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 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湖心亭看雪》 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品味语句,把握张岱的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情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雅趣和孤高自赏的情怀。教学重点:品析赏景句子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情味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美,美在西湖。年年春来百花开,年年冬至雪纷飞,但有这样一场雪,它落在了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心中,让他久久不忘;更落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成就了小品文精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大屏幕呈现)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 二、素心观雪过渡语:有人说:
2、“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故宫就成了紫禁城”,而下了雪的西湖也别有韵味。那么张岱笔下的雪景是怎样的呢?1、请一位学生朗读文章,其余学生勾画出文中写景的句子。2、活动一: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提示: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圈出关键词语,并简要批注。)(大屏幕呈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品析:第一个句子抓住三个“与”,“一”字、“白”品读,视线由上到下,描写了水天相接,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给人一种苍茫阔大、迷蒙之感。教师顺势指导朗读“天与云与山与水”读得连绵,“一”读重音。
3、第二个句子中景物有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一叶小舟,两三粒人影,抓住“痕”、“点”、“芥”、“粒”一组量词,由远到近,由大到小,极写事物的渺小,用事物的渺小反衬了宇宙的阔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后指导朗读,这些量词应该读得轻声一些,体现其渺小感,“而已”二字可稍拖,强化了人如沧海之一粟的渺小感。三、识人悟情过渡语: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张岱眼中的西湖雪景,空间极大,事物极小,世界极白,究竟是怎样的人眼中有如此极致特别的雪景呢?文中除了张岱,还有铺毡对坐的两人和舟子,看看在他们眼中张岱是怎样的。他是铺毡对坐的两人口中的“此人”,是舟子口中的“痴人”。 (
4、大屏幕显)“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活动二:结合文章内容,小组探讨“此人”和“痴人”的内涵。(大屏幕显)“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此人指什么人?(预设学生因为以前学习古文,有一定的概念,能答出“闲情雅致”这个词。个别学生回答“志趣相投”)(2)教师追问:为什么说他是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教师可顺势引导古代文人有九件雅事:弹琴、焚香、品茗、听雨、酌酒、寻幽、赏雪、候月、莳花,古人的雅事可不是为打发时间,这既是修身养性的方式,也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3)赏雪是九件雅事之一,张岱为何要来赏雪呢?(独抱冰雪的超凡脱俗,诗意雅趣的生活态度)。(4)人的语言最能反映人物的心情。这句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