-12-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5.
8、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与传递过程(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3-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14-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思维拓展思维拓展1.利用“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15-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
9、”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则A1+B1+C1+D1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上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所有生物总能量之和小于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16-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1)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2)从去路分析,回答时结合题意选择回答“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的答案。两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三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10、。四条: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特别提示:如果是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则其能量去路中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这一部分。-17-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掌握能量流动规律,解答相关分析、计算及应用题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 答案解析关闭-18-
11、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方法规律方法规律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某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同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能
12、量利用效率越高。-19-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1.(2016全国理综)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捕食黄雀,因此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螳螂的天敌)的数量减少,故A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故细菌的能
13、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使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增多,但未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20-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2.(2018全国理综)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昆虫属于消费者,A项正确。光属于信息种类中的物理信息,B项错误。
14、利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以用来调查某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可根据诱捕到的昆虫种类情况,探究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B-21-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3.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从图示看出W1为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D1为流入第二营
15、养级的总能量,则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A项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B项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为(A2+B2+C2+D2),C项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22-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4.下页左上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缺少类群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
16、量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题干和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缺少类群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仍能进行,A项错误;图中c、d表示同化作用,b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B项错误;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种群,因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项正确;呼吸消耗的能量属于同化量的一部分,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小于摄入量,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23-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整合提升题型突破题组训练5.(2018全国理综)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6.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新课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环境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课件 人教版高三全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54589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