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时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时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课时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一 4.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课时练习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质量数为39的原子可能是A19个质子,20个中子,19个电子B19个质子,21个中子,18个电子C20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D20个质子,20个中子,20个电子2规范的化学试卷的上方总有相对原子质量一项,如Na-23;Cl-35.5;Br-80;I-127等,这些数值确切地说是A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C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D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
2、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B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制造新版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4已知:溴化铁在200C以上易分解,煮沸水溶液也会使其分解,生成溴化亚铁和溴单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FeBr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分别盛有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B装置中温水的作用是降低装置中生成的CO2在液溴中的溶解度C实验开始时,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装置中活塞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CO2至室温5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推动了人
3、类文明的进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时发现了氯气B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C门捷列夫预言了锗的存在和性质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学说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壤中含有丰富的,3 g 含有的中子数目为B玻璃脱色剂中1 mol 所含阴离子数目为C16 g斜方硫()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D合成氨反应每生成1.12 L(标准状况)氨气,转移的电子数为7原子结构模型是科学家根据科学猜想和分析,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形象描摹而建构的揭示原子本质的认知模型。下列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顺序正确的是道尔顿模型汤姆孙
4、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ABCD8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IA族元素都是碱金属元素B在常温下Cs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C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K+具有强氧化性D碱金属单质可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三星堆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通过“测定法”初步确定其年代区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的核外电子数是14B与互为同位素C可由中子轰击产生,与化学性质相同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或变化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或变化分类标准A碱性氧化物B主族元素C盐酸、氨水、漂白粉混合物D钢铁生锈、侯氏制碱法、纸张燃烧氧化还原反应AABBCCDD二、多选题1
5、1美国科学家制成了用C60作车轮的“纳米汽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汽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直径约6到9纳米。“纳米汽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60属于新型无机化合物BC60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且发生物理变化CC60与碳纳米管互为同素异形体D用激光笔照射该“纳米汽车”分散在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光线通过时出现明亮的“通路”12重水()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氘()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B1H与2H是不同的核素C与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D与互为同位素13下列物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B氯化氢和盐酸C水和过氧化氢D氧气
6、和臭氧1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B标准状况下,2.24L和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C23gNa与足量反应完全后可生成个分子D120g和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15利用锌灰(主要成分为ZnO,含有CuO、PbO、SiO2、FeO、Fe2O3等杂质)制备高纯ZnO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1的成分只有SiO2B加入的试剂a可为Zn,目的是除去Cu2+C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3Fe3+7H2O=3Fe(OH)3+MnO2+5H+D若取步骤3后的干燥滤饼11.2g煅烧,得到产品8.1g,则x=2三、有
7、机推断题16(1)在中,中子数为_;该原子与是_关系。(2)标准状况下,有以下三种物质余,上述物质质量最大的_(填序号,下同),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体积最小的是_。(3)已知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活泼金属单质,热的C溶液可用于洗涤油污。且它们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D的化学式为:_。写出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四、工业流程题17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猛增,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将至,磷酸铁锂(LEP)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动力电池材料,因此回收磷酸铁锂具有重要意义。一种从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片(、导电石墨、铝箔)中回收锂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i.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片中的化学
