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参考范文.docx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参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参考范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参考范文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1童趣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
2、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二、学法指导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
3、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三、作品,作者简介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1、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5)作/青云白鹤/观。(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7)蹲其身,使/
4、与台齐。(8)见/二虫斗草间。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童稚(zh)藐(mio)小项为之强(jing)鹤唳(l)云端怡(y)然称快凹(o)凸(t)土砾(l)壑(h)庞(png)然大物虾(h)蟆(ma)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方式:齐读、小组读、男_读。五、合作研讨第12段。1、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要求:直译,字句落实。小组讨论后,交流。略2、词语积累:余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藐小之其故时物外成私拟于之则或项强素帐徐以作观如唳为怡然3、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2、注音10个,每个5遍。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
5、“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检查背诵12段。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于,在。)(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8)徐喷以烟。(以,用。)3、翻译句子(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想
6、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二、合作研讨第34段1、齐背12段,试背34段。2、小组合作研讨第3-4段。要求:直译,字句落实。小组讨论后,交流。略3、词语积累:其为怡然自得斗草间兴盖方尽鞭驱4、“之”的用法:(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4)驱之别院。(之,它。指癞_。)5、反复读34段,背诵。三
7、、合作、探究、质疑:1、背诵全文,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背诵后,引导同学回答,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2、小组合作研讨: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明确:“物外之趣”:(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教师点拨:“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
8、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投影显示:自然景物思维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群鹤舞空怡然称快草丛、虫蚊、土砾联想和想像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癞始蟆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大快人心(鞭打、驱赶)同学自己畅谈启发。教师小结: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3、多角度思考:“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答案不求一致:珍惜生命;处置有度;不忍心。四、体验
9、反思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2、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五、练习巩固:试解释下列词。1、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2、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3、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4、以草为林。(以,把。)5、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翻译句子
10、1、蹲其身,使与台齐。(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3、见二虫斗草间。(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文。2、“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2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重点: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难点: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考点、易错点:品味语言。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的环节: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左右)二、自学指导三、学生先学
11、四、检测(15分钟左右)五、后教(讨论更正)(10分钟左右)六、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七、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边(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评价,并订正错误,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2.听读课文。3.齐读课文。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品味语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朗读课
12、文。投影出示“自学指导”1.1、诗中“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怎么理解“枯干的心灵”?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指名回答后,明确:1.小时候,“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长大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那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难,“海”比喻理想,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2.“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
13、程度。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3.“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诗人将大山拟人化表现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动。4.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的奋斗,就像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是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1.四、当堂达标以“我终于见到了”为题写一段话。(横线处可以填写某种事物,如大海、雪山、大漠等;也可以填写具体的人,如你的偶像、某个神秘人物等
14、。)要注意写出你对见到他|它的渴望和追寻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以及见到后的激动心情。生独立写作,师巡视了解情况。六、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课内部分。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3、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探究人物做法,能提出自己的意见;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感悟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2、采用读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教学重点:复述故
15、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3、感悟人生哲理。教材分析:一、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
16、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
17、者-莫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二、阅读: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2)作者用哪句话结束了人生经历的讲述?(3)在这种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什么?(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2.复述故事情节。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提出明确要求: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把握文章的故
18、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尽量用自己的话。(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故事发生的时间?-爬崖的孩子有几个?有名字的是谁?-那座悬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孩子们为什么去爬悬崖?-“我”为什么不下来?-“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我们所授课的初一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同时也为复述课文作准备。)(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是“冒险”,后一部分可谓是“脱险”,请一位同学复述“冒险”,一位同学复述“脱险”。在复述过程中可以由多个学生重复复述,要求逐渐提高。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体会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及修辞手
19、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节的前后铺垫、呼应。(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如何改进。把经验记下来。3、文章结构(提问)。板书:(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悬崖(16段)(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715段)(三)“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爬下悬崖。(1622段)(四)童年经历留给“我”的人生经验。(23段)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5、主旨研讨(1)从课文内容看,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联系结尾的议论来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2)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
20、是什么意思?-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本环节是课文悟读,师生畅谈自己的理解:面对巨大的困难,往往心怯了。其实只要不要想着这巨大的困难,勇敢地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当某天蓦然回首时,困难就已化为乌有。莫顿亨特先生从悬崖上习得的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三、拓展延伸:阅读文章,学会了很多,从中领悟了人生
21、哲理。送同学们一首小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每一步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及小诗,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提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怎样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四、课堂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要失去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这堂课在与莫顿亨特先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结交了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们只有把这份智慧化为下
22、一刻的实际行动,才算真正汲取了这份营养。五、布置作业1、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至少三个造一段话。2、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一、导入: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教案 参考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