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6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6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6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6 6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材研读知识知识1渗透作用原理及实例渗透作用原理及实例一、扩散和渗透一、扩散和渗透1.扩散扩散2.渗透渗透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条件实例吸水细胞液(或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红细胞在水中吸水破裂;成熟植物细胞在水中吸水膨胀,但不破裂失水细胞液(或细胞质)浓度N若漏斗管内液面不变,则M=N若漏斗管内液面下降,则MN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2)具有浓度差:知能拓展知能拓展(1)半透膜两侧溶液间的水分子是进行双向运动的,我们只能观测到由双向水分子运动快慢的差异所导致的液面改变。(2)若溶质
2、分子能通过半透膜,则先是浓度高的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上升,最后达到渗透平衡。动态平衡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3)上述原理可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以碘和淀粉为例)烧杯内盛淀粉溶液漏斗内盛碘液结论变蓝不变蓝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不变蓝变蓝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变蓝变蓝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不变蓝不变蓝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1.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在渗透时水移动的方向及渗透平衡后两溶液浓度大小的判断(1)若S1溶液的浓度大于S2溶液的浓度,则单位时间内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的,外观上表现为S1
3、溶液的液面上升;若S1溶液的浓度小于S2溶液的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的液面下降。(2)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h,则S1溶液的浓度仍大于S2。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结合渗透作用装置图结合渗透作用装置图,联系渗透作用的条件联系渗透作用的条件,解读相关信息解读相关信息(1)A图中,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高,浓度低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3)在
4、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液面差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4)B图中若浸在烧杯低浓度溶液中的是透析袋,由于透析袋内的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吸收一定水分后,膨胀到一定程度,受到透析袋的束缚力的影响,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透析袋内外的溶液浓度是不相等的,透析袋内溶液浓度仍高于烧杯中的液体浓度。典例典例1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D)A
5、.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解题关键解题关键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渗透压(浓度差)。半透膜两侧的渗透压(浓度差)差值越大,水通过半透膜的量就越多。名师点拨名师点拨无大液泡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渗透作用。动物细胞也是一个渗透系统,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质有一定浓度;当细胞质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失水。但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分析实验结
6、果可知,a、b、c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大,表明细胞吸水,其中a组细条浸泡后较b组细条浸泡后长,说明a组吸水较多,其液泡中细胞液浓度应比b组低,A错误;d、e、f三组花冠切条在实验后长度变小,表明细胞失水,所以浸泡导致f组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当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1时,花冠切条长度不变,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其对应的蔗糖浓度应介于0.40.5molL-1之间,D正确。1-1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图所示。图中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是(C)A.清水、KNO3B.清水、0.3g/mL
7、蔗糖溶液C.0.3g/mL蔗糖溶液、清水D.0.3g/mL蔗糖溶液、0.3g/mL蔗糖溶液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滴加高浓度溶液时,细胞发生渗透失水,此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故处滴加的是0.3g/mL蔗糖溶液。滴加低浓度溶液时,细胞发生渗透吸水,此时液泡体积逐渐变大,故处滴加的是清水,C正确。考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点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A.扩散B.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2)氧气浓度(3)温度2.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探究是主动转运还是被动转运(2)探究是扩散还是易化扩散易混
8、易错易混易错(1)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消耗能量。(2)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被膜或核孔复合体。(3)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易化扩散(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如神经细胞维持静息电位时的K+外流和形成动作电位时的Na+内流。(4)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协助运输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5)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蛋白
9、转运的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大。1.结合实例直接进行判断结合实例直接进行判断运输方式实例扩散水、气体(O2、CO2等)、脂溶性物质(甘油、脂肪酸、性激素、乙醇、乙二醇、苯等)的跨膜运输易化扩散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等主动转运无机盐离子、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胞吞、胞吐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及细胞碎片等、分泌蛋白的分泌2.根据分子大小及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能量进行判断根据分子大小及是否需要载体蛋白、能量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3.根据运输方向判断根据运输方向判断: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转运。知能拓展知能拓展(1)如果进行转运的物质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只能通过胞吞或胞
10、吐方式进行运输,一般不能通过扩散、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方式进行运输。胞吞、胞吐过程均不需要载体蛋白,但消耗ATP。(2)如果进行跨膜转运的物质是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则一般通过扩散、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方式进行。(3)小分子物质,如果是脂溶性强的物质如乙醇和许多气体分子,则通过扩散方式进出细胞。水分子虽然极性较强,但分子很小,也主要通过扩散方式进出细胞。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顺浓度梯度进行,也不消耗ATP。(4)各种离子和脂溶性差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时,如果顺浓度梯度发生则为易化扩散,如果逆浓度梯度发生则为主动转运。例如K+由组织液进入神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6讲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浙江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物质 出入 细胞 方式 课件 人教版高三全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55480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