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2版.ppt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2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2版.ppt(1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 (第2版)胡亚民 主编 1 1、绪论、绪论1.1 1.1 材料成形技术过程形态学模型简介材料成形技术过程形态学模型简介 1.1.1 产品和过程。产品技术的主题是“设计”“做什么”过程技术的主题是“制造”“怎么做”1.1.2 过程技术。(把产品的设计和构思制造成物化的具体产品。)过程形态学模型的研究方法 (图1.1)1.1.3 材料过程系统。1、贯通过程 质量不变过程;2、发散过程 质量减少过程;(图1.2)3、收敛过程 质量增加过程。1.1.4 能量过程系统。通过传递媒体向被加工材料提供能量。(图1.3)1.1.5 信息过程系统。通过传递媒体把形状信息加于被加工材料,使之改
2、变形状。(图1.4)(形状信息过程伴随着性能信息过程。)1.1.6 制造过程的完整模型。制造过程包涵材料过程、能量过程、信息过程。(图1.5)1.2 1.2 现代制造过程分类现代制造过程分类 1.2.1 质量不变过程。被加工材料在制造过程没有或很少改变质量。(图1.6)1、塑性变形。锻造、扎制、粉末压制。2、浇注。1.2.2 质量减少过程。被加工材料的质量在制造过程会减少。1、切削加工;3、电加工;(图1.7)2、化学腐蚀加工;4、冲压加工。(图1.8)1.2.3 质量增加过程。被加工材料的质量在制造过程会增加。1、电镀;2、快速成型。2 2、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液态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
3、2.1 2.1 概述概述 铸造成形技术是指制造铸型、熔炼金属、将金属液 注入型腔凝固,获得金属工件的成形方法。(图 2.1)优点:投资小,生产周期短,技术过程灵活,能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缺点:工序多,难以精确控制;易产生铸造缺陷,铸件品质不稳定。类型:1)生产方式分类:砂型铸造,特种铸造。2)材料分类:铸铁,铸钢,铸铜,铸铝,铸造是制造零件毛柸常用的一种生产方式。(表 2.1)2.2 2.2 铸造成型技术过程理论基础铸造成型技术过程理论基础 2.2.1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合格铸件的能力。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金属的流动性;(图 2.2 表2.3 图2.3)2)铸型
4、的性质;3)浇注条件;4)铸件结构。R=V/S R=V/S(折算厚度)2.2.2 铸件的凝固。铸型中的合金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1、金属凝固的条件。液、固两相的能量差为相变驱动力。2、金属凝固的过程。液相中不断形成晶核并长大,直至结晶终了。3、铸件的三种凝固方式。(图 2.4)1)逐层凝固;2)体积凝固;3)中间凝固。2.2.3 铸件的收缩。1、基本概念。铸件在“液态凝固固态冷却”过程中体积减小的现象。以单位体积或长度的变化量表示。(式2.1 式2.2)2、收缩的三个阶段。1)液态收缩阶段;(图2.5)2)凝固收缩阶段;3)固态收缩阶段。3、铸件的实际收缩。1)摩擦阻力;2)热阻力;3)机械
5、阻力。4、铸件的缩孔和缩松 缩孔形成 (图 2.6)缩松形成 (图 2.8)缩孔和缩松的防止:1)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图 2.9)2)加压补缩。5、铸造应力。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因固态收缩受到阻碍而引起的内应力。1)热应力;铸造应力的防止:-合理设计铸件结构;2)相变应力;-尽量选用收缩率小的合金;-采用同时凝固工艺;3)机械阻碍应力。-合理设置浇口和冒口;-时效处理。6、铸件的变形和裂纹。当铸造残余应力超过金属的屈服强度极限时,铸件变形;当铸造残余应力超过金属的抗拉强度极限时,铸件开裂。1)变形与防止。变形:(图 2.15 图 2.16)防止:铸造应力;采用反变形法。(图 2.17)2)裂纹与
