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11课核舟记第一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罔不( ) 贻( ) 有奇( ) 衣褶( ) 诎 ( ) 楫( ) 壬戌( ) 虞山(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罔不因势象形( ) 2.尝贻余核舟一( )3.高可二黍许( ) 4.其两膝相比者( ) 5.佛印绝类弥勒( ) 6.神情与苏、黄不属( )7.珠可历历数也( ) 8.钩画了了,其色墨( )9.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左手倚一衡木(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2、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为东
2、坡 (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可:高可二黍许( ) 4、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5、曾: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6、径:能以径寸之木( ) 曾益其所不能( ) 一狼径去( )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_嘉善人。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6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_ 。7点明全文中
3、心的句子是 。8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七、回答下列问题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4、文中有哪些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细节描写?_八、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问题。甲:(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
4、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壶觞:酒器。 饾饤:du dn,供陈设的食品。 欹:q,斜。1.解释下列加点词。(6分) (1)绝类弥勒 (2)视端容寂 (3)大可二寸 (4)篷桅橹舵咸具 (5)二人对酌于中 (6)皆有机能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2分)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4分) 第11课核舟记第二课时一、阅读下面【甲】【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