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优选大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优选大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优选大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7讲PART 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点互动探究教师备用习题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试说明考点互动探究1.肺炎双球菌类型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项目S型肺炎双球菌R型肺炎双球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类荚膜毒性无光滑有多糖类荚膜有知识梳理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考点互动探究图6-17-1S型活细菌R型活细菌(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方法: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考点互动探究转化因子R型细菌(2)实验过程及结果(3)结论:才是
2、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考点互动探究图6-17-2DNA DNA+DNA酶DNADNA4.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考点互动探究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的场所小鼠(体内)培养基(体外)原则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对照实验结果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相互DNA考点互动探究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两实验的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仅说明加热杀
3、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两实验都遵循原则、原则转化因子DNA蛋白质转化因子DNA对照单一变量(1)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R型菌与S型菌控制有无荚膜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6)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从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菌。()考点互动探究正误辨析考点互动探
4、究答案(1)(2)(3)(4)(5)(6)解析(1)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的DNA只是氢键断裂,降温后会恢复双螺旋结构。(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只是提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存在“转化因子”。(4)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5)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基因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6)加热杀死的S型菌只能转化一部分R型菌,活的R型菌在小鼠体内也繁殖产生后代。教材拓展1.加热后S型细菌死亡,但加入R型细菌后为何能转化成活的S型细菌?2.体外转化实验中导致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遗传物质、原料、能量分别由哪方提供?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1.加热会使蛋白质和
5、DNA的空间结构改变,但DNA在降温后会恢复双螺旋结构,而蛋白质不能恢复原结构,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2.实现转化时遗传物质来自S型细菌,原料和能量均来自R型细菌。命题角度1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2018武汉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6-17-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训练图6-17-3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后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D
6、考点互动探究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因加热杀死的S型菌不能在小鼠体内繁殖,所以仅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后小鼠存活,B错误;S型菌中有活性的DNA能将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S型菌和R型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正确。2.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入小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入小鼠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入小鼠
7、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D考点互动探究解析S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失去了转化作用,对后面加入的R型菌没有转化作用,R型菌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存活;R型菌的DNA+DNA酶,DNA被水解,不起作用,加入S型菌,有毒性,注入小鼠体内导致小鼠死亡;R型菌+DNA酶,DNA酶对细菌不起作用,高温加热后冷却,DNA酶变性失活,R型菌被杀死(R型菌的DNA有活性,冷却后复性),加入S型菌的DNA,
8、没有了R型活菌,不能转化,也就相当于把两种DNA注入小鼠体内,两种DNA没有毒性,也不会使小鼠的细胞发生转化,小鼠存活;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入小鼠,和类似,小鼠存活。题后归纳辨析细菌体内的转化问题(1)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3)使小鼠死亡的是S型肺炎双球菌而不是S型菌的DNA。(4)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
9、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考点互动探究命题角度2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3.2018浙江温州二模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不会患败血症致死B.提取S型活菌的DNA直接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小鼠会患败血症致死C.活体转化实验中,从患病致死小鼠血液中可分离出S型活菌D.离体转化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C考点互动探究解析DNA酶与S型活菌混合后,S型菌依然存在毒性,小鼠会患败血症死亡,A错
10、误。S型活菌的DNA不会使小鼠患败血症,B错误。活体转化实验中,从患病致死小鼠血液中可分离出S型活菌,C正确。离体转化实验中,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原因是基因重组,D错误。4.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型菌。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A.S-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型菌是由R-型菌突变形成的C.R
11、-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D.加热后S-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C考点互动探究解析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故选C项。1.实验方法:法,用35S、32P分别标记。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结构(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DNA图6-17-4C、H、O、N、P蛋白质C、H、O、N、S等活细胞寄生知识梳理考点互动探究3.实验过程(1
12、)标记噬菌体图6-17-6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噬菌体(2)侵染细菌考点互动探究图6-17-7高低低高4.实验结果分析5.结论:是遗传物质。考点互动探究分组结果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相互对照)含32P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DNA(1)分别用含32P、35S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标记的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3)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
13、、原料和酶等。()(4)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考点互动探究正误辨析考点互动探究答案(1)(2)(3)(4)(5)解析(1)噬菌体必须寄生在细菌内才能繁殖,在培养基上无法生存。(2)在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开。(3)噬菌体增殖所需要的模板来自于亲代的噬菌体。(4)由于侵染时,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不能进入细菌内,因此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教材拓展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而不用14C和18
14、O标记?考点互动探究答案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是DNA的特征元素,若用14C和18O进行标记,由于蛋白质和DNA都含有C和O,因此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何种物质。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考点互动探究项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思路 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处理方法直接分离:分离S型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同位素35S、32P标记蛋白质和DNA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说明了遗传物质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说明D
15、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说明DNA能自我复制核心讲解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保温培养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保温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
16、只能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产生的放射性。考点互动探究命题角度1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2017全国卷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考点互动探究对点训练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C解析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不能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项错误。病毒颗粒内没有合成mRNA
17、和蛋白质的“工具”和原料等,B项错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可利用宿主细胞内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其自身的核酸,故大肠杆菌所摄取的32P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项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含有RNA,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二者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同,D项错误。2.2018江苏盐城三模图6-17-7是“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考点互动探究图6-17-7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B.过程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实验中
18、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B解析本实验是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能有含32P的物质,A错误。过程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正确。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错误。若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或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并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错误。命题角度2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放射性的分布3.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
19、无放射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5N、32S考点互动探究答案 B解析DNA分子中含有H、N,所以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被标记了,A错误;由于3H、15N、35S标记的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3H、15N标记的是噬菌体DNA分子,进入细菌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命题角度2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放射性的分布3.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
20、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5N、32S考点互动探究噬菌体的外壳,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没有放射性,B错误;由于3H、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C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不含有S,D错误。4.2018武汉调研在用35S和32P分别标记的噬菌体探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先将大肠杆菌和不同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后立即离心,并测定放射性();再将
21、大肠杆菌和不同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离心,并测定放射性(),则下列有关放射性分布的论述,正确的是()A.若放射性为35S,则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若放射性为35S,则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若放射性为32P,则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若放射性为32P,则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解析35S标记在蛋白质外壳上,32P标记在DNA分子上。若混合后立即离心,亲代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大肠杆菌,因此,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离心,则蛋白质外壳(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NA(32
22、P)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综合上述分析,若放射性为35S,则无论是还是,均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放射性为32P,则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故选C项。答案 C技法提炼1.“两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考点互动探究图6-17-82.同位素标记法归类分析(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途径。如用18O标记H2O,光合作用只产生18O2;再用18O标记CO2,光合作用只产生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于H2O,而不来自于CO2。(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如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大肠杆菌内发现放射性物质;用35S标记蛋白质,大
23、肠杆菌内未发现放射性物质;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考点互动探究(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研究生物学原理。如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用3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用15N标记DNA,证明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考点互动探究命题角度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5.2018哈尔滨第六中学二模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做的转化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优选大一轮复习 第6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全国 通用 高考 生物 优选 一轮 复习 单元 遗传 分子 基础 17 DNA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855537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