6、防止。热裂:(图 2.18)冷裂:(图 2.19)2.2.4 金属的吸气性。1、金属液吸收气体的过程。1)气体分子撞击到金属液表面,并吸附在表面;2)气体分子扩散进入金属液内部。2、气体在金属液中的溶解度。金属吸收气体的饱和浓度。(cm/100g)3、气体的析出。1)气体以分子形式扩散析出;2)于金属内形成化合物排出;3)以气泡形式从金属液中逸出。4、气孔。侵入气孔,析出气孔,反应气孔。5、气体对铸件品质的影响。(表 2.8)2.2.5 铸件化学成分的偏析。宏观偏析,微观偏析。2.3 2.3 液态金属成形件工艺过程设计液态金属成形件工艺过程设计 2.3.1 铸造工艺设计内容与步骤。1、铸造工艺
7、设计的内容。大批量生产或大型铸件:铸件图,铸造工艺过程图,铸型装配图,操作技术规程等。小批量生产或一般产品:铸件图,铸造工艺过程图。2、铸造工艺设计步骤。(依据零件图按步骤设计)1)结构工艺过程分析;4)浇注系统设计;2)铸造工艺过程方案的拟定;5)冒口、冷铁的设计;3)砂芯设计;6)绘制铸造工艺过程图。2.3.2 铸造成形方案的拟定。1、确定铸型位置。1)铸件的重要表面向下;(图 2.25 图2.26)2)铸件的宽大平面向下或倾斜浇注;(图 2.27)3)铸件的薄壁部分向下;(图 2.28)4)铸件的厚大部分向上。(图 2.29)2、选择分型面。1)使全部或大部分铸件处于同一半型内,避免错型
8、;(图 2.30)2)减少分型面的数目;(图 2.31)3)分型面尽量选用平面;(图 2.32)4)使型腔和主要型芯位于下腔。3、确定主要工艺过程参数。1)加工余量;2)最小铸出孔;(表 2.12)3)起模斜度;(图 2.34)4)铸造圆角;5)铸造收缩率。2.3.3 浇注系统及其设计。1、浇注系统概述。引导金属液进入铸型的系列通道。1)功能。将液态金属导入型腔;调节铸件温度分布;挡渣并排除型腔内的空气;保证金属液充满型腔。2)结构。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图 2.35)3)形式。顶部注入式、中间注入式、底部注入式、阶梯注入式。(图 2.36)2、浇注系统的设计。1)要求。阻止熔渣、
9、气体、非金属夹杂物进入型腔;防止型腔和型芯被冲蚀;降低浇注温度;在设定的部位把金属液引入型腔;减小浇注系统的体积,节约材料。2)设计。正确选择浇注系统的类型及浇口开设的位置;确定浇注系统各部分的合理尺寸。2.3.4 冒口、冷铁的设计 1、冒口。铸型中储存金属液,补偿铸件收缩的技术“空腔”。1)类型。(图 2.37)2)作用:补缩铸件,集渣、通气、排气;3)满足的条件: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的凝固时间;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的收缩。2、冷铁。用来加快铸件局部冷却速度的一种激冷物。作用:调节铸型的局部温度和铸件的凝固顺序。2.3.5 铸造工艺过程图的绘制 铸造工艺过程图提供了铸件和其制造过程的全
10、部信息。铸造技术符号和表示方法。(表 2.14)2.4 2.4 液态金属成形件的结构设计液态金属成形件的结构设计 2.4.1 保证铸件质量的铸件结构设计 1、铸件的最小壁厚。(表 2.15)2、铸件的临界壁厚(最大壁厚)。3、铸件的内壁厚度。4、铸件壁的过渡和连接。1)壁厚的过渡。(表 2.17)2)接头的连接。(图 2.39)5、肋。(图 2.45)6、铸造斜度。(表 2.20)7、凸台。2.4.2 适应铸造工艺过程的铸件结构设计 铸件结构设计要保证铸件的质量,并且有利于 模型制造、造型、制芯、合型和清理等操作方便。1、减化或减少分型面;(图2.46 图 2.47)2、尽量不用和少用型芯;(
11、表 2.21)3、铸件结构应方便起模;(表 2.22)4、有利于型芯的固定和排气;(图 2.48)5、避免变形和裂纹;(表 2.23)6、有利于防止夹渣、气孔;(图 2.49)7、有利于铸件清理。(图 2.50 图 2.51)2.5 2.5 常用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常用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2.5.1 常用铸造合金的铸造性能及结构技术特征 两大类常用铸造合金:黑色铸造合金 铸铁、铸钢。有色铸造合金 铸造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等。1、铸铁。使用最广泛的铸造合金。灰铸铁。铸造性能优良。特点:铁液流动性好、收缩量小、技术过程简单,力学性能不好。球墨铸铁。铸造性能一般。特点:铁液流动性不好、收缩量小、技术过程
