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柳永的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脍炙人口,那么究竟它 有何魅力能传诵至今呢?(二)简介作者1、从名句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多么炽热如火的爱的 情愫!这就是柳永。2、明确三点:(1) 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代表诗作。 柳氏三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奉旨填词柳三变。(2) 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 词风”。(3) 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三)整体感知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听范读录音,正字音,同时思考下列
2、问题: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见板书)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想象)2、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结合写作背景)(四)重点分析方法:尤其注重与学生学习过的诗词结合,如琵琶行诗句,和 流行音乐联系,充分调动学生人生体验和想像,动情地玩味此诗之 情趣和意境。1. 第 3 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 密”。2. 难点讨论:(明确虚实相生的效果)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提示学生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 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感受画面色调清、冷、凉。联系特定情境。(景依旧可能 再有,人可不在了。)3. 【小结归纳】(六)欣赏雨霖铃歌曲。(七)背诵并现代文改写该诗。附板书:上片: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离帐饮无绪泪眼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别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难下片:想象中的别后相思情景伤离别甚于常情愁意浓浓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思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苦译文稿:秋后知了的叫声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夜色渐浓,一阵
4、 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帐蓬里喝着酒饯行,可又哪有好心绪呢,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我出发了。握着手互相瞧着, 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竞说不出 来。想到这回去南方,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 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 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住呢!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教后记:学生的背诵是必要的学习准备过程,向前和向课外的延伸
5、, 是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方法。重要的是就此诗学习就必玩味出此诗的特殊之处,勿空求实。1 了解宋词相关知识,及柳永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2 积累字词及名句,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过程方法1 通过感受形象,领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美,体会作者低沉伤感之情。2 品味语言,学习艺术特色,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技巧。情感态度价值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教学重难点:1、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2 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
6、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离别是永恒话题,穿越时空,永驻于岁月长河。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徐志摩再别康桥二、词的相关知识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慢词是宋词主要体式之一,“慢”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 唱鍀迟缓了。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一 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
7、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 称三叠或四叠。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三作家作品简介(1)(约 980-约 1053 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狂放不羁,擅长词曲,熟悉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还说“忍把浮名,换了 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向仁宗举荐他,但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 ”“何用浮名,且填词去! ”遂落第。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后,别无出路,只好以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 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54
8、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2)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 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精通音律,能自制新曲,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9、的别离情景。四解题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 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 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五整体感知1 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明确:哀婉、悲伤、 凄清,指导诵读,纠正字音。2 播放音频,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3 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柳、风、月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六精读课文1、上阙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 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2)地点(
