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双基过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双基过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双基过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双基过关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苹果资源,拟从土壤中筛选高产果酒的酵母菌菌株。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测定酵母菌数量时,一般选用_倍稀释,再进行_的接种操作。(2)为了筛选出高产果酒的酵母菌菌株,需配制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功能上看,此培养基为_培养基。通过向菌落上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选取_色深的菌落,就可获得酒精产量高的菌株。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苹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_。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成醋酸。(3)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而不是完全打开,其目的是_。
2、2科学家从羊等食草动物胃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并对其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科学家在_平板上,发现以某种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则表明此种菌为纤维素分解菌。(2)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过程中应保持恒温箱中的温度约为_(填“4 ”“20 ”或“35 ”)。科学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纤维素分解菌。在实验前,需要使用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3)在接种的过程中,需要使用_(填“接种环”或“涂布器”)进行接种。科学家欲将筛选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大量培养,应选用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并以_为唯一碳源,配制此培养基时,_(填“能”或“不能”)使用牛肉膏作为氮源。
3、3土壤中有些细菌含有可降解尿素的脲酶。如下是某同学从土壤中筛选能降解尿素的菌株的实验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配制土壤溶液系列稀释涂布平板与培养菌落计数(1)用以_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筛选能分泌脲酶的细菌。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培养细菌时必须在_条件下进行。(2)采用_法接种时需要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培养、菌落计数。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_旁进行操作。(3)向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培养基中存在可合成脲酶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这是尿素被分解产生的_使酚红指示剂显色的结果。变色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降解尿素的能力_。4为了使牛仔裤呈现“
4、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如图甲。请完成以下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_、_和葡萄糖苷酶。(2)在上述工艺中,通过_可控制牛仔布仿旧颜色的深浅。(3)若在实验室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在选择培养后可进行梯度稀释和_过程,一般通过观察_的有无挑选出所需菌种。(4)实验室中获取纯化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常用的接种方法还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即_。若图乙表示在平板培养基上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划线,请在图中画出第三次划线;划线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培养皿必须倒置,目的是_。5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
5、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然后,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个。(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3)示意图A和B中,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涂布后的培养基以_状态放入恒温培养箱。(4)该小组将
6、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的利用率。6富集培养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限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如图描述了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注:在没有该底物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含有该底物的培养基中表现为生长。(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的碳源为_,该碳源进入
7、细菌细胞内的主要作用是_(答出两点即可)。(2)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3)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样品中有多种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依据是_。为_组,设置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5)若要测定培养液中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法进行计数。(6)若要固定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细菌,一般采用_法。若要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酶,根据分子量大小采用_法,也可以根据_和_等因素采用电泳法分离纯化分解对羟基苯甲酸的酶。7(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