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docx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名行路难(其一)课时1课时年级9年级学习者分析 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方法,对朗诵和吟诵有一定的基础。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体裁,把握节奏韵律;2.读懂诗歌内容,明确诗人情感;3.理解诗人志向,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重点:读懂诗歌内容,明确诗人情感。难点:理解诗人志向,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教学准备1. 课前推送关于乐府诗发展的微课和李白乐府诗的资料,让学生对乐府诗有一定了解;2. 准备李白各个时期的诗歌资料,拓展阅读李白的“自信”;3. 准备规范书写的田字格板书卡片,为学生示范。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
2、使用及分析导入诗意引入课文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对李白的印象引入作者一、读出行路难一读正字音学生自由朗读;学生总结需要注意的字音。初步感受诗歌;读准字音。再读明节奏学生总结李白乐府诗特点;单个学生展示朗读;听范读,注意节奏和重音,学生再齐读。感受诗歌体裁特点;读准本诗节奏。1. 课前发送微课及资料;2. 播放朗读音频。二、读懂路难行三读晓内容链接1,解题“行路难”,了解本乐府古题的感情基调;自由品读诗歌,寻找行路之难,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读懂“路”难行;链接2,了解写作背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诗歌赏析方法去读懂诗歌内容,体会情感。多媒体补充知识链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四读知情感根据诗歌分
3、析和资料链接,感知作者情感变化;学生各种形式地读诗,读出情感;教师小结,全体学生配乐齐读。明确诗人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读出情感:迷茫、愤懑、渴慕、自信。多媒体补充知识链接三、咏传行路难五读明志向学生活动,在平板上自由朗读李白的其他诗歌,选出最能体现自信的诗句,组内交流(教师课前发送资料);小组展示交流成果,读自信的诗句,教师点评。知识链接3,补充资料,学生明确李白的志向。升华总结,吟诵行路难。感受李白的自信;明确李白的志向和不变的初心;传承自信精神,吟咏行路难智慧课堂推送拓展阅读资料给学生,学生在平板上勾画或放大重点句子,自由朗读、积累。课后作业拓展赏析李白诗歌对比赏析多角度了解李白智慧课堂平板推送要求:1.请将您做好的教学设计以word 形式上传至平台,命名为姓名+教学设计名称;2.请您保持自己作品的原创性,禁止从已有资源(网络、参考书等)的直接拷贝,原创性将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备注: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2.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3.网络教学环境;4.移动教学环境(例如使用手机、IPAD等)。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