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十三邀观后感500字(九篇).docx
《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十三邀观后感500字(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十三邀观后感500字(九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十三邀观后感500字(九篇)对于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一 感谢您们的光临在我这十三周岁生日的夜晚! 在这漂亮的夜晚,因您们的光临我倍感幸福,也因您们的庆贺让我感觉到我的十三周岁生日的非凡意义,从今夜开头,我将变得更加仔细学习,更加喜爱我的爸爸妈妈,更加喜爱全部关怀我的前辈、亲戚、同学、朋友们,更加喜爱这漂亮的世界,固然我也会变得更加得意。 我还小,但我知道,爸爸妈妈在这十几年里对我的细心呵护,我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心,为我的安康成长爸爸妈妈始终无怨无悔的劳作,在这夜晚允许我先对亲爱的爸爸妈妈说声:爸爸妈妈,感谢你们! 在伯伯、叔叔、阿姨们的眼里,我或许还是个淘气爱玩的傻丫头
2、,还是个刚刚满十三周岁的小朋友,但我绝没有遗忘您们平常对我的关爱,不会遗忘您们对我淘气的宽容和和理解。 今夜在这儿的还有我平日里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我真的很快乐你们晚上能来参与我的十三周年生日晚会,感谢你们!愿我们永久是好朋友,好同学! 十三周岁生日的今夜,我好像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懂事了。 十三周岁生#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end#日的今夜,我感受到了来自大家对我的关怀和呵护。 十三周岁生日的今夜,我知道了时间的珍贵,让我懂得了珍惜时间。 十三周岁生日的今夜,我更感觉到了亲情的温馨,友情的难得! 十三周岁生日的今夜,我沉醉在前辈、朋友、同学们赐予我的幸福中。 最终,我真
3、诚的想,在我承受来自大家无私的祝愿的同时,更想你们也能拥有一个难忘的欢乐的时间! 再次感谢各位来宾、各位前辈、各位亲爱的同学的光临和对我的关爱! 对于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二 各位叔叔、伯伯、阿姨们: 您们好! 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参与我的13岁生日庆典,今日我特殊快乐、也特殊感动,我想,今日我该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13年前当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无全部,而今日却是“小荷已露尖尖角,梁家有女初长成”。13年是个又短又长的日子,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可能是刚刚起步,我人生的浓墨重彩还在将来,但对于为我付出了辛苦和关心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始终期望着“望女成凤”的爸爸妈妈来说,却已经
4、倾注了他们全部的心力和时间,所以,在这里,我想首先对为我花白了头发,累弯了腰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道一声谢,感谢这十年来你们为我所做的这一切,在你们该享清福的时候,却还弓着腰为我辛苦劳碌;你们不嫌脏、不怕累的为我端屎端尿,顶着烈日、吹着狂风送我去陪优;每天动着心思的为我预备可口的饭菜,等着我放学归来这一切的一切,我都不会遗忘,不管将来我成为一个样的人,一个有钱的人、一个有地位的人、一个平凡微小的人,我都会尽我所能的去孝顺你们,让你们欢乐的度过晚年。 我还想感谢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最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带我来到这个世界,让我这么幸福、这么欢乐,让我衣食无忧,让我学到学问,让我懂得爱,并学会去
5、爱别人。在这个世界上,你们是为我付出最多,对我期望最大的人,我不知道将来我是否能成为你们期望和中的那样优秀的女儿,但是我会努力的,只要努力表现,肯定会被确定。我会努力的学习、我会和四周的人和谐相处,我会敬重长者、帮忙弱小的人,就象爸爸妈妈帮忙我一样;我会学会克制自私、克制娇气,培育自信。或许我将来不能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但肯定会是正直、英勇、独立,有着优秀品质和爱心的人。虽然十三岁的我,还不能在这里保证什么,承诺什么,但我想说:我肯定不会辜负您们的爱。 我是幸福的,我是欢乐的,在这个嫩绿的四月,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我盼望能将我的欢乐传播,盼望每个人都和我一样的幸福着、欢乐着。 最终,祝福
6、爷爷奶奶们身体安康、福如东海;伯伯阿姨们工作顺当、家庭欢乐;小朋友们和我一样每天向上、欢乐成长。 感谢大家! 对于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三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北京昌平县境内,有一处明代帝王陵墓群,即中外著名的十三陵。在四周40公里的范围内,掩埋着明代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从葬宫女等。 (一)概况 明永乐五年(1407)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鉴先生等人,在北京郊区查找“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均不满足。后来江西术士廖均卿说,昌平北有吉壤,可做万年寿域,名黄土山,山前有龙、虎二山,形成一个小平原。朱棣视察后很满足,打算
7、在此建筑皇陵,改黄土山为天寿山。永乐七年(1409)正式建陵,到永乐十一年竣工,即长陵。明代历朝(除景泰帝外)皇帝间续在此建陵。 明制规定,陵墓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逝日)。每次谒陵消耗巨大。十三陵地面上建筑曾几度遭到破坏,最严峻的一次是清兵入关。明末清太祖崛起于东北,威逼明朝安全。有人说清兵之所以强盛与他的祖坟风水有关。他们(金人)的祖坟在房山,如捣毁,清兵即灭。天启皇帝于天启二年(1622)派人毁房山金陵,并建关帝庙镇之。清兵入关后,实行同样的报复手段,破坏了明陵。清乾隆五十年,为了拢络汉人,曾下令修缮明陵。民国时期,1920xx年左右,当地豪绅争夺
8、产权,明陵又遭破坏。 1陵墓区范围 墓区原有一道40公里长的围墙。红色围墙自南边的大宫门起,依山而筑,设有中山口、东山口、老君堂口、贤庄口、灰岭口、锥子口、雁子口、德胜口、西山口、榨子口等十个关口,各口驻兵把守。现在红墙已无,但从地名上看还能了解到当年的墓区范围。 2绷昴怪兄嵯 (1)石牌坊 石牌坊是陵区最南端的建筑。该坊五门六柱十一楼,高14米,宽2886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大、最早的石坊。夹杆石四周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十六条生龙,造型生动。 (2)大宫门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门分三洞,旁连40公里围墙。门前竖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门内有数千军士守护