12、简单,力学性能好。可锻铸铁。铸造性能不好。特点:铁液流动性好、收缩量大、技术过程复杂,力学性能好。2、铸钢。铸造性能不好。钢液流动性不好,易产生冷隔、浇不足、夹渣、气孔等缺陷;铸钢凝固时收缩量大,易产生缩孔、裂纹等缺陷。尽量不采用铸造的方式使用钢材。3、铸造铝合金。铝硅合金的铸造性能好,流动性好,收缩量小;其他系列合金的铸造性能不好,流动性不好,收缩量大。4、铸造铜合金。铝青铜和铝黄铜的铸造性能好,流动性好,收缩量大;锡青铜的铸造性能不好,流动性不好,收缩量大。2.5.2 铸造合金的熔炼 熔炼应满足的技术要求:1)熔炼出的金属液要符合材质性能要求;2)金属液应有足够的温度;3)有足够的熔化能力
13、,4)低能耗,噪音小,不污染环境。熔化的方式:1)精炼熔化 熔化后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较大的调整;2)无精炼熔化 材料在熔化过程中仅引起某些元素的变化。1、铸铁的熔炼。冲天炉熔炼 利用焦炭燃烧产生的高温熔炼铸铁。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电能消耗低,生产率高。冲天炉工作原理 (图 2.52)应用广泛。2、铸钢的熔炼。1)电弧炉炼钢 用电极与炉料间产生的电弧高温熔化金属材料。适应于浇注各种类型铸钢件。三相电弧炉工作原理 (图 2.53)2)感应电炉炼钢 利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热量熔化金属材料。适用于中、小型合金钢铸件。单相无芯感应电炉工作原理 (图 2.54)3)平炉炼钢。仅用于重型铸钢件的生产。3、
14、铸造有色合金的熔炼。有色金属熔点低,易氧化,常用坩锅炉熔炼,金属型浇注。1)焦碳坩锅炉。结构简单,温度不易控制,生产能力小。(图 2.55)2)电阻坩锅炉。结构复杂,温度容易控制,生产能力大。(图 2.56)2.6 2.6 铸造成形技术过程铸造成形技术过程 2.6.1 砂型铸造 以型砂为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铸造技术。砂型铸造在铸造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占铸件总产量的8090%。优点:适应性广,技术灵活性大,生产准备过程简单。缺点:铸件的尺寸精度差,表面粗糙度高,内部质量不好。砂型铸造的技术流程 (图 2.57)1、手工造型和制芯。全部用手工完成紧砂、起模、修整、合箱等操作。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图
15、 2.58)2、机器造型。全部或部分由机器完成造型工作。震实造型。(图 2.59)高压造型。(图 2.61)拋砂造型。(图 2.62)2.6.2 特种铸造 在砂型铸造的基础上,改变铸造方法形成的另一种铸造技术。优点:铸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生产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缺点:适应性差,生产准备工作量大,需要复杂的技术装备。1、熔模铸造(失蜡铸造)(图 2.68)2、金属型铸造 (图 2.69)3、压力铸造 (图 2.72)4、离心铸造 (图 2.75 图 2.76)5、实型铸造(消失模铸造)(图 2.77)2.6.3 铸造方法的选择 (表 2.29)3 3、固态材料塑性成形过程、固态
16、材料塑性成形过程3-1 3-1 概述概述 金属的塑性成形过程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 产生预期的塑性变形,以获得零件的加工方法。3.1.1 固态成形的基本条件 被成形的金属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塑性;要有外力作用于固态金属材料上。所有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材料,都可以进行质量不变的固态塑性成形。可塑性成形的塑性材料:低碳钢、中碳钢、大多数有色金属。不可塑性成形的脆性材料:铸铁、铸铝合金。3.1.2 金属塑性成形的方法 1、轧制。(图 3.1)将金属通过轧辊之间的间隙,进行压延变形以成为型材的方法。2、挤压。(图 3.2)将金属置于挤压模内,用压力把金属从模孔中挤出成形的方法。3、拉拔
