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无忧 教学事业!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班级 姓名 学号 知识导航1实验原理(1)酵母菌简介:是既能进行 又能进行 的单细胞 核生物。 由于酵母菌的生长周期 ,增殖速度 ,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2)酵母菌培养:可以用_培养基(_)来培养,常用_液或_液;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_、空间、_、温度等因素有关。(3)酵母菌计数:利用_可以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由于其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2知识拓展:单细胞的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
2、计数法血球计数板构造:由一块厚玻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划分出9个大方格,每格面积1mm2,加盖玻片后的深度为0.1mm。因此,每大方格容积为0.1mm3。另外,中央大方格以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16个小方格,供细胞计数用。 血球计数板正面观 纵切面图 放大后的方格网计数室 放大后的计数室计数方法:一般选取计数室内四个角及中央五个中方格(80小方格)计数,若细胞位于小方格的线上,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以减少误差。计数应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注意事项: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
3、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2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3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课堂训练1在放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少量酵母菌菌种,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错误的是A.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增长率达到最大C.在第4天至第6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为400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4、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3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下图,正确的是A. B.C.D.4将10ml的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样品酵母菌数量(个/mm3)pH值112104.828205.4312103.7410005.0(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依次为_。(2)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5、_个。(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5将酵母菌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1)a呈现 型增长。(2)d呈现 型增长,在80h140h,d的增长率趋于 。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 。(增多或减少)(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 。(4)d曲线中的K值代表的含义是 。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09江苏)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6、是 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2(09广东)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百只)130200398990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B1930年1935年 C1940年1945年 D1945年1950年3分析右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时期BCD段种群
7、数量仍在增长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DB时期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种群数量在K/2左右4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时间K种群大小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若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 B C D5右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种群数量最大的点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 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 破
8、坏,捕获后种群数量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AbacdBdcbaCdbcbDcadc6(09安徽)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7(08海南)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A B C D8下图表示某种鱼种群数量增长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 第4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探究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 数量 变化 实验 探究 课时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