10、长亭)时间(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 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 “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 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 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1)这写什么?(写情)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
11、思。为什么?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 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 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明确:这句写情态。 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 内心独白。)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
12、“沉 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2、下阙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 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 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2) “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明确:
13、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 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1)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 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 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 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 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 他的心情。2) 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 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
14、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 3 分钟,谈谈看法。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 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学生自主讨论)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 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
15、“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3)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 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触而已。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
16、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 有尽而未尽之致。七整体归纳: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 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 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 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 的别离氛围。八拓展思维:鉴赏诗歌的技巧?1 总思路: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情感(通过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描绘怎样的画
17、面?表达什么感情?)措施:看题目,典型景物,关键字词。2 你最喜欢那句话?原因是什么? 九板书设计:雨霖铃景情别前寒蝉骤雨长亭悲戚(实)别时兰舟烟波暮霭楚天不舍愁苦(实)别后杨柳晓风残月孤寂落寞(虚)十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 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 “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
18、离写“别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十一作业:背诵,把词描写成片段。十二教学反思姜肖肖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杭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目标】通过两种不同的学习形式(示例课教师引导示例,学生体验感悟;展示课 学生探究展现,教师协助分享),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学习诗 词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词的能力,使其掌握结合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感受自主学习中发掘自我、展示自我、合作提高的快乐,提高 语文学力、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这一目标也可概述为:引导体验有主题,自主探究有专题,合作拓 展有兴趣,展示 分享有提高。
19、【教学重点】 示例课教师通过专题学习示例,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诗词的各种 学习方法。展示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所研究专题进行细分、深入、 整合、表达、拓展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的习惯,提高其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教学难点】 示例课引导要平等,示例要典型,体验要充分, 感悟要抒发。展示课自主定专题,合作分任务,探究有重点,展示重分享。【教学方法】 1采取教师示例引导(侧重体验、赏析与感悟) 学生自主探究(侧重拓展、 比较与提高)的新形式,激发学生诵读感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走进词中,进入情境, 自己去品诗,进而独立阅读鉴赏词。2
