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训练(二).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训练(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训练(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过关训练(二)人教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7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51分 ) 1. “孝”观念起源于殷商时期,强调“事鬼神”;周人的“孝”观念发展为“事人”,并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调整和维护政治关系的行为准则。由此可知,周人的“孝”观念() A.与商人的“孝”本质相同B.剔除了神权主义C.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D.已达到成熟阶段2. 周朝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媵(yng)妾制度兴起。周天子将王室之女嫁给诸侯须以侄、娣从媵陪嫁,并规定两同姓(姬姓)诸侯国也出两陪嫁女,陪嫁女又各有两人从媵,并规定“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周天子这种做法() A
2、.是实行分封制的体现B.确立了王权至上地位C.干涉了诸侯国的内政D.有利于加强地方控制3. 西周初期,周公旦提出的天命观认为,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统治者承受天命,必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标准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一观念旨在() A.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B.强调秩序安定取决于天意C.彰显儒家的治国理念D.论证周王朝统治的合法性4. 李白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诗中的“秦王”是指() A.李世民B.秦始皇C.秦二世D.李渊5.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1年,有人在东郡的一块石头上刻下“始皇死而地分”的诅咒皇帝字句,始皇大怒,“遣
3、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据此可知,当时秦朝( ) A.运用法律协调社会关系B.皇帝绝对权威开始确立C.监察官具有司法参与权D.地方分裂势力逐步萌芽6.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听从李斯建议,地方上废除“世卿世禄”和“分土封侯”制;中央的三公九卿也只对皇帝负责。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现在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秦朝的这一做法() A.解除了地方割据对中央的威胁B.开启了地方分治的治理模式C.使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开始出现D.催生出新型的国家管理方式7.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
4、重大意义在于( ) 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8.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C.官僚政治的运作方式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9.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把郡县制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制度推行于全国,并规定以郡辖县。这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且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A.历代帝王将秦始皇作为了榜样B.秦代有效控制地方方式为后世沿用C.郡县制的确立改变了历史进程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间的矛盾尖锐10
5、.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太祖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留之,而分命朝廷文臣出守列郡,号知州军事。而地方长官遂得重用文臣凡地方军民政务,均须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从此,地方官吏均得由中央任命。各州又置转运使。处理各地方财政,除诸州度支经费外,悉输京,毋占留”。关于北宋地方官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并分化事权B.打破犬牙交错原则C.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D.体现以轻制重的监察特点11.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
6、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12.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易俗也。”且文献通考记载:“汉时孝廉则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故也。”这说明察举制( ) 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13.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14. 据记
7、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 A.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B.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C.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D.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15. 据史料记载,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那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8、) A.宋朝设三司使的目的是加强相权B.自宋朝后,皇权逐渐衰落,相权不断加强C.此史料记载应合了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D.此史料记载与教材所述相悖,不可信16. 奏折出现于康熙年间,但在奏者范围、传递方法、疏奏内容及朱批等方面,都还没有制度化,雍正帝明确了奏报人的职责,又扩大了它的范围,还定立了一套保密制度。雍正朝的许多重大政事,就是与地方官员通过奏折反复筹商而最后定下来的。雍正朝奏折的制度化() A.削弱了六部权限B.扩大了地方权力C.避免了决策失误D.提高了行政效率17. 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清朝雍正帝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拥有密奏权的官员既有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