17、。(图 3.3)将金属材料拉过拉拔模孔,使金属拔长的加工方法。4、自由锻造。(图 3.4)将加热后的金属材料置于上、下砧铁间,受到冲击力或压力的作用而变形的加工方法。5、模型锻造。将加热后的金属材料置于锻模模腔内,受到冲击力或压力的作用而变形的加工方法。6、板料冲压。金属板料在冲压模之间受压,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3.1.3 成形过程分类 1、冷变形过程 金属在常温下变形,变形时的温度低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优点:产品的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金属变形后有加工硬化现象,强度、硬度升高。缺点:加工硬化现象使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下降;冷变形需要重型和大功率的设备。2、热变形过程 金属在加热状态下变
18、形,变形时的温度高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优点:金属的热变形塑性良好,可使工件进行大量的塑性变形;热变形使金属内部组织致密细小,力学性能提高;热变形使金属内部形成纤维组织,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方向性。缺点:金属表面氧化严重,工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不好;设备投资大,劳动强度大。金属固态塑性成形过程不仅能得到强度高、韧性好的产品,而且生产效率高,材料消耗少。3.2 3.2 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理论基础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理论基础 3.2.1 金属塑性变形的能力 金属的可锻性受金属本身的性质和变形条件的综合影响。1、金属本身的性质 化学成分的影响。同类金属的化学成分不同,其塑性也不同。纯金属的塑性比合金的好;
19、低碳钢的塑性比中碳钢、高碳钢好;碳素钢的塑性比合金钢好。内部组织的影响。金属的组织结构不同,其可锻性差异较大。纯金属、固溶体等单相组织比多相组织的塑性好;均匀细小的晶粒比粗晶粒组织和柱状晶状组织可锻性好。2、变形加工条件 变形温度的影响。提高金属变形时的温度,其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可锻性好;金属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变化,其性能变化很大,(图 3.5)(图 3.6)变形速率的影响。单位时间内的变形程度。(图 3.7)应力状态的影响。变形方法不同,所产生的应力大小和性质也不同。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应创造条件,提高金属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便于塑性加工。3.2.2 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 1、体
20、积不变定律 金属在固态成形加工中,材料变形后的体积等于变形前的体积。2、最小阻力定律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其质点都将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3.3 3.3 锻造方法锻造方法 锻造方法充分利用热变形的优点,在机械制造中 用来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的毛坯或半成品。3.3.1 自由锻造 1、自由锻造成形的过程特征 成形过程中,坯料整体或局部塑性成形,材料在水平方向可以自由流动,不受限制。要求被成形的材料在成形温度下具有良好的塑性;锻件的形状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锻件精度低,表面质量差,适应于形状简单的小批量生产。2、自由锻造成形过程 绘制锻件图。依零件图为基础绘制;坯料质量及尺寸计算。依体积不变定律
