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鉴赏与创造”视野下的《红楼梦》阅读教学.docx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野下的《红楼梦》阅读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鉴赏与创造”视野下的《红楼梦》阅读教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审美鉴赏与创造”视野下的红楼梦阅读教学我们不但能从中感受到宝钗处在礼教与人性的挣扎之中,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本人在其中的挣扎,与文中另一女主角林黛玉对照着看,这种挣扎与迷茫更加明显。学生若能在教师的唤醒之下,从家庭、社会以及作者三个方面去还原历史语境,体会历史的幽微与深邃,感悟作者隐晦、复杂、矛盾的情感意涵,他们的感觉就会慢慢敏感起来,审美意趣也会逐步变得精细,也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审美的第三个层次。潘红胜孙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选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红
2、楼梦就是一本很好的实践教材。它在审美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内容,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即使读完了这本书,他们的审美认识很可能是肤浅、模糊、碎片化的,甚至可能是实用功利的,违背了审美教育的初衷。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对母语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引发他们的审美思考,至于能理解中国古代美学精神,最终获得对经典名著的美的享受,就成了摆在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的重大难题。阅读红楼梦,学生们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情节,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本文将以一次以分析薛宝钗形象的教学课堂为例,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谈谈审美教学的方法,以供同行参考。学生审美意识不到位初中教
3、材中曾有一篇朱自清先生的名为背影的散文,当年就曾引发过一场关于实用、道德和审美的大讨论。有人认为朱自清的父亲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翻越月台,是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不应大肆宣扬,激进者甚至认为这篇课文应该从教科书中撤去。无独有偶,也有学生将打虎的武松理解为一个虐杀珍稀野生动物的人,将移山的愚公理解为一个破坏自然环境的人等等。这种以道德或法律的审判去代替审美的心态,折射到红楼梦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就会出现匪夷所思的人物形象评价,如网络上盛行的将林黛玉视为“作精”,将薛宝钗视为“绿茶”,将贾宝玉称为“渣男”等等说法。在学生当中,对人物简单粗暴地贴标签加道德审判的做法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审美意识不到位以及
4、审美理论的缺乏造成的。面对作品,不能把善完全等于美,把恶完全等于丑。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十分符合道德,但它并不是一篇美文,我们也无法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安娜卡列尼娜写的是安娜出轨的故事,它仍是俄罗斯文学最璀璨的明珠之一。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面对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做道德评判,不要急着贴标签,而是首先应该从审美的态度出发,运用基本的审美理论,全面地去看待人物乃至作品。明确审美态度与标准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谈到,审美活动的标准既非认识的客观性,也非道德的规律性,而是个人情感的某种先天普遍性。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中明确提出:“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
5、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孙绍振在背影解读的理论基础:审美价值和历史语境中也提到:“审美价值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感丰富独特的叫做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一点:“审美价值”应成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基本准则。课堂展示:以薛宝钗形象分析为例谈审美的三个层次(一)课前准备在正式课堂之前,师生做了如下准备:1.学生通读红楼梦全篇(百二十回版),写一篇关于薛宝钗的小作文,角度自选,要求有理有据。2.教师将学生的作文汇总,提炼出主要角度、人物形象关键词以及相应事例。教学目的:了解学生分析人物的主要角度是否符合审美,引出审美的第一个层次。(二)展示关键词学生果然如教师所设想的那样
6、,基本上是分析薛宝钗的人物形象,且大部分是单纯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只有少部分学生将她的性格和家庭、社会环境及时代特征联系起来。主要关键词及相应事例如下:善解人意、关怀他人给贾母点热闹的戏,帮湘云开螃蟹宴等;才貌双全大观园赋诗拔得头筹,给贾宝玉讲寄生草等;聪明能干协助探春理家等;纯真可爱羞笼红麝串,扑蝶等;深情宝玉挨打前去探望劝慰,为宝玉绣肚兜等;理性超脱咏白海棠诗及“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句;受封建礼教毒害劝告宝玉走仕途之路等;冷漠冷血金钏儿投井安慰王夫人,嫁祸黛玉等;圆滑世故给贾母点热闹的戏、金钏儿投井安慰王夫人等;维护封建道德凝晖钟瑞一诗歌颂孝道,“女孩子不认字才好”的言论等;矛盾“女子无
7、才便是德”与自身多才多艺的矛盾,宣扬三从四德,疏远宝玉与关心、钟情宝玉的矛盾,冷与热的矛盾等。(三)文学审美第一层次:美的形式美的形式即“在感知各种形式因素的基础上,读者借助想象力唤起的某种艺术形象”。这里所说的艺术形象即审美的对象,具体到这次作文就是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艺术形象不等同于我们生活中的人,而是生活在作品中。上面的关键词就是学生在文本中提炼出来的薛宝钗形象的概括,还提出了相关论据。仔细观察这些论点及论据,不难发现,学生们就同一个论据分析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甚至对同一件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比如说同样是给贾母点热闹的戏,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善解人意、关心他人,有的学生却认为这是圆滑
8、。还有宝钗扑蝶不小心在滴翠亭听见小红和坠儿谈及贾芸时,为怕对方发现闲话被自己听到,连忙说自己是找林黛玉这一情节,有的学生认为她就是嫁祸黛玉,有些学生则认为她只是随口提到了黛玉,并没有嫁祸的想法,还有学生认为这里展现了宝钗的急智,赞美她能随机应变。还有的同学认为薛宝钗整个人就是很矛盾的。由上可见即使立足了文本,学生们对同一件事同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评价,那么哪一种看法是对的呢?教师是否有必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呢?这自然是否定的。以“审美”的态度去阅读文章,首先要破除的就是所谓的“标准”,只要学生获得美的感受,阅读课程就是成功的。从学生们的作文来看,他们已经较多地谈及“美的形式”,他们已经关注到具体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