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docx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言志诗一、概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二、标志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诗人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三、表达的情感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四、艺术手法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修辞手法看
2、,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夸张等。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五、 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寒菊注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注: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所写。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诗和唐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菊花作为描写对象的咏物抒怀诗。B郑诗所写的菊花独自开放在疏篱边,唐诗中的菊花则开在隐者家园。C郑诗笔下的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与唐诗中菊花形象完全不同。D郑诗中的“百花”和唐诗中的“玄霜”对表现菊花的品质作用相似。2
3、这两首诗中,作者借菊花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张炎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注】张炎早年为贵族公子,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父死家散,浪迹天涯。因循:沿用旧习不改,此处指孤雁因为离群而耽搁。谩,同“漫”,徒然。长门是汉武帝时陈皇后被弃置幽居的冷宫。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前三句以
4、困顿惆怅的情怀起笔,写孤雁失群的遭际,“空”营造出空阔、寂寥的环境氛围。B“自顾影”中表示孤雁对自我的怜惜,“欲下寒塘”表现出孤雁想下未下、犹豫迟疑的神态。C借苏武托雁寄书的典故和陈皇后筝声诉怨之事,衬托孤雁误了书信的自责和无人怜之的哀怨。D末三句写孤雁看到人家半卷画帘迎接飞燕双双归来也不会感到羞愧,以双燕类比孤雁之心迹。4近代陈匪石:“此为咏物之作。南宋人最讲寄托,于小中见大。”请结合诗歌分析作者借孤雁所寄托的“大”的内容。(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 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
5、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轩有孤松”里的“孤松”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孤松”象征的品格不同。B南轩松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衬托了松树的高大浓密和年岁之长。C小松里的“出”形象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变化,“出”是未来“凌云”的先兆。D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现状,勇于追求的精神。6同样是写松,小松与南轩松的生长环境不同,由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雪罗隐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撅冻野蔬
6、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注】颜巷:指颜回所居的陋巷,后用以指简陋的居处。巢居:谓上古或边远之民于树上筑巢而居。犹隐居。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紧扣诗题,用“细玉罗纹”作比,写出了雪花的晶莹剔透,形象生动。B颔联写风雪中居住环境的艰苦,并用“旅客愁闻”侧面突出风雪之大。C诗人本想寒窗赏雪来寻诗作句,却不曾想被落纸不见的雪花打扰而诗意难觅。D本诗以“雪”为纽带将咏物和诗人自身的感触巧妙联系起来,意蕴丰富。8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第 6 页 共 6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
7、考答案:1C【解析】C.“与唐诗中菊花形象完全不同”错误,结合唐诗“一夜玄霜坠碧空”可知,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与郑诗中的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有相同之处。选项“形象完全不同”表述不正确。2郑诗塑造了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抒发了诗人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唐诗以菊花自比,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菊花也是情感的触发点,抒发了作者羁旅思乡之愁。【解析】郑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
8、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唐诗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