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2023年模板范文.docx
《高中物理教案2023年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案2023年模板范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 教案能够呈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力量。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范文,欢送大家来阅读。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解释速度的概念,能够概括速度的定义、公式、符号、单位和物理意义。 (2)解释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定义并学会辨析。 (3)能够说出速率的概念并识别速度与速率。 2、过程与方法 (1)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全面、正确的关于速度的概念。 (2)通过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过程,熬炼使用极限思维。 (3)
2、通过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的区分和辨别,学会运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速度全面正确地解释来积极培育自身科学严谨的态度。 (2)积极将自己的观点及见解与教师、同学进展沟通。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尝试体会物理学中蕴含的对立统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一学生在经受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思维力量得到了较好的进展,抽象规律思维渐渐取代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利用假设思维进展学习;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目的性; (3)
3、在某种程度下学生思维不再是“抱残守缺”,而是较为简单承受新事物; (4)学生学习动机由兴趣支撑渐渐转变为由意志支撑,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5)学生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学习具有肯定的影响; 关于“速度”的学习,学生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中所承受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与高中对于“速度”的定义截然不同,学生虽然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具备了肯定的根底,但这个根底里大局部仍旧是迷思概念、如何将初中阶段所承受到的关于“速度”的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到达一个新的认知平衡是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同时也应当熟悉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前面关于“位移”、“路程”的学习为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根底。 本节课可
4、能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生依据初中阶段的学习积存对于“速度”难以产生正确、客观的熟悉,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展转变;二是学生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两个概念可能会有所混淆,教师应当利用课堂呈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展有效区分。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 教学过程: 引入:速度的二段式测验3道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产生冲突。 (一)速度 “速度”的引入:运动会上,要比拟哪位
5、运发动跑得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过一样的位移比拟时间的长短。若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我们可以依据位移的大小来比拟。假如运动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拟呢? 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定义:位移x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国际单位:m/s或ms1,其他单位:km/h等 3、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一样。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假如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断转变,依据求得的则表示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公式: 平均速度是
6、矢量,方向即位移的方向。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并不一样,求平均速度必需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求平均速度必需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 过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了准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将时间t取得特别小,接近于零,这是求得的速度值就应当是物体在这一瞬时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 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瞬间)的速度。 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速度”这一概念并不肯定明确指出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我们应依据上下文去推断。“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瞬
7、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一时刻。 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例:课本P16汽车速度计上指针所指的刻度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三)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与“平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 例1:以下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例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大路行驶,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若汽车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1,
8、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2,求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 总结: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应严格根据定义来计算。 例3:人乘自动扶梯上楼,假如人站在扶梯上不动,扶梯将人送上楼去需用30s。若扶梯不动,某人沿扶梯走到楼上需20s。试计算这个人在扶梯开动的状况下仍以原来的速度向上走,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楼上?(12s) 作业: 必做:p181、2、3、4; 选做:新新学案第一章第三节;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篇2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确实切含义,并能用来进展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
9、向心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试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试验中,培育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2、感受胜利的欢乐,体会试验的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学问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讨论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 (二)进展新课 1、向
10、心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向心力”局部,思索并答复以下问题: 1、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 2、用牛顿其次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列举并分析实例,体会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并依据牛顿其次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答复,帮忙学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解决疑难,答复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投影向心力表达式:Fn=m或Fn=mrw2 r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培育学生语言表达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2、试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
