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演练提升4.2《种群数量的变化》.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演练提升4.2《种群数量的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演练提升4.2《种群数量的变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无忧 教学事业!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1.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和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提出合理假设解析: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是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研究对象并且分析、提出问题;其次选择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基本数量关系并确定其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合理假设;接下来就要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数学模型;最后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
2、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答案:C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关于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t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D.K值是固定的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过程中,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K值。“J”型增长是理想的条件下发生的,因此没有K值。答案:D3.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解析: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在这样的条
3、件下,种群会呈指数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曲线便属于此种情况。答案:B4.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解析: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都要达到最大值,因此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对于“S”型曲线来说,种群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然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当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增长速率降为0;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
4、;在种群数量增长至K/2的过程,种群的增长速率是逐渐增大的。在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以后增长速率逐步降低,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答案:D5.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等B.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C.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等解析:种群的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等。由于受到资源、空间、敌害等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答案:B6.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5、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解析:“S”型曲线的特点是:开始时经过一个适应环境的停滞期后,随即进入指数增长时期,种群密度增加,然后增长速率变慢,最后增量和减量相等,种群不再增长而达到最高密度的稳定期,这时种群的数量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的增长速率为零,此时的环境条件刚好维持生物的生活,所以种群的数量暂时会保持稳定。答案:B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
6、亮解析: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一般用抽样检测法,A项正确;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B项错误;为了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和计数准确,取样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C项正确;因酵母菌和培养液的折光率比较低,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不能太亮,D项正确。答案:B8.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1)曲线a表示种群呈“”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等。(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型增长。
7、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现象。解析:根据图1中的曲线a可以看出,种群呈“J”型增长,曲线b表示的是“S”型增长。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当种群个体数量为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答案:(1)J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S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最大(3)波动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 人教版 必修 演练 提升 4.2 种群 数量 变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