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教案:弹力.docx
《高一物理教学教案:弹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学教案:弹力.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物理教学教案:弹力_高一物理教案 弹力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推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把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力量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推断分析力量. 教学建议 一、根本学问技能: (一)、根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假如形变超过肯定限度,物体的外形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2、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根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依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缘由、方向的推断和大小确实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推断是教学中学生比拟难把握的学问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缘由的教法建议 1、介绍弹力时,肯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外形转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外形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外形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试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
3、资料演示一些讨论观看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讨论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看. 高中高一物理教案:弹力 高一物理教案:弹力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把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法
4、,比照法。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试验,留意观看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外形。(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绽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外形。让学生沟通试验观看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试验现象进展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外形这一特性进展分类)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
5、,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2、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肯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3、弹性限度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它是依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
6、测力计的方法和留意事项。使用测力计应当留意下面几点:(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2)使用前,假如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当调整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敏捷。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稳固练习:1、乒乓球掉在地上立刻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 ,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 而产生的。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它有
7、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 , 就是依据这个道理制作的。3、关于弹力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肯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行能无限大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4、以下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人对墙的推力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六)布置作业:六、课后反思:1、胜利的地方:2、缺乏的地方:3、改良措施:附:板书设计: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
8、产生的力。3、弹性限度二、弹簧测力计: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高中物理教案:高一物理力 高中物理教案:高一物理力 教学目标 根本学问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详细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详细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力量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展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局部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忙学生在初中学问学习的根底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根本学问技能
9、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 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精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留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2、力的相互性;3、力的矢量性;(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三)、力的分类需要留意的是:1、两种分类;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一样,效果一样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
10、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状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看到,只能凭我们去观看、分析力的效果才能熟悉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看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方法观看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展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识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娴熟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
11、: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争论的根底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试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试验现象展现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根底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提问:以下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消失两个物体 强调:在讨论物体受力时,有时不肯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肯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试
12、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演示压缩、拉伸弹簧,演示推门的动作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体会并得出力的三要素来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提问:如何表示力?先由教师与学生一起争论,然后教师小结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一条有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讲解例题:用20N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正方形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出推力教师边画边讲解留意说明:1、选择不同标度(单位),力的图示线段的长短可以不
13、同;2、标度的选取要利于作图 通过作图练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把握力的图示作图标准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无标度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会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不同五、力的作用效果: 回忆初中的学问,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转变六、力的分类:教师总结力的分类,强调高中阶段根据力的性质划分,在力学范围内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力、磁力等等;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等等;在力学范围内,按力的性质划分的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预
14、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而对于高一新生,在教育方面教师也要讲究方法。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一)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知道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分。 4、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学习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三、学习难点 平均速度计算 四、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沟通争论、自主归纳 五、学问链接 六、自主探究 学问点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阅读P15 “坐标与坐标的变
15、化量”一局部,答复以下问题。 A级 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 表示,x的大小表示 ,x的正负表示 2、思索与沟通1、汽车在沿x轴上运动,如图13l表示汽车从坐标x1=10 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x=,x是正值还是负值?汽车沿哪个方向运动?假如汽车沿x轴负方向运动,x是正值还是负值? 3、如图13l,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怎么表示? 4、绿妹在遥控一玩具小汽车,她让小汽车沿一条东西方向的笔直路线运动,开头时在某一标记点东2 m处,第1s末到达该标记点西3m处,
16、第2s末又处在该标记点西1m处。分别求出第1s内和第2s内小车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学问点二:速度 1、阅读P10其次局部:速度完成以下问题。 实例: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全部中国人牢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行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制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那么请问我们怎样比拟哪位运发动跑得快呢?试举例说明。 2、以下有四个物体,如何比拟A和B、B和D、B和C的运动快慢? 初始位置(m) 经过时
17、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 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 500 为了比拟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用 跟发生这个位移所用 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3、速度公式v=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 , /s或s-1 5、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 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 的方向 , 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 问题:我们初中时曾经学过“速度”这个物理量,今日我们再次学习到这个物理量,那大家认真比拟分析一下
18、,我们今日学习的“速度”跟初中学习的“速度”一样吗?假如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学问点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般来说,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不肯定时时一样,所以由v=x/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 快慢程度,称为: 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由xx的方向打算,它的xx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所以平均速度是xx量, 1、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那么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始终都是这么大呢? 2、前面的计算中我们只能知道百米赛跑中平均下来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假如我想知道物体某个时刻的速度如10秒末这
19、个时刻的速度,该如何计算呢? 3、思索与沟通 教材第x页,问题与练习x,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个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速度? 总结:质点从t到t+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x/t中,t取值x时,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质点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问题:以下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时速度? 百米赛跑的运发动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经过提速后,列车的速度到达150km/h。 由于堵车,在隧道中的车速仅为1.2m/s。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子弹以800m/s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学问点三:速度和速率 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相应局部的内容并填空: 速度既有xx,又有xx,是xx
20、量,速度的xx叫速率,速率是xx量。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速度”这个词,那我们平常所讲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的哪个速度呢?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举例: 高一物理教案模板(二) 行星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学问,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别以不同的参照物观看天体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了解牛顿是通过总结前人的阅历的根底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2、力量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过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教学 教案 弹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