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_2.docx
《2022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_2.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顾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
2、可忽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3、关注习题设计的实践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卷尺学生准备卷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_里填上“”“”或“”,并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1001_999 654_543 8321_8436(1)引
3、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2)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4米)请同学们观察身高,谁高谁矮?(老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
4、有机的衔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行比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0.81.21.10.9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较。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
5、.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较。因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根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观察卷尺上的数据,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2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6、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
7、言语文明。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2、宣布活动规则。(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
8、”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3、发放记分表。4、活动开始。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5、活动小结。(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
9、解决。五、实践活动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要求: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3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的活动较多,教师要在学生活动中做好引导,在活动后及时总结。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1、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实际操作是帮助学
10、生掌握新知的重要途径,是用任何语言也无法取代的宝贵经历。所以在教学中,当需要学生操作的时候,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折一折、剪一剪的过程中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重视操作中的适当引导。学生的操作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如果不加以引导,难免会流于形式,浪费宝贵的时间。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操作切中要害,教师加强了对学生操作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每一次操作的目的,从而让操作真正成为学习新知的助推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剪刀正方形或长方形纸。学生准备剪刀正方形或长方形纸。教学过程欣赏图片,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剪纸图片)师:你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
11、剪纸是怎样做出来的吗?这些剪纸中藏着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这节课就可以学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精美的剪纸图案不仅能带给学生美的感受,还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唤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操作实践,学习新知1、学做轴对称图形。(1)引导学生一起剪一剪。(课件出示教材25页主题图)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看看剪纸的步骤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剪纸的步骤是:将纸对折画图案剪一剪打开。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剪刀和纸,一起来做漂亮的剪纸吧。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展示作品,发现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组织展示。师:请大家把做好的剪纸放到黑板上,咱们来办一个剪纸展览吧。
12、学生将剪好的作品粘到黑板上。观察交流。师:说一说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你们是怎样做出这些图形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总结出要得到轴对称图形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先把纸对折,第二是对折后只画出图形的一半。2、想象完整的轴对称图形。(1)引导学生思考。(课件出示教材第二个例题中的两幅图)师:这两个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们能猜测整个图形是什么吗?(学生进行观察、猜测)(2)组织交流。师:你们猜测的结果是什么?说说自己猜测的依据。引导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3)操作验证。让学生剪下附页1中的图4,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
13、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左图打开后是花瓶图案,右图打开后是短袖上衣图案。3、猜测展开后的轴对称图形。(1)课件出示教材第三个例题。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和观察画面明确题意:问题中上面两幅图是对折前后的长方形纸,在对折后的纸上剪出了两个圆形的洞;下面四幅图是展开后的备选图形,要选出一幅正确的。(2)猜测结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猜想出结果,再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判断和选择的。师:先观察一下这两个圆分别在对称轴的什么位置,再想象与它对称的那个圆应该在对称轴的什么位置。引导学生在交
14、流时说出: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那么与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是贴近对称轴一边的,同样道理上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远,与其对称的圆也应该是在远离对称轴一边的,因此图(3)是正确的。(3)操作验证。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下,照着第三个问题中的样子剪出两个圆,然后打开,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作品,验证猜测的结果。(4)回顾反思。让学生说说自己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设计意图:学生猜测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猜测的结果,更能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
15、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过程一、 引入1、口算:282 2408 363 847= 32-0 48+0012 420 0+25 29+0 90 140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二、新授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
16、1(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三、做一做02 04 05 0102384393 00四.出示例6。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5. 试一试。
17、5055 60186 60153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6. 出示计算 4203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希望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5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
18、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
19、、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生2:左右一样。上下?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3、教学板书“对称”(1)课题导入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结合剪
20、纸作品,抽象概念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教师选几张学生剪得好的轴对称图形贴在黑板上。找出不同的剪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的。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生1:他们的形状不同。生2:他们的大小也不同。生3:他们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生4:这些图形上都有一条折痕。现在你们把你自己剪的图形重新对折一下,你们会发现他们怎么样?(两边完全重合)是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这条折痕应该给它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对称轴)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给大
21、家看。(灯笼、衣服等)三、实践操作,深化认识。1、组织活动折一折(1)每个学生剪下附页中的图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折一折。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折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折法。(3)学生认识对称轴,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用虚线表示。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小结:通过折、画,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的图形。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得直线叫做对称轴。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看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小学 数学 三年级 教案 _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