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宋之问诗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宋之问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宋之问诗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宋之问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B一个“嗟”
2、字,饱含诗人复杂心情:为朋友的遭遇而伤感,为即将到来的分别而惆怅,更为官场沉浮无定而感慨。为全诗定下了悲凉沉重的基调。C颔联寓情于景,诗人不能河桥相送,只能想象饯别结束后的场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两人深厚的情谊。D全诗不失自然朴素。前两联通俗晓畅,不事雕饰;后两联用典,熨贴工稳,并不晦涩。中间两联对仗工致,流走匀称,宛转如意。2诗中运用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禅定寺阁宋之问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3、项是()A“梵宇”就是“佛寺”,首联写禅定寺阁高耸入云、俯瞰八方的气势。B“开襟”,写诗人登阁劳累,坐下休息时顿感心胸开阔的那种感觉。C颈联写诗人远远望见青山之外的函谷关和夕阳下的昆明池,带有想象。D尾联写诗人想起了离开已有一定时间的洛阳,“柳”这一意象有离别之意。4谈一谈首联“出”字、颔联“拂”字的妙处。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宋之问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逐臣”不仅指
4、诗人自己,还包括端州驿题诗的杜审言、沈佺期等四位友人。B“南中”点明贬谪之地,其面积之辽阔、道路之阻隔让诗人和友人常相见的愿望成空。C“云摇雨散”“海阔天长”借景抒情,描写南中气候特点、地理状况,渲染悲凉气氛。D诗歌平易晓畅,但展现了诗人被贬途中的情感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6这首诗题目中“慨然”二字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张老松树宋之问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对景物的描写粗细兼具,情感的抒写浓淡相宜
5、,风格朴素。B“岁晚”“东岩”写出画作中所描绘的时令和处所,点出了松树的生存环境。C落日的余晖映照在画上,成为画面背景的凄冷色调,让人因此心生感伤。D颈联点题并插入个人反应,表现诗人对画中景象的主观感受,画面因此更显生动。8本诗的尾联受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亭晚望宋之问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写出了烟波浩渺,浸透了天边的云的深处;下句写村中炊烟冉冉,远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写出江村的宁静之美。B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
6、及近地写出浩渺江面鸟归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C颈联写诗人一“望”一“看”,并没有明写“山”之壮美,而是以“水”之“柔性”衬托“山”之壮美。D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让诗人顿生遗憾,表达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10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奉使嵩山途经缑岭宋之问侵星发洛城,城中歌吹声。毕景至缑岭,岭上烟霞生。草树饶野意,山川多古情。大隐德所薄,归来可退耕。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歌吹”一词以点带面,勾勒出一幅歌舞升平,民乐安康的繁盛之景。B缑岭之上,云蒸霞蔚,颔联点题,从视觉写出了诗
7、人经过缑岭时所看到的动态之美。C先交代一天行程,再由眼前之景触发历史之感,后写心里所想,本诗层次分明D因为大隐品行不被人们理解。所以诗人决定归隐田园,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取向。1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丰富意蕴。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注】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裛(y):通“浥”,沾湿。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