9、,任何人不得闯入。当时规定“谋毁山陵者,以谋大逆论,不分首从,俱凌迟处死“。山陵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往边疆充军。 (3)碑楼 该楼为重檐顶四出陛、楼内驮巨碑,即长陵的神功圣德碑,高三丈(该碑正式建立于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正面为神功圣德碑文,3000余字,明成祖长子仁宗朱高炽撰。碑阴是乾隆五十年(1785),清高宗的哀明陵三十韵,具体地记录了长、永、定、思几座陵墓的残缺状况。碑东侧是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九年(1804)清仁宗论述明亡的缘由。 (4)石象生 神路两侧有一组石雕群,24兽,12人,共18对,36个。包括狮子、獬豸、骆驼、麒麟、马、象各4匹,二卧二立。武臣、文
10、臣、勋臣各4人。 (5)棂星门 棂星门俗称龙凤门,在此处有“天门“之意,门三道之间有短垣相隔。6根门柱形似华表,三门额坊中心雕有石刻火焰珠,故当地人又称其为火焰牌坊。 棂星门北有7孔汉白玉神桥一座,通往长陵陵门。 对于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四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下,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掩埋于此,故称十三陵。自明永乐七年(1409)开头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在方圆8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共掩埋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此外还有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丛葬宫女等。营建时间前后达200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概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掩埋
11、皇帝较多的墓葬群。 明成祖朱棣选定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缘由:首先,政治方面。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依据地,所以自从他登基起,就规划者迁都北京,故而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战略方面。明朝初年,蒙古等的剩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逼。若身处南京,未免有些鞭长莫及,难以到达掌握北方局势的目的。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这对明朝疆域的稳固也确实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朱棣的决策影响可谓深远。 永乐五年(公元l20xx年),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水先生等人前往北京一带开头选择万年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
12、,屠家营等处,朱棣都不满足。后来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的推举下,选中了昌平这块风水吉壤。整个陵区东,西,北三面群山如拱似屏,南面龙山,虎山分列左右,构成自然门户。陵区大宫门正好建在两山之间,门里是一片开阔的盆地。整个陵区以长陵位关键,以大宫门一一长陵一线为中轴线。北面以天寿山为镇山,东面有蟒山,西面有虎峪,正和风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再加陵区内温榆河从西北曲折流向东南,形成陵区的抱水,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自永乐七年(公元l420xx年)正式在此建长陵,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明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了二百多年,从没连续。十三陵以时间先后,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
13、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除以上十三位皇帝外,陵内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及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坟园寝和1座太监墓。由于十三陵中的第一个陵是长陵一一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因此长陵的中轴线也就是自然成为整个陵区的中轴线。 (今日十三陵) 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掩埋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xx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工程。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细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奇妙的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转变自然的产物,表达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
14、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神道最南端,建于嘉靖十九年(公元l540年),是陵区的标志。石牌坊青白石料组装雕琢而成。体量巨大,其构造为五间六柱十一楼。其高14米,宽28.86米,是我国现存营造时间最早,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构造的石牌坊。牌坊的夹杆石,四周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和十六条云龙的图案。 (大红门)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俗称大红门”。门向南,分三洞,是陵区的总门户。它位于虎山,龙山之间一高岗上,距石牌坊1.25千米。门口左右立下马碑二方,正面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字。当时奉旨官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由步行进入陵区,
15、否则以大不敬论罪。大明律还规定,陵区内一草一木都不得擅动,否则以谋毁山陵”论罪,且山岭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配参军”。 (长陵神功圣德碑) 沿中轴线向北距大宫门0.6千米,就是长陵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是重檐歇山式建筑,正方形,四周劈门,高约三丈,建于宣德十年(1435年)。亭内是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的神功胜德碑。碑身正面刻的是明成祖长子一一仁宗朱高炽撰写德神功胜德碑文,碑文有3000多字。碑的反面刻有的是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清高宗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具体记述了长陵,水陵,定陵,思陵几座陵墓的残缺状况。碑东侧刻有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碑西侧刻有嘉庆九年(公元1820xx年),清仁宗论述明
