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2022山东学情联考)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2.(2022广东佛山期末)河姆渡遗址考古发现大量木桩、地板、柱、梁、枋等干栏式建筑构件,部分带有榫头和卯口,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复杂。这说明()A.中国木建筑领先世界B.建筑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C.河姆渡文明程度最高D.
2、半地穴式建筑适合定居3.(2022四川乐山期末)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该材料反映了()A.国君直接经营全国土地B.井田制度下的耕作方式C.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D.土地兼并现象极其严重4.(2022河北石家庄一模)战国时期,“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汉朝时期一些地区出现“马耕”;清朝时期,“中原牛小马助牛,两牛一马耕平畴”。这些现象()A.推动了铁制农具的出现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形成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D.得益于国内牧业的发达5.(2022山东滨州期末)黄帝内经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
3、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6.(2022山东泰安期末)东汉末年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坞堡”。坞堡是豪强地主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而形成的武装组织,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一组织()A.是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B.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素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7.(2022山东济宁一模)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
4、使用范围却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8.(2022辽宁营口期末)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9.(2022山东菏泽一模)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
5、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A.中央和地方在博弈中分权B.国家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C.宋朝的税收政策摇摆不定D.海外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10.(2022山东潍坊高三抽考)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一次北方移民的南迁潮,韩愈曾说:“士多避处江淮间。”据统计,此时的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人口。北宋靖康之变后,“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北方人口纷纷南迁至江南较少被战乱波及的地区,南方人口已超过北方一倍以上。这一现象体现了()A.北方社会经济持续衰退B.土地兼并现象缓和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自耕小农日益破产11.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
6、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理学思想成熟B.商品经济繁荣C.社会阶层流动D.女性地位提高12.(2022辽宁葫芦岛高三期末)在宋朝城市消防治理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专职消防队。据考证,北宋的都城东京和南宋的都城临安均会在城内设望火楼,望火楼下设屯驻部队,专门负责扑救火灾的工作,称“防隅军”。这一成就反映出宋朝()A.政府全面强化城市管理B.城市居民防火意识淡薄C.城市经济发展日益繁荣D.城市职能发生根本改变13.(2022山东百校联考)明末清初,在苏杭丝织业、广东佛山铸铁业、四川煮盐
7、业等行业中,从业者大多可以与作坊主“同坐共食”,并无主仆名分。由此可知,这些行业()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生产规模扩大C.经营形式得到创新D.经济效益提升14.(2022山东临沂一模)明朝万历年间,山东兖州府的滕县,凡“地沮洳,多膏腴”之地,尽为稻麦所占,有“千亩麦”“千石稻”之称。山东沂州府的水稻更是名播遐迩。莱州府志物产中,已将稻谷列为本地的五谷之首。据此可以推断()A.华东地区开始种植水稻B.山东水稻种植已很普遍C.山东是全国水稻主产区D.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二、非选择题15.(2022山东淄博二模)漕运是古代通过水路向都城或其他指定地点大规模输送粮食等物资的一种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回
8、答问题。材料一秦汉两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这一时期,由于南方尚未开发,漕运活动并未指向这一区域,关中和山东最发达,漕粮多半取自这两个地区,漕运则经由横贯中原的黄河和渭水,因而,漕运方向大致为东西向,即由东向西。这一时期,虽也屡凿河渠,但多利用自然水道,负担馈粮者颇多,加之造船技术低下,漕运经验尚有不足,缺乏统一、严密的组织与制度,因此,漕运费用、损耗极大。隋唐时期,由于统一王朝的建立,漕运有了较大的发展,隋文帝四年,为通漕运,开广通渠,从渭河达于黄河;大业元年,开通济渠,引黄河通淮河,以利转输;邗沟的整治则使淮河与长江相接。隋唐时期,漕运的重心已逐渐向南方转移,其方向在东西向仍然保持的同时,
9、东南、西北向的漕运线路越来越重要。明清两代,是漕运制度的成熟时期。漕运制度逐渐完备,其组织和机构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密和健全。这一时期,漕运的重心已完全落在南方,漕运线路也已转变为南北向,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区域分立南北的格局下,南粮持续大量北运。明清漕运涉及的范围很广,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漕运不断发挥诸多的社会功能。摘编自吴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材料二宋代漕运发运司平常时间在丰收的地区籴米储备,当某地因灾歉不能完成漕额或逾期未交,发运司便以所储之粮代为上供。尔后,将代发漕粮折算为钱,由被代地区上交。清代,朝廷不断上调漕船附载土宜的额度,对于回空南下的漕船也规定了具体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