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篇).docx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计划(8篇)高一物理教学规划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教学规划篇一 本章是高中力学根底,等效思想,平行四边形定则既是这一章的重点,又是难点。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根底,同时,平行四边形的验证过程,对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材是通过演示试验说明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代替性质,比拟直观,简单承受。而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提水、拉伸弹簧等等),可以使学生对等效代替思想有更深入的体验。 教材中对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得出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试验方案,以探究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查找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最终发觉
2、结论。通过分小组探究、相互沟通的形式进展教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把握学问,而且培育力量,领悟科学讨论的魅力和精华之所在。 对力的概念,初中教科书中只给出力的作用效果,没有给出力的定义,更没有给出矢量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习惯于代数运算的学生,在承受矢量运算时有肯定的困难,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纳不同的教学模式,依据问题情景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教学中要留意标准性,但不必操之过急,本节课的教学选用探究与验证相结合的模式。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动身,留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
3、注意学问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承受,很难从多方面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表达新课程所提倡的崭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在教法上,实行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展简洁的试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试验探究的过程。 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教学,培育学生共同协作、相互沟通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养成擅长观看现象、大胆提出问题、敢于猜测和假设的科学修养;提高学生制定规划、进展简洁的试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力量;使学生体会试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学问与技能 1、把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根本规律。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
4、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推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状况,把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学问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试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物理思维力量和科学态度、观看力量、分析力量、协作力量、创新思维力量、表达力量。 3、培育学生设计试验、观看试验现象、探究规律、归纳总结的讨论问题的方法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的物理思维力量和科学讨论的态度。 2、培育学生喜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3
5、、培育学生合作、沟通、互助的精神。 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觉与深刻的理解。 难点:试验的设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觉;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对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的真正理解与敏捷运用。 1、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让学生体会并接纳等效观点,从而得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实践体验,试验探究,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演示用器材:钩码1只(系上细绳套两根),演示弹簧秤2只,粗大的橡皮条(可用很多小橡皮条组合而成)1根,教学用圆规1只、尺子1根 学生用器材:按小组:木板1块;白纸1张;图钉5枚;橡皮条1根;细绳2根(两端做好套);弹簧秤2个;铅
6、笔1只;量角器1只;三角尺1-2只;圆规1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表现,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也知道了如何对物体进展受力分析。那么,当物体的受力状况比拟简单时,是否存在简化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现在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请两位同学一起提着一个水桶。 提出问题:他们对水桶施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 教师一个人提着水桶。 等效思维方法,是科学讨论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刚刚的问题,就是让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来等效替代几个力的共同作用。 追问:刚刚这一个力真的等效替代了原来两个力的作用了吗?有什么依据? 分析答复:受力f1和f
7、2。 学生答复:让一位大同学去提。 分析答复:力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与力f产生的效果一样,即均提起了水桶。 创设情境 引导启发 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是发觉力的合成法则的前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假如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即使完成了后面的教学,学生对为什么要进展力的合成、为什么可以进展力的合成、怎样进展力的合成等等问题的理解都是模糊的。所以,等效思想需反复强调,以使之深入人心。 进展新课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一样,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8、规律是怎样的? (一)提出问题 【设置陷阱】:假如两个同学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一个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 【质疑】:你怎么知道?有科学依据吗?凭直觉得出结论,像亚里士多德了吧?若是伽利略会怎么做! 【演示1】:用两只演示用弹簧秤(这是两个同学的手),通过两个细绳差不多竖直地提起一个钩码(这是水桶),让学生读数,再用一个弹簧秤提起钩码,让学生读数,结果根本验证了合力等于分力大小之和。 提问:两个同学在提水时手臂是这样竖直的吗? 【演示2】:让两个提钩码的弹簧秤有肯定的夹角 发觉:合力大小不等于分力大小之和,而且随着两个分力的夹角增大,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与合力大小的差距越来
9、越大!这是为什么? 在黑板上从同一点动身大致画出两个分力及一个合力的方向 【点评】:对于标量:例如两个物体,质量都是20kg,求总质量只要相加就行,等于40kg;但对于矢量:它们除了有大小之外,还有方向:例如两个力,当它们的方向互成某一角度时,求合力就没那么简洁了! 【过渡引导】:今日任务完成了吗?伽利略反对了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观点后,还想到了什么?还做了哪些?我们刚刚反对了合力等于分力之和的观点后,你还想到什么?还想做些什么? 【鼓舞】:提得很好!力是矢量,我们能否同时考虑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以及方向间的关系?今日我们就来直接体验一下科学探究的过程:先从最简洁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0、开头讨论。 (二)探究过程(分小组进展) 1、提出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跟分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2、猜测与假设:同学们猜想一下合力和分力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3、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 对学生的积极性赐予鼓舞,对各方案中的不成熟方面赐予说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赐予充分的确定 【引导学生渐渐靠近可行性试验的参考思路】 刚刚我们随便地画了个合力与分力的草图,称不上力的示意图,更谈不上力的图示,可是,要想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应当怎样做? 在哪里画? 怎样做试验才能直接读取分力及合力大小的数据并且直接把这些力照实地画到白纸上去?(将水桶、弹簧秤等都处于一个竖直面上?学生可能提出各种方案,教
11、师一一作出评价,例如将挂水桶的绳子绕过定滑轮后沿水平方向,然后分别用一只弹簧秤和两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住)在没有定滑轮的状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吗?提示按现有器材如何设计试验,强调依据现有器材进展设计会表达一种实际工作力量,至于现有条件缺乏的状况下,若能利用其它器材进展替代来进展试验,则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敏捷性与力量了。(水桶可以用橡皮条替代) 4、进展试验并收集数据: 可在学生画出各力的图示后告一段落。 5、分析数据、进一步猜测、得出结论: 若有困难则进展引导或示意:力是矢量,我们进展的是矢量的合成,我们曾学过哪些矢量的合成?我们学过哪些矢量? 分组活动:各自画图进展验证(要求三力画实
