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备考:高考写作命题思路分析与趋势展望.docx
《高考作文复习备考:高考写作命题思路分析与趋势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复习备考:高考写作命题思路分析与趋势展望.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作文复习备考:高考写作命题思路分析与趋势展望高考写作命题目前有哪些路径,如何以高考写作引领学生思维发展,这是一个宏大的问题。本文从命题思路和写作训练的角度,对高考写作主要题型进行分析,并对可能的命题思路进行探究。一、近两年高考写作命题思路简析高考写作试题的命制可谓异彩纷呈,对于话题涉及的领域、讨论的深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论者多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思考。如对2021年的命题,大多认为试题要求考生思考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如何找准人生的航向,树立理想,不愧于这个时代。近两年的高考写作试题,关注如何促进学生形成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个体的社会责任,逐步形成国家认同意识,具备国际视野,特别是关注人
2、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等问题。一个成熟的高中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作不再是简单的举证,不再是材料的堆砌,更不是对一个复杂的问题发表简单幼稚的看法,而是对人类的重大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深入思考。除了从人文主题的角度思考高考写作命题走向,还应从思维的角度进行检视。2020年全国卷写作试题的话题有:“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全国卷),“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全国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全国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新高考卷),“以带你走近为题写一篇主持词”(新高考卷)等。无论是对历史名人的感受思考,还是针对试题设定主题的演
3、讲,这类命题都要求考生在规定的领域里表达对既定话题的思考。这种思考,从理论上分析,当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但考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主题的指向还是相对集中的。如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这三个人的看法,他们基本是史有定论的人物,表达看法的空间有限;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核心内容必须锁定在“世界、青年、未来”这些关键词上;“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指定了积极正向的内容;“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鲜明地亮出了主题;“带你走近”规定了可以预见的描写对象。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这类试题有利于他们去思考如何找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这是命题的成功之处。从写作思维的
4、角度看,这类试题的立意指向相对集中,在大型考试中,会出现立意趋同现象,评分会成为一个难题。另外,学生被命题的指挥棒指向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此类命题必定会导致学生思维发展的单一,但从学生实际写作现状看,趋同的立意和思路对学生的写作思维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2021年全国卷写作试题的话题有“可为与有为”(甲卷),有要求对“确定目标、付诸行动、实现理想”的思考(乙卷),有“强与弱的相互转化”(全国新课标卷),有以“人”字的书写规则隐喻人生道理为话题的写作(全国新课标卷)。以上命题大多给定了明确的话题,审题难度不大,思维空间相对限定。从检验学生思考时代精神、履行社会责任、肩负国
5、家民族命运、承担历史使命这些角度来审视,可以说思想明确,导向正确。分省市的试题也呈现不同的风格,例如:“根据每一颗星都有自己的功用,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2020年北京卷),“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2021年北京卷),“走过2020年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2020年天津卷),“纪念日是岁月厚重的注脚,不断提醒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2021年天津卷)。以上四道写作命题,与全国卷风格基本一致,关注伟大时代,呼唤青年发声。要求青年学生将时代精神、国家命运放进自我成长的视野,这是积极的主旋律,代表命题的大方向。长三角地区的命题思路有所不同,例如:“你未来
6、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2020年江苏卷);“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2020年浙江卷),“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2021年浙江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2020年上海卷),“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2021年上海卷)。这些试题提供的话题与个人成长有密切关系,如2020年
7、的江苏卷、浙江卷,将个人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放在成长的大背景中思考,切口较小,涉及的仍是大问题。上海卷似有较大不同,其实主旨仍是相通的。2020年试题材料中“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很容易让考生想起2020年生活中最大的重要转折疫情,并追问人们面对疫情的态度;类似“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2020年新高考卷),但又不限于“疫情”,允许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现象之上,思考普适性的问题,获得更高层面的结论。2021年试题材料中“事物的价值”,学生也很容易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物(如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事件),有的事物在变化发生的当下,就能被人认识其价值;有的则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
8、逐渐被民众接受。二、写作命题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的不同追求上面简析了近两年高考十八道写作试题的命题思路。从命题材料设置的角度看,可谓异彩纷呈;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这些材料或隐或显都有深刻的体现,总体上呈现出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从时代呼唤的高度对学生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让学生在特定的话题中思考时代赋予的责任。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审视,则各有一些不同的追求。通过对试题中的“动词”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端倪。在给出材料之后,有的试题要求学生谈谈材料给自己的“启示”,说说从材料中获得的“感悟”。试题给定的是确定好的话题,内含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明确,如“有为与可为”“生逢其时”“中国面孔”“
9、目标、行动与理想”“纪念日中的初心”“人字书写规则中隐含的人生道理”等,试题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写作过程主要是提供有价值的论据和选择合适的论证方式。写作难点是如何结合自己独特的感悟,选择个性化的材料,证实已然明确的观点。另有一类试题,给出材料之后,提出要求的动词是“思考”,这类写作试题的材料本身并不必然包含观点,许多时候,材料只呈现情境或问题,写作过程是考生根据情境或问题进行思考、辨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如“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你如何面对?材料只呈现问题,写作过程是考生回答如何面对与处置这种错位和落差。再如“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10、?写作过程是回答问题。对这个判断,考生可以同意,可以不同意,还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同意,在某种情况下不同意。冯友兰关于哲学史家和哲学家的研究任务有一个提法:哲学史家是“照着讲”,古圣先贤是怎样讲的,他就照着那样讲,把这些理论介绍给大家;哲学家要“接着讲”,他要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要有发展、创新。“照着讲”与“接着讲”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两种通常范式。前一类写作从某种程度上看,是让学生根据材料主旨“照着讲”。冯友兰用“照着讲”这个词并不包含贬义,本文引用这个词,是强调学生写作要依循材料设定的主旨(包括价值取向和情感倾向)去展开论述。如“生逢其时”这样的命题,观点已经在材料中确立,写作重点就是阐释考生自己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