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docx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8篇)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减数的概念;能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模拟出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通过观看图片、动画,提高识图、绘图力量以及比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减数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模拟减数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有丝各时期的特点并播放有丝多媒体课件,教师
2、总结出有丝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安排到两个子细胞中。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一样。 Ppt展现三口之家的图片,图示有性生殖的过程。设疑: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6条(23对),由学生尝试把图中受精卵、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状况标出。 学生思索后答复,教师归纳:生物体是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需削减一半,即通过减数而非有丝。 (二)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减数的相关信息(以精子的生成为例)。 问题:减数的概念,场所和结果;产生精子的原始细胞即特点。 学生答复,教师总结。之后连续设疑:精原细胞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削减一半的
3、?又是削减了怎样的一半?学生依据有丝的学问发表自己的猜测。 教师确定学生的猜测,动画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 设疑:减数是怎样进展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削减的呢?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看分析减数次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了解染色体数量和DNA含量变化状况。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次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3.动画演示:减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后期
4、同源体分别。 提问:减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别状况?学生总结归纳表述。 4.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缘由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削减了怎样的一半?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展减数其次次?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学生
5、猜测减数其次次。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提问: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征与精原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精子寿命很短?精子还能再吗? 总结:精子形成需要经过变形,丢弃大量细胞质,仅保存了细胞核和极少量细胞质,所以精子寿命短,精子不再,因此减数无细胞周期。 7.再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过程:提问:减数两次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三)动手体验,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减数全过程,加深对减数过程的理解。 之后提问:什么是减数?学生分析进展减数的生物、细胞、时期、过程、结果,从而总结出减数的概念。 (四)小结作业,课外
6、延长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课下请学生归纳形成配子的细胞(减数)的过程与特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诞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根底上 2、说诞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 3、认同细胞是根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 1、细胞是根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 2、说诞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争论教学、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心情 (二)、引入新课: 问题: 1、病毒是不是生物? 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许多生命的根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 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
7、胞里面复制? (三)、问题争论: 1、扫瞄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 2、组织学生进展思索争论并答复教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构造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诞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根本特征。细胞的任何一局部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力量,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展小组争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特征。学生自学资料并思索争论 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 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 实例
8、三:缩手反响的构造根底,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 小结:细胞是生命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根底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 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 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构造层次与动物的区分 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构造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靠,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严密联系相互协作成为一个整体。 七、本节小结: 一
9、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构造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八、教学反思: 1、内容熟识,能抓住重难点,条理清楚 2、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说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各种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4.理解孟德尔获得胜利的缘由。 【学习重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归纳自由组合定律。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3.探讨孟德尔试验的胜利之处 【学法指导】 结合教材“本节聚焦”
10、有关问题,运用分析归纳法根据孟德尔的探究过程挨次来构建学问框架。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分析总结,削枝强干,突出重点,在探究过程中思索、领悟科学的方法。 【预习导学】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过程(用遗传图解表示) 2.现象 (1)F1全为。 (2)F2中消失了不同性状之间的。 (3)F2中四种表现型的分别比为。 3.分析 (1)孟德尔讨论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有哪些?数量比例如何? (3)F2中的纯合子共占多少?每种表现型中纯合子又占多少? (4)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与一对相对性状试验的数量关系有联系吗?关系如何? 二对
11、自由组合现象的分析 (一)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掌握; 2.F1产生配子时,彼此分别,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种:,且数目相等。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二)验证试验 1.过程:亲本: 遗传图解: 猜测结果: 试验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 三自由组合定律及孟德尔获得胜利的缘由 (一)自由组合定律 1.掌握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别和组合是。 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能简述氨基酸的构造特点;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比照观看几种氨基酸的构造,思
12、索争论后得出氨基酸的构造通式,提高观看分析力量。 2.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猎取形象的、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担当者,树立构造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构造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 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构造多样性的缘由。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设问:电影中的仆人公是谁?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接着,ppt展现两组图片:(1)黑寡妇蜘蛛的图片,黑寡妇蜘蛛由于它蛛丝中的“蛛丝蛋白”,使得它的蛛丝的强度特别的高。(2)荧光水母的图片
13、,荧光水母由于它体内的“荧光蛋白”,使得它能发出漂亮的荧光。 问: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应当不难发觉这些奇妙的生命现象是由谁来担当的?蛋白质有什么样的构造?它又有哪些功能呢?(引出课题)。 (过渡)讨论说明蛋白质的构造是简单的,可是这种简单的分子却是由一些构造简洁的氨基酸分子作为根本单位所构成。所以熟悉蛋白质的构造,首先就必需了解氨基酸的构造。 (二)资料分析,探究氨基酸的通式 PPT上展现拥有4种氨基酸,让学生思索争论如下问题: (1)四种氨基酸都由哪些元素组成?有什么共同特点?区分是什么? (2)假如将各氨基酸的不同局部用字母R表示(R),尝试归纳氨基酸的通式。 提示:每种氨基酸都由C、H、O、
14、N四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共同点);R基不同(不同点)。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学生尝试在纸上书写。并请学生评价演板的两位同学尝试写出的氨基酸的构造通式,教师最终总结,并针对错误进展说明。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氨基酸的构造,但是由氨基酸作为根本单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 (三)动手操作,演示蛋白质的形成 用角色扮演法让一组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尝试怎样才能连接起来。学生会很简单想到“手拉手”。 提问: (1)描述氨基酸分子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2)有没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总结出“肽键”)。 (3
15、)虽然和手牵手有相像的”地方,但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总结出这种“相互连接”称为“脱水缩合”)。 (4)这是不是一种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5)二肽还能连续进展“脱水缩合”吗?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肽”、“多肽”、“肽链”,以及一条肽链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和“氨基酸数”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用表格的形式)。 创设情景:观看蛋白质形成的flash动画。 课件展现:胰岛素的空间构造。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过渡)展现一些常见蛋白质的构造图片,指出这些蛋白质能形成肯定的空间构造,并指诞生物界中蛋白质的种类有10101012种,可是构成这些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约
16、20种,这些氨基酸是怎样形成数量如此多的蛋白质分子呢? (四)合作探究,深度理解蛋白质多样性的缘由 活动:将学生分成每6人一组,请其中一组的同学到台上来扮演氨基酸,其它组同学相互争论,是什么缘由导致了蛋白质分子构造的多样性,请2组学生代表发表蛋白质分子多样的缘由。 评价并总结:构造多样性的缘由(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挨次变化多端;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空间构造千差万别。) (五)稳固新知,归纳总结概念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概念图。 (六)作业拓展 课后调查资料:科学上第一个人工蛋白质的诞生和“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规划”的讨论进展及成就。 四、板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担当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必修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