16、亡国的教训得失。长陵的神功胜德碑是十三陵唯一刻有碑文的陵碑,其他各陵碑都均没有刻字。 碑亭四隅各立一座高10.81米的汉白玉华表。这四座华表为墓前标志,也是附属碑亭的装饰性建筑。 大宫门后的大道叫神道,又称陵道。神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3公里,向北直达长陵陵门。在碑亭北侧,各有一列石雕群,统称石像生。在陵墓前设置石像生的仪制始于秦汉,以象征死者生前仪卫。此后历代君王沿用不绝,只是神兽形象和数量有所不同。 (石像生) 明十三陵的石像生沿用明孝陵的规制,但增加了4尊功臣像。长陵石像生以一对石望柱开头,其后800米的神道上排列有石兽12对,石人6对。石兽每种两对,狮子,獬豸(xiezhi),骆驼,
17、麒麟,马,象,各四匹,两卧两立分左右排列在神道两侧。石狮的形象威猛雄壮,凛然不行侵害。陵前置狮子为镇物,用以驱区避邪;獬豸是传奇中象征公正正义的神兽,它被认为能辨曲直”,有触不直者”的力量,在此也起着爱护帝王的作用。骆驼为沙漠之舟,象征运输。大象聪慧温柔,力大无比,象征祥瑞,且帝王生前仪仗也多用大象。麒麟,是传奇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如有麒麟消失,则是帝王有圣德,天下太平的象征。在神道上设置麒麟有歌功颂德之意。石马多被置于陵墓前,缘由是皇帝生前仪仗中必有仗马。石人6对,文臣,武臣,勋臣各四人,分别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各级官员,将军和有功之臣。这些石声像建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 (棂星门) 石声
18、像的北端是一座玲珑别致的棂星门。古人认为圣殿之有棂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故用棂星命名的门成为一种象征,比作天宫之门。此处棂星门为三开间,门上中间各饰有火焰珠宝,因此又俗称火焰牌坊”,也叫龙风门。 对于十三邀心得体会范本五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马上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2023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利的土地,预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许多地方,但是都不胜利,开头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
19、“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急!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终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四周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今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消耗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头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最终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间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始终到 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连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掩埋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很
20、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展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开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掩埋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缘由很简洁,明太祖朱元璋由于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固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其次个皇帝建文帝,由于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
21、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大事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肯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到达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致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家建筑的特点。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
22、,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由于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任凭进入的地方,严峻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 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 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反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
23、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具体记录了陵墓的破损状况。碑身的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缘由。 过了碑亭,我们连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觉在神路两侧,都有许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根据先卧后立的挨次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表达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特别大,雕刻的都特别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三 心得体会 范本 观后感 5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