12、线、帮助线画虚线) 综合分析:让某一大组局部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比照在夹角接近的状况下结果有什么相像之处和区分,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再让其他组各派一两个小组汇报,比照在夹角较大的状况下结果有什么相像之处和区分,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归纳得出结论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就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适用条件 是否任何状况下,物体所受各力都可合成? 2、动态分析 当两个分力的大小肯定,而夹角变大或变小时,合力大小会怎样变化?其变化范围是怎样的? 得出结论:夹角越小
13、,合力越大,当夹角为0时,合力有最大值fmaxf1f2; 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当夹角为180时,合力有最小值fminf1f2 即f1f2f1f2 3、例题: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要求: 先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能否用计算法求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归纳】:求合力的方法有作图法、计算法。在一些角度特别的问题中计算法较便利。 【提示】:要留意到力是矢量,求大小的同时,还要写出方向,如何表达方向?(一般可用合力与某分力的夹角来表示) 4、多力合成问题规律的拓展应用: 提问:怎样求三个力的合力?多个力呢? 提问:这依据什么? 结合初中学习的学问归
14、纳总结 、当f1、f2同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和,ff1f2,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一样; 、当f1、f2反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差,ff1f2,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一样。 一般答复:400n; 可能答复:小于400n 学生答复:做试验 不是 学生观看分析 学生答复 学生:很想知道合力跟分力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分组争论: 学生汇报: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试验参考方案设计 试验目的讨论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的关系。 试验原理 依据共点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一样。 试验器材图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 个) 、三角板。 试验步骤 在同
15、一个图中画两个分力及合力的精确图示 白纸上 熟悉试验器材 归纳试验步骤 了解留意事项 制订详细的操作方案 为了分析合成状况随夹角大小的变化,按夹角不同分三大组: 第一组3060、其次组6090、第三组90120 用铅笔记录和画图。 分小组分析处理,尝试依据白纸上所画的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图示进展探究:合力与两个分力间有什么几何关系? 学生:位移的合成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67有关内容,了解了共点力概念,知道力的合成法则适用于共点力问题 学生比照各组夹角大小不怜悯况下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的关系 练习 学生:先求某两个的合力,再 学生:由于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等效替代那两个力,所以三个力等效成两个力,接着,再
16、将这两个力等效成一个力,这就是原先三个力的合力。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的合成也是一样的道理 归纳总结 习旧引新 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讨论一节中曾介绍了伽利略的科学讨论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时机,就应当进一步渗透这些讨论方法,以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实践力量与科学素养。 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强化学生对矢量与标量有本质区分的熟悉,还可以产生悬念,学生急于想知道:两力的合成毕竟应怎样进展?有了悬疑,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会产生探求真知的强大动力。这一悬念的创设在学生的大脑里马上产生了撞击,思维被快速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引发思索 启发思路 若猜测不出可能的关系
17、,也可先进展探究,科学讨论过程不肯定按死板的模式进展。 尽量先让学生提出,真有困难时,可引导学生渐渐靠近可行的试验方案 通过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根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制定方案的力量。通过方案的汇报沟通,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才智的力气,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培育学生的试验设计力量。 实际操作 学生动手 教师指导 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共同协作、相互沟通的品质和动手操作力量。 通过示意的手段,使学生发觉规律,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在课堂时间有限的状况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归纳争论
18、总结分析 学习新知 理解识记 体会分析依据 理解等效原理 思索争论 稳固新知 通过多力合成问题的分析,再一次强化力的合成中涉及的等效替代思想,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力的合成规律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要讨论方法等效思维方法的领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觉,力的合成一般不能象标量那样可以用简洁的加减法进展运算(同始终线上的力的合成除外),通过探究,我们发觉力的合成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进展,其实,这一运算法则也是全部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因此大家要重视理解,学以致用。1、合力 分力 共点力,力的合成; 2、思维方法-等效替代; 3、过程试验探究过程; 4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
19、边形定则。 培育学生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布置作业 1、承前启后的问题 小试验演示:一根细绳能竖直挂起一个重物:用两根同样质地的细绳代替它,并渐渐增大夹角,当夹角到达肯定大小时,绳断。 课后思索:为什么绳断?是两根绳子不如一根绳子吗?是长的先断还是短的先断?为什么?课外讨论一下。 2、课后作业: 问题与练习2、3、4 观看、奇怪 思索 通过这一小试验,再一次让学生感悟到合力不肯定比分力大,合力的大小跟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有亲密的关系。同时,也为下一节力的分解预设了一个值得讨论的活的题材。 九、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 一、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二、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于共点力) 1、两个力的
20、合力 大小:f1f2f1f2 方向:180 2、多个力的合力 高一物理教学规划第一学期 高一物理教学规划篇二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一般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的要求,改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良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握物理学科的根本特点,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社会的亲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学问内容还是从讨论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肯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
21、师要急躁地帮忙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育和爱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试验教学,培育学生观看与试验的根本素养。其次要留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识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安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根底。在“学问与技能”维度,要依据学问的内在规律联系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受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试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讨论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
22、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学生有时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论、沟通、合作,逐步形成肯定的自主学习力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留意进展学生对科学的奇怪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清,鼓舞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育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1、能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展。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展是新课程的灵魂。教师不但要依据不同学生的志趣和专长,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选修模块,而且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根底和认知力量,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纳敏捷多样的方法进