20、讨论法、诵读法、演示法和比较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宋词,了解柳永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而且风格多样。柳永是 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别恨离愁、男欢女爱的婉约词风,雨霖 铃寒蝉凄切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之一。这首词写于他仕途失意,心 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去外地的时候,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爱的慰 藉,失意孤独之感一起涌上心头。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请学生闭眼,跟着教师的描述想像一些场景,并体会其间的情感。 2学生交流所想所感,明确本课任务: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走进雨 霖铃寒蝉凄切的哀愁与
21、美丽”作为课堂探究学习的主题, 通过四个专题共同学习、 探讨和交流,以此为例进行后续学习。三、诵读全词,整体感悟 四、体验赏析,学习方法 1赏画感悟别情 (1)出示三幅画,请学生找出其中最能体现本词“伤离别”主旨的一幅画,并说明 理由。(2) 请学生结合王国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一语分析本 词上下阕的 内容,体会上阕融情入景、虚实相生,下阕以情带景、情景交融的特点。(3) 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2吟唱感受别韵 (1)请学生阅读一段文字(选自俞文豹吹剑录)。(2)请学生听老师吟唱本词,感受其中的韵味;并简述与送别曲调、内容的异 (3)请学生借用自己觉得合适的音乐试
22、唱自选词句。3易词析境,品赏“千古俊句”的独特魅力 (1)将“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分别易词为:“今宵酒醒何处? 芳草地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凄风冷月。”“今宵梦醒何处?杨柳岸晓 风残月。”问为何看似寻常的这一句却被词评家冠以“千古俊句”之名?感受柳永的创作背景,领略词句背后“仕途失意、前途无望的哀愁与绝望”及其突破时空限制对不同 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情绪上的触动和情感上的沟通之妙。(2) 各小组派代表评说优劣,交流补充,品味意象的妙用。(3) 请学生找出所列诗词曲(意境与本词相近或迥异)中的意象,并 分析它抒发的 情感与营造的意境与本词有何异同。(4) 学生交流自选诗
23、词中的任一意象,简述对应的意境。 4评说赏析别艺 出示前人对柳词的评价,请学生释义并说说自己的见解。五、情境诵读,拓展示例 出示图画版故事,请学生对照诵读,体验词心。六、自定专题,合作探究 自选或自拟研究专题,合作探究,用课件形式交流学习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所 得。(参考专题:雨霖铃 寒蝉凄切之绘画篇、音乐篇、影视篇、言语篇、意境篇、 家谱篇等) 第二课时 主持人: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 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 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学习的柳永最 具盛名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就是一幅凄美的画。首先让我们有感情地一起来朗读这首词。二、诵读全
24、词,融情入声 要求:注意节奏、韵味;声情并茂。三、赏画析境,感悟全词的婉约画意美 形式:设疑讨论点评。展示者:“雨霖铃寒蝉凄切之绘画篇”专题研究组。过程: 1主持人:真是一首美丽的词,有请“雨霖铃寒蝉凄切之绘画篇”专题研 究组的同学来告诉大家他们发掘到的“美丽”的源头。2绘画专题组:设疑讨论点评谈画悟情,感受雨霖铃寒蝉凄 切之情真画美。步骤: 请大家联系全词给我们班的小画家所画的柳永与恋人的别离图拟个标题? “执手相看”这一标题妙在何处呢?如果要进一步渲染这幅“别离图”,我们 可以选取哪些景和物作为背景呢?(开展讨论,抓住长亭、兰舟船夫、江水、寒蝉 四组,引导赏析,感悟铺陈写法的运用)这是明代
25、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插图(投 影唐宋词鉴赏辞典中明代刊画),与这幅插图相比,我们还能补充哪些虚写的景? (再次开展讨论,抓住“杨柳岸晓风残月”、“暮霭沉沉楚天阔”引导赏析)为何 在词人的眼中仅剩下这些景物而没有人?“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一句又该如何理解?(讨论凸现“情真画美”)诗词中的点题句,犹如人 的眼睛,请找出这一句。(明确全词主题:“多情自古伤离别”。) 四、吟诵,感悟全词的凄婉音乐美 形式:配乐选择、配乐词朗诵或配乐演唱。展示者:“雨霖铃寒蝉凄切之音乐篇”专题研究组。过程: 1主持人:柳永词的魅力除其溢满真情,还在于它的语言魅力。曾有评价说:“柳 郎中词,只合十
26、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下面就请“雨霖铃寒 蝉凄切之音乐篇”专题研究组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词的音乐美。 2音乐专题组请其他组听三段音乐(欢快的健康歌、激昂的满江红与缠 绵的梅花三弄),从中选择一段和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最匹配的音乐,并 说说选择的理由。3音乐专题组在全班共同的选择中诠释雨霖铃寒蝉凄切(配乐词朗诵或配 乐演唱,也可播放资料音乐),进一步感悟诗情。五、评说比较,感悟柳词用语的俗白细腻美 形式:他说雨霖铃寒蝉凄切,我说雨霖铃寒蝉凄切。展示者:“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言语篇”专题研究组。过程: 1主持人:作为北宋第一个专业填词的词人,历史上对柳永词的用语有很高的评 价。对此
27、,我们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之言语篇”专题研究组作了专门的研究。 2言语专题组点评柳词的语言特色。(1)他说雨霖铃寒蝉凄切(如何理解冯煦在蒿庵论词中对柳词“自然” 的评价?对照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柳永词的语言自然、通俗,自有特色) (2)我说雨霖铃寒蝉凄切(欣赏学生习作自然筑就的美丽雨霖铃寒 蝉凄切语言赏析) 六、情境表演,感悟柳永慢词的综合艺术特质 形式:剧本写作、情景短剧演出。展示者:“雨霖铃寒蝉凄切之影视篇”专题研究组。过程: 1主持人:正是这种情真、语俗的魅力,让柳永的词跨越了民族,跨越了时空, 故而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为此,我们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之影视篇”
28、专题研究组特别创作了雨霖铃寒蝉凄切的剧本,并排演了一出精彩的 别离之歌。请欣赏。 2影视专题组表演情景短剧雨霖铃寒蝉凄切(突出表现柳词的婉约美和此 词的凄婉感) “导演”从苏轼“大江东去”与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差异评说此剧反映的柳词风格:柳永词具有婉约美,它是一种优雅的美,柔性的美,静态的美。轻、柔、 纤、巧的景物和具有阴柔之美的情感、意境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 颇能 打动人心。七、拓展阅读,能力迁移 形式:拓展阅读。展示者:“雨霖铃寒蝉凄切之意境篇”专题研究组。 2意境专题组:以“境界”说分析柳永其他词(例如诉衷肠近), 是否有境界?是何种境界? 3意境专题组列举与雨霖铃寒蝉
29、凄切同主题的作品(诗、词、曲、文等), 简析其与柳词意境的异同。八、总结归纳,感受柳词无限精彩 形式:主持人真情告白。内容: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 了文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 离愁别绪。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 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远行骚 客、羁旅商贾的愁肠百结,宦游士子、迁谪官员的人生悲叹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 别绪风连残月边”啊!这节课,我们声情并茂地品读柳永抒写别离之情的名作雨霖 铃寒蝉凄切,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可是只要“人长久”, 哪怕相隔千里,我们还能“共
