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测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窥(ku)探 顾忌(j) 嫉(j)妒B弥(m)漫 黑鹂(l) 扇(shn)动C频(pn)繁 忧郁(y) 融(rng)化D黎(l)明 收割(g) 邀(yo)请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冰雪融化(rng)孕育(yn)翩然归来(pin) 农谚(yn)B簌簌落下(sh) 了解(ji) 销声匿迹(n)纬度(wi)C衰草连天(shui) 连翘(qio) 层峦叠嶂(zhng)弋阳(y)D 风雪载途(zhi)隧道(su) 头晕目眩(xun)窥见(ku)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
2、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分别是( )(2分)A 说明 拟人、比喻 B 叙述 拟人、比喻C 描写 对偶、拟人D 抒情 比喻、拟人4.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2分)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都是不解之谜。A 举例子 B 排比 C 打比方 D 作诠释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大雁唱着欢快的歌声向南飞去。B猎枪像箭一样射向大雁。C一群大雁往南飞,寻找它们梦中的天堂。D花鼠从窝里跑出来晒太阳,遇到了猛烈刮着的暴风雪。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大自然的语言”这个题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贴切
3、风趣,富有吸引力。B恐龙无处不有用科学研究中的一则实例,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C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动物的观念。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7.下列句中加点的“暖”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4、。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经典名著中,很多人物都历经磨难,例如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次磨难,终获真经;格列佛流落荒岛二十八年,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B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京味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D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农夫和蛇”等有趣的故事,都出自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蓄积着力量
5、,等候那春日的暖流。待万物苏xn,鸟雀归来,空气中又迷漫起生命的活力。这算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雾霭 缄默 苏xng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3)“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意思,文中“蓄积”的“蓄”意思应为 (2分)A储存,积蓄B留着而不去掉 C心里藏着,暗中存有(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二、阅读理解(20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013题,共10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
6、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
7、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
8、前九天。10.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2分)_1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2分)_12.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_13.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 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3分)_(二)文言文阅读,回答1518题,共10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9、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
10、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14.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余告之故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过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适见焉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_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_1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
11、余宿 其 家18.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_三、课外阅读理解(25分)(一)阅读文章,完成1923题,共10分。细读的妙处肖复兴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
12、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
13、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
14、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
15、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
16、习,也靠生活的实践。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0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21本文第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2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23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或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
17、,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 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二)阅读下文,回答2427题,共15分。不动笔墨不读书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
18、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
19、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24.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_25
20、.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3分)_26.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2分)27.阅读全文,回答面两个问题。(4分)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_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_四、作文(50分)28.曾经,天很蓝很蓝;曾经,河水清澈得能与蓝天融为一体;曾经,满山的绿色汇成一片无边的海洋然而,这一切都已经变得那么遥远。自然哭泣了,她也会报复!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液体,难道将会是自己的眼泪?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作文纸自备)参考答案1C2c3c4a5C6D7B8A9(1
21、)(i) (jin) (醒) (2)“迷漫”“弥漫”(3)A (4)拟人10.“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1.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呙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淸晰。(意思对即可)(2分)12.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
22、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曰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意思对即可)13.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维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14.遂:于是,就相与:一同,共同 故:缘故,原因15.B16.(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17.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8.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19叶三看出
23、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20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意对即可)21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22“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23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24.(2分)不动笔墨不读书25.(3分)“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26.(2分)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27.(5分)摘录 编写 增改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28.略 10 / 10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