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同步讲练结合71:《种群数量的变化》.doc
《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同步讲练结合71:《种群数量的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同步讲练结合71:《种群数量的变化》.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71: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标要求】种群数量的变化。【考向瞭望】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种群的特征以及对种群数量或发展方向的作用;以数学曲线题形式,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知识梳理】一、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种群数量的“J”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3、数学模型:指数函数型。(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如资源、空间、天敌等的制约。2、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上下波动。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内因1、起始种群个体
2、数量。2、导致种群数量增加的因素:出生率和迁入率。3、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死亡率和迁出率。(二)外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一)曲线比较(如下图)。(二)列表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有限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K值的有无无K值有K值曲线形成的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三)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因而有:“J”型曲线因环境阻力增大而成“S”型曲线。四
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一)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二)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或不同温度(或O2、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或不同培养液(加糖和不加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 图版 必修 同步 结合 71 种群 数量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