30、婵娟”,所以,品味诗词,品读生活,感悟人生,我们一 定会收益匪浅! 九、自选作业,持续学习 1选择主题、风格、语言等某一方面仿写雨霖铃寒蝉凄切。2. 评论写作词“别具一格”之我见。3. 以本词为题材创作表演短剧,制作动漫。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北京市第六十三中学 【教学目标】1体会苏词豪迈奔放的格调,雄奇开阔的意境,认识豪放词的特点。2感受作者借怀古抒胸中块垒的情怀,品味苏轼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1理解情与景结合的意境。2领会借古抒怀的人生慨叹。【教学方法】 1诵读法。2. 分析鉴赏法。3. 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营造一种课堂氛围
31、。“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 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本身的意境与本课有着莫大 的联系,这样导入新课会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又比较自然。二、教师背诵全词 学生齐读,后指名读。指出本词为豪放派代表作, 应读得铿锵有力。三、解读鉴赏 词风分婉约和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 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 说不尽的感伤凄婉, 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解读鉴赏这首词。 1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苏东
32、坡在翰林院里的时候,有一次在一块儿聊 天时,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 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晚风残月“之类 的,您的词应该是一位关西大汉,拿着铜琵琶、铁敲板高亢而歌。当时苏东坡也非常高 兴,为之绝倒。现在我们就来问大家一个小问题,当那位幕僚在说起一位关西大汉拿着 铜琵琶、铁敲板唱起来的时候,如果他唱的是念效娇赤壁怀古,那么应该是哪一 句最适合这样唱呢?(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的流水终日 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杰出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33、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 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 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 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 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 有自知之明, 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 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2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你认
34、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 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 散乱地高插云霄, 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 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 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 不由不使人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毕生光耀千古的 英雄豪杰,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涌、奇才辈出的年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 权,隆中定策的诸
35、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下阕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 背景已经绘就,人物就当出场。这便是作者一直渴慕的英杰。所谓“人杰地灵”,如此美丽江山该有英雄豪杰,周瑜算是个人物? 有横槊赋诗的 曹操,三顾茅庐的刘皇叔,还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为何偏选了周瑜?(年龄吗)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当年的周公瑾,初娶小乔,英姿勃勃,勇武刚烈。手摇羽扇,头戴青巾,谈笑自如, 指挥若定,火烧敌船,灰飞烟灭。突兀的“小乔初嫁”写周瑜的年轻,更有美女衬英雄,写其春风得意。 而面对八十 万曹军从容迎战,倏忽间敌舰灰飞烟灭,这是何等的英霸之气
36、呀!而这正凸现了作者的 内心秘密:多么想像周瑜一样啊!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山河,多情的人儿一定会取笑我, 这么早就生白发了。由“遥想”、“神游”中回到现实, 我是一个被贬之人,时不我待 哟!青春虚度,华发早生,可而今一事无成。苏东坡,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夹在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屡受排挤,至直“乌台”案发,被贬黄州,深感壮志不酬啊,所以下文“故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4讨论: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屈不挠、 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惆怅一生。” 你怎么看待?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37、)?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 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立 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 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诽谤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 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 调的矛盾实际反 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 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 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 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 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 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这真是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只有大自 然才是他寄托自己感情的最好最终的归宿,所以他的感情就在这个地方把它来一个转折,也使他表达的感情更加丰富而有层次,最终完成了他作为豪放派代表作的整个的一 首词。我想正如苏东坡他自己写给他朋友的信 里面所说,苏东坡一生虽然是坎坷的,但 是他始终笑面人生。所以 惆怅失意未必全部属于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