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二)阅读下列甲、乙两文,完成10-13题(共13分)【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
2、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虎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选自古文观止获麟解韩愈)【注释】昭昭:明白显著。类:相似。豕:(sh)猪。鬣:(li)兽颈上的毛。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一食或尽粟一石( ) 骈死于槽枥之间( )惟麟也,不可知( ) 谓之不祥也亦宜(
3、)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分)_(2)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2分)_12.(2分)【乙】文中作者认为麟“不祥”的原因是_,认为麟“不为不详”的原因是_。13.(3分)【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分析】参考译文:【甲】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
4、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麟是象征灵异、祥瑞的动物,是显而易见的。在诗经中被歌颂过,在春秋中也有记载,传记百家之书也夹杂着记述。即使妇女儿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但是麟是野生动物,不被家庭所豢养,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马、牛、犬、猪、豺狼、麋鹿那样。既然这样,即使有麟,人们也不认识它是麟啊。有角
5、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马,犬猪豺狼麋鹿,我知道它们是犬猪豺狼麋鹿,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虽然这样,有麟出现,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谋政,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认识麟。麟终究并非不祥之物啊。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或:有时。句意为: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一起。句意为:只有麟没法认得。惟:只有。句意为
6、: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宜:合适,适当。(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且,尚且。等,一样。安,怎么。句意为: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句中重点词:然则,既然这样。虽,即使。为,是。句意为: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麒麟出现,人么也不知道它是麒麟。(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结合内容,从“惟麟也,不可知”中可知,作者认为麟“不祥”的原因是:不可知。
7、从“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中可知,作者认为麟“不为不详”的原因是:麟为圣人出也。(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和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两文内容可知,都是借某一动物比喻人才,表达人才不被赏识和重用的社会现状,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千里马和麟都是比喻人才,两文都表现人才不能得到重用,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据此回答即可。答案:(1)有时;一起;只有;合适,适当。(2)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麒麟出现,人么也不知道它是麒麟。(3)不可知(不认识)
8、;麟为圣人出也(麒麟是因为圣人才现形于世,圣人认识麒麟)。(4)写法:托物寓意;感情:抒发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
9、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江苏省溧阳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2分)【甲】【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国,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
10、肴)【乙】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这里指荆的枝条。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或依林木之下( )(4)更以净衣易之(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虽有
11、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2)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_9.读了乙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_10.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所讲“教学相长”,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在同一个主体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B.甲文以“嘉肴”和“至道”对举,运用类比手法,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C.甲文强调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了学习时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D.乙文中“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一句,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从旁观者的角度,突出任末的勤奋和刻苦(一)(12分)7.(1)味美 (2)自我反思 (3)有时 (4)交换 (每个1分,共4分)8.(1
12、)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分,意对即可)(2)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2分,意对即可)9.在学习中,要注意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随时记录。(2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10.C (乙文更多地强调了要有勤奋学习的态度。)【译文】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
13、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便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轮流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重视。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芝石记清戴名世有樵童自山间来,贻余芝一茎,而言曰:“吾析薪,率山麓而行,至水之湄焉,见芝生沙中,杂于细草间,惧牛羊之践之也,因掇取而归,敢以为献。”余受之,置石盆内,供之几上。芝以石为根,沙土凝结而成者也,长不
14、盈尺,而冈、峦、岩、穴毕具。芝生于其旁之左峰,群峰错立,其部署若有神工之相其成,观者莫不叹赏而去。夫芝之为瑞久矣。世传芝之生也,必有吉祥善事之至,芝固为吉祥善事而生也。倘或然耶!然吾观自古之骄主佞臣,他务未遑,而独于芝也,穷搜远采, 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则芝亦安在其为吉祥善事而生耶?然芝秉山川清淑之气以生,终不可谓非天下之瑞。特当此之时,荐之朝廷,固不若其蒙翳于榛莽荒草之中也。今此芝也幸无征诏之求而为樵夫野人所得又以归余。余,拙人也,抚时感事,自甘废弃,萧然蓬户,犹之乎穷岩断壑也。余方幸芝之类余,而辱与余处,以不自失其天也,作芝石记。注释遑:闲暇
15、。文:装点、粉饰。蒙翳:遮蔽、覆盖。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1)吾析薪 ( ) (2)至水之湄焉 ( )(3)余方幸芝之类余 ( ) (4)长不盈尺 ( )10.用斜线(/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 分)今此芝也幸无征诏之求而为樵夫野人所得又以归余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5 分)(1)世传芝之生也,必有吉祥善事之至,芝固为吉祥善事而生也。(3 分) (2)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 (2 分) 12.韩愈马说以“千里马”自喻,本文作者以“灵芝”自比,他们借此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两文内容简析。(4 分) 9.(4分)(1) 木柴 (2) 岸
16、边 (3) 像 (4) 满10. (3分)今 此 芝 也 幸 无 征 诏 之 求 而 为 樵 夫 野 人 所 得 又 以 归 余11. (4分)(1)世间传说有灵芝生长的地方,一定有吉祥的好事降临,因为灵芝本来就是为吉祥之事而生的。(2分,注意“芝之生”译为“灵芝生长的地方”,“至”译为“降临”,“固”译为“本来”,同时翻译要求文通字顺,如有翻译错误酌情扣分。)(2)但这时天下果真治理有方,四方都是清明的吗?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2分,注意“然”译为“但”,“是时”译为“这时”,“道”译为“方法”,同时翻译要求文通字顺,如有翻译错误酌情扣分。)12.(4分)韩愈以“千里马”自喻,通
17、过阐述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流露的是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控拆;(2分)本文作者以“灵芝”自比,表明的则是自己宁愿蒙翳荒野,也不愿为统治者粉饰太平的情怀。(2分)附译文:有个打柴的孩子从山里来,送给我一颗灵芝,并且说:“我去砍柴,沿着山脚行走,到了水边,看见在草丛间的泥沙中生长着一颗灵芝,怕牛羊踩踏,于是我采了下来带回家,斗胆把它送给您。”我接受了,在盆内放上几块石头,摆在几案上。灵芝以一块石头为根基,这块石头其实是沙和土凝结而成的,长度不满一尺,但是在它上面山冈、山峰、山洞都具备。灵芝生长在它左侧的山峰上,这里群峰交错林立,它的安排好像是有神奇的工匠帮助完成的,观赏的人没有不赞叹着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