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二单元测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测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窥(ku)探 顾忌(j) 嫉(j)妒B弥(m)漫 黑鹂(l) 扇(shn)动C频(pn)繁 忧郁(y) 融(rng)化D黎(l)明 收割(g) 邀(yo)请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冰雪融化(rng)孕育(yn)翩然归来(pin) 农谚(yn)B簌簌落下(sh) 了解(ji) 销声匿迹(n)纬度(wi)C衰草连天(shui) 连翘(qio) 层峦叠嶂(zhng)弋阳(y)D 风雪载途(zhi)隧道(su) 头晕目眩(xun)窥见(ku)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
2、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 )(2分)A 说明 拟人、比喻 B 叙述 拟人、比喻C 描写 对偶、拟人D 抒情 比喻、拟人4.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2分)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都是不解之谜。A 举例子 B 排比 C 打比方 D 作诠释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大雁唱着欢快的歌声向南飞去。B猎枪像箭一样射向大雁。C一群大雁往南飞,寻找它们梦中的天堂。D花鼠从窝里跑出来晒太阳,遇到了猛烈刮着的暴风雪。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
3、风趣,富有吸引力。B恐龙无处不有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C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动物的观念。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7.下列句中加点的“暖”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4、。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经典名著中,很多人物都历经磨难,例如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次磨难,终获真经;格列佛流落荒岛二十八年,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B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D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等有趣的故事,都出自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蓄积着力量
5、,等候那春日的暖流。待万物苏xn,鸟雀归来,空气中又迷漫起生命的活力。这算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雾霭 缄默 苏xng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3)“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意思,文中“蓄积”的“蓄”意思应为 (2分)A储存,积蓄B留着而不去掉 C心里藏着,暗中存有(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二、阅读理解(20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013题,共10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
6、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
7、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
8、前九天。10.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2分)_1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_12.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_13.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 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3分)_(二)文言文阅读,回答1518题,共10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9、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
10、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14.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余告之故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_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_1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
11、余宿 其 家18.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_三、课外阅读理解(25分)(一)阅读文章,完成1923题,共10分。细读的妙处肖复兴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