21、计算;选择锻造工序。确定锻造温度和冷却规范;自由锻造典型过程举例。1)盘类锻件的锻造过程。(表 3.4)2)轴类锻件的锻造过程。(表 3.5)3、自由锻件结构技术特征 自由锻件上应避免椎体、曲面、椭圆形、工字形等结构;(图 3.15)自由锻件上应避免加强筋、凸台等结构;(图 3.16)锻件结构复杂时,可以将几个简单的锻件连接成整体件。3.3.2 模型锻造 1、模型锻造成形的过程特征 模型锻造时坯料是整体塑性成形,坯料三向受压。模锻热成形,要求被成形的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塑性;模锻冷成形,要求被成形的材料具有足够的室温塑性;模锻锻件的形状取决于成形过程、模具条件和锻造力;模锻锻件的精度好,表面
22、质量好,适用于大批量生产。2、模型锻造成形过程 绘制模锻锻件图;坯料质量及尺寸计算;模锻工序的确定;轮盘类模锻件(图 3.22)长轴类模锻件(图 3.23)修整工序。切边、冲孔、校正、热处理、清理。3.3.3 胎模锻造 胎模锻造是在自由锻造设备上,使用不固定 在设备上的称为胎模的单腔模具,直接将已加热 的坯料用胎膜锻造成形的方法。优点:与自由锻造相比,锻件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节约金属。与模型锻造相比,操作灵活,胎膜简单,生产准备周期短。缺点:与模型锻造相比,锻件质量不好,胎膜寿命低,劳动强度大。胎膜锻造广泛应用于中、小批量的中、小型锻件的生产。胎膜的种类:(图 3.36)3.4 3.4 板料成
23、形方法板料成形方法 利用压力和模具使板料分离或塑性变形,以获得零件。优点:板料成形的零件质量小,力学性能好;生产过程为少切削或无切削加工,节约材料,生产率高。缺点:成形模具复杂,设计和制作费用高,生产周期长。板料成形所用的原材料要有足够好的塑性。板料成形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金属制品行业。板料成形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板料成形按特征分为;分离过程和成形过程两大类。3.4.1 板料分离过程 分离过程用于生产有孔的、形状简单的薄板件,制品质量好。1、落料与冲孔。使板料按封闭轮廓分离。金属板料冲裁成形过程。(图 3.37)凸凹模间隙。凸凹模的间隙影响冲裁件的断面质量、模具寿命、冲裁力和尺寸精度。应合理选择。
24、凸凹模刃口尺寸确定。考虑冲裁件的公差和模具的寿命。冲孔 凸模取最大尺寸 落料 凹模取最小尺寸 冲裁力计算。冲裁力是选用设备和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依据相关资料计算)2、切断。用剪刃将板料沿不封闭轮廓进行分离,主要用于下料。3、修整。对冲裁件断面进行修整,以提高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3.4.2 板料成形过程 成形过程是使板料发生塑性变形而制作工件。1、拉伸。(图 3.39)(图 3.40)过程特点。一维成形,拉伸应力状态,尺寸精度好;材料要求。有足够的塑性,多次拉伸要对工件退火;机械设备。液压机和机械压力机;应用。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壳类和桶状零件 2、弯曲与卷边。弯曲 (图 3.43)卷边 (图
25、3.45)3、翻边。(图 3.46)4、成形、收口。成形 (图 3.47)收口 (图 3.48)5、滚弯。(图 3.49)6、冲压过程实例。(图 3.50)(图 3.51)3.4.3 冲模的分类及构造。冲模是板料成形中必备的模具,冲模结构是否合理对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模具寿命都有很大影响。1、简单模。在一次行程中只能完成一个冲压过程。(图 3.52)2、连续模。在一次行程中能完成两个以上冲压过程。(图 3.53)3、复合模。在一次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部位能 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图 3.54)3.4.4 板料冲压件结构技术特征 板料冲压件通常都大批量生产,设计冲压件时,不仅要保证它的使用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成形 技术 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