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跋傅给事帖》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游《跋傅给事帖》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陆游跋傅给事帖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陆游跋傅给事帖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爵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卒能使虏消沮退缩,自遣行人请盟。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选自古文鉴赏辞典南宋陆游)(解释)傅给(j)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翊(y)戴:辅佐拥护。丑裔:对金人的蔑称。蔑如:浅薄缺乏道。消沮(j):失败。和戎:这里是对敌屈服的意思。任务一: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期_(2)卒
2、_(3)会_(4)复_任务二:小舟找到了对本文的评论文字“描叙简洁传神,谈论旗帜鲜亮,抒情爱憎清楚”,但他还是一知半解,请你结合原文,帮忙他赏析以下句子的精妙之处。(1)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2)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任务三:小舟有个疑问: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类似,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为他解惑。参考答案:任务一期许终正赶上再任务二(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一辈爱国士大夫因金兵入侵,生灵涂炭的忧心如焚和痛不欲生(刚毅与沉痛),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2)运用感慨句来抒情谈论,写
3、出因国土沦落抱恨而死的仁人志士之多,表达出陆游的极度愤懑。任务三跋傅给事帖文中句子的意思是:那些志士仁人已经过世了,那么还有谁再可以作为自己精神的典范与抱负的寄予呢?陆游在文中暗寓“朝中无人”之悲,只能在傅崧卿这位爱国前辈的遗文中,寻找爱国情感的共鸣,寄予了报国无门的愤慨。(充分表达了陆游抗敌御侮的政治理想。)岳阳楼记文中此句意思是说,(假如)没有这些古仁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范仲淹表达了要像古仁人那样,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先忧后乐”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解析】任务一此题考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力量。平常留意多积存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
4、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期,一词多义,期许。卒,一词多义,终。会,本义,正赶上。复,本义,再。做题时要结合语境,仔细分析,确认词义。任务二此题考察赏析句子。(1)“或裂眦嚼齿”“流涕痛哭”是对士大夫们的外貌、神态描写。联系“相与言及国事”的语境可知,士大夫们的这种外貌和神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他们由于金人入侵中原,山河沦丧,人民受难而内心忧愤,痛不欲生的感情。“裂眦嚼齿”与“流涕痛哭”刻画细致深入,极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犹如亲见。(2)“哉”是一个句末语气词,表反诘,相当于“吗”。意为:志士仁人怀埋怨愤而死的可以计数吗!这是一个感慨句,表现了由于山河
5、沦丧,国民受难而忧愤至死的仁人志士之多。反诘的语气,也表现了内心的愤懑之情。任务三此题考察比拟阅读。本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意为:假如死者可以复活,我和谁一道呢?这里说的死者是前文提到的“仁人志士”,死者固然不行以复活,那么就没有一道为了恢复中原故国而奔跑呼号的人了。示意了当前的朝廷里都是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之人,无心恢复中原。只能在傅崧卿这位爱国前辈的遗文寄予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查找爱国情感的共鸣了。这句话既表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决心,与表现了欲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为: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这里说的“斯人”指的是古仁人,这些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心系在家国天下,“吾谁与归”表现了与古仁人有着同样的政治理想,同样具有“先忧后乐”“苦已为人”的高尚情怀。参考译文:绍兴初年,我刚刚长成儿童。亲眼观察当时士大夫们一起谈论国事,有人生气到了极点,有人痛哭流涕。人人都期许能为了辅佐拥护王室而杀身成仁。即使金人气焰嚣张,也把他们看作是浅薄缺乏道,最终肯定能让他们失败退缩,自己派遣使者来恳求和好。正赶上丞相秦桧当权,掠夺他人的功绩作为自己的功绩,转变恢复中原的策略为对敌屈服,不再是诸位士大夫当时的意愿了。志士仁人怀埋怨愤而死的可以计数吗!现在看傅给事写给吕尚书的遗书,假如死者可以复活,我和谁一道呢?嘉定二年七月癸丑日陆某恭谨的登记来(这份心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