8、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ii.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煮沸时与水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中原子序数最大的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2)在“碱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氧化浸出”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不同氧化剂对锂的浸出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际生产中氧化剂选用,不选用的原因是_;“氧化浸出”时生成了难溶的,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序号锂含量/氧化剂浸出液体浓度/gL-1浸出渣中含量/13.73.59.020.1023.73.59.050.0833.73.57.0509343.73.58.240.43(4)“沉锂”时的最适宜温度是95,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温度
9、不易超过95的原因是_。(5)“一系列操作”具体包括_、洗涤、干燥。五、原理综合题18钋(Po)是一种低熔点金属,极其稀有,毒性和放射性极强。回答下列问题:(1)Po具有放射性,经衰变成稳定的铅,在衰变过程中释放一个He2+,Pb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_,中子数为_,Po元素能形成较稳定的+4价离子,wgPo4+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2)半衰期是指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性样品中,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已知Po的半衰期为138天,质量为64克的Po,经276天后,得到铅的质量为_。19回答下列问题:(1)以Fe、CuO、H2SO4三种物质为原料,用两种方法制取铜(用化学方程式
10、表示):方法一:_。方法二:_。(2)请从不同角度对硝酸进行分类_、_、_。(3)请写出NH4NO3的电离方程式:_。(4)请写出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的化学式:_(5)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有_ (填字母)。A氢氧化铁胶体B水C蔗糖溶液D氯化铁溶液E云、雾(6)现有下列物质,请回答问题NaOH溶液铝液态氯化氢大理石二氧化碳 酒精 氢氧化铜 硫酸氢钠氨气熔融的KNO3;A以上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填序号,下同)B以上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C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六、结构与性质20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 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
11、(2)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14C、 l4N、 16O、 35Cl2、 37Cl2。以上8种微粒共包含了_种核素,共_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是_。质量数相等的是_和_,中子数相等的是_和_。(3)相同物质的量的14CO2与S18O2的质量之比为_,中子数之 比为_,电子数之比为_。(4)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7.8g与足量的水反应后,产生0.2g 氢气,则此合金中另一碱金属可能是_。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5)(5)物质的量相同的H2O和D2O与足量钠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之比为_。试卷第7页,共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详解】
12、原子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B、D项中质子数+中子数39,C项中质子数电子数,而A项中数据符合,故答案为A。2D【详解】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Na-23;Cl-35.5;Br-80;I-127等,这些数值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故选D。3B【分析】【详解】A.剑刃硬度要大,韧性好,所以用铁碳合金,A正确;B.碘具有特性,遇淀粉变蓝,所以遇碘变蓝的是淀粉,B错误;C.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属于湿法炼铜,C正确;D.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正确;故选B。4D【详解】A利用装置可制备二氧化碳,但其中含有HCl和水
13、蒸气,装置中A、B依次可除去HCl和水蒸气,利用装置可进行尾气处理,故A、B、C分别盛有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A错误;B装置中温水的作用是促进液溴的挥发,从而得到溴蒸气,B错误;C实验开始时,要先打开装置中活塞,利用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再加热管式炉,防止铁粉被氧气氧化生成杂质,C错误;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至室温,排除装置中的溴蒸气,并使其被C中烧碱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D正确;故选D。5D【详解】A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时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后来经验研究发现是一种新的气体即氯气,故A正确;B候德榜的联合制
14、碱法是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钠,候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将制碱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故B正确;C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预言了“类硅”“类铝”,而“类硅”即锗的存在和性质,故C正确;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6D【详解】A3 g 的物质的量为1 mol,一个中含有1个中子,故1 mol 含有中子的数目为,A项错误;BBaO2中的阴离子为,1 mol 中所含阴离子数目为,B项错误;C一个()分子中含共用电子对数为8,16 g 的物质的量为,含有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C项错误;D标准状况下,1.12 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05
15、mol,合成氨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生成1molNH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生成0.05molNH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D项正确;故选D。7A【详解】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故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过程为:道尔顿模型汤姆孙原子模型卢瑟
16、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故选:A。8B【详解】AIA族元素中的H不属于碱金属元素,A错误;B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越来越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铯的金属性最强,在常温下与水反应会发生爆炸,B正确;C金属钾具有强还原性,但K+具有弱氧化性,C错误;D由于碱金属单质性质太活泼,遇到水溶液时优先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因此不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D错误;答案选B。9B【详解】A14C的质量数是14,质子数是6,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故A错误;B14C与12C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C14C与14N的质子数不同,是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精品资料 新高考化学精品专题 高中化学课件 高中化学学案 高考化学新题型 高考化学冲刺 高中化学试卷 高考化学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