11、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试验”局部,引导学生思索下面的问题: 1、试验器材有哪些? 2、简述试验原理(怎样到达验证的目的) 3、试验过程中要留意什么?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 4、试验过程中差生误差的缘由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思索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试验,准时发觉并记录学生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分成小组,进展试验,独立验证。 点评:让学生亲历试验验证的过程,体验胜利的乐趣。培育动手力量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引导学生对试验的牢靠性作出评估。 师生互
12、动,得出结论: 1、试验的过程中,多项测量都是粗略的,存在较大的误差,用两个方法得到的力并不严格相等。 2、通过试验我们还体会到,向心力并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具有某种性质的力来命名的。它是效果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圆锥摆试验中,向心力是小球重力和细线拉力的合力,还可以理解为是细线拉力在水平面内的一个分力。 教师活动:实例分析:说明以下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供应的? 1、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执另一端使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2、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是什么力供应的? 3、在圆盘上放一个小物块,使小物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小物块受几个力?向心力由谁供
13、应? 学生活动:思索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竖直方向小球不运动,故重力、支持力合力为零,那么水平方向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效果由水平面上的绳的拉力效果来供应. 2、月球和地球间的引力供应月球运转的向心力 3、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供应向心力 点评:通过实例分析,到达稳固所学学问的目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课本54页“做一做”栏目中的试验,自己感受向心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根据“做一做”栏目中的试验介绍,独立操作,在试验中获得体验。 点评:通过试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熟悉,同时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3、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
14、运动 教师活动:向心力能转变速度的大小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索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代表的发言,点评。 教生活动:设疑:我们在“做一做”的试验中,通过抡绳子来调整沙袋速度的大小,不就说明向心力可以转变速度的大小吗?这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思索并争论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点评:培育学生阅读教材并从中猎取信息的力量,培育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求知的意识。 教师活动:对于做一般曲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析方法进展简化处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结合图6.7-4的提示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对学生注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15、。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仔细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拟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育学生概括总结力量。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挨次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学问框架。 (四)实例探究 例1如下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钉两个钉子A和B,相距20 cm.用一根长1 m的细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0.5 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钉子A上.开头时球与钉子A、B在始终线上,然后使小球以2 m
16、/s的速率开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 N,那么从开头到绳断所经受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 球每转半圈,绳子就遇到不作为圆心的另一颗钉子,然后再以这颗钉子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半径就削减0.2 m,但速度大小不变(由于绳对球的拉力只转变球的速度方向).依据F=mv2/r知,绳每一次碰钉子后,绳的拉力(向心力)都要增大,当绳的拉力增大到Fmax=4 N时,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min,则有 Fmax=mv2/rmin rmin=mv2/Fmax=(0.522/4)m=0.5 m.绳其次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6 m,第三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4 m.所以绳子在第三
17、次遇到钉子后被拉断,在这之前球运动的时间为: t=t1+t2+t3 =l/v+(l-0.2)/v+(l-0.4)/v =(3l-0.6)/v =(31-0.6)3.14/2 s =3.768 s 答案 3.768 s 说明 需留意绳碰钉子的瞬间,绳的拉力和速度方向仍旧垂直,球的速度大小不变,而绳的拉力随半径的突然减小而突然增大.例2如下图,水平转盘的中心有个竖直小圆筒,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转盘上,A到竖直筒中心的距离为r.物体A通过轻绳、无摩擦的滑轮与物体B相连,B与A质量一样.物体A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正压力的倍,则转盘转动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物体A才能随盘转动. 解析 由于A在圆盘上
18、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外力必定指向圆心,而其中重力、支持力平衡,绳的拉力指向圆心,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肯定沿着半径或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当A将要沿盘向外滑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指向圆心,A的向心力为绳的拉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即 F+Fm =m12r 由于B静止,故 F=mg 由于最大静摩擦力是压力的倍,即 Fm =FN=mg 由、解得 1=g(1+m)/r; 当A将要沿盘向圆心滑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沿半径向外,这时向心力为: F-Fm =m22r 由、得2=g(1-m)/r.要使A随盘一起转动,其角速度应满意 g(1-m)/rg(1+m)/r 答案 g(1-m)/r
19、g(1+m)/r 说明 依据向心力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状况;明确哪些力供应了它需要的向心力. 高中物理教案2023模板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把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
20、法:探究试验法,比照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试验,留意观看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外形。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绽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外形。 让学生沟通试验观看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试验现象进展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外形这一特性进展
21、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肯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肯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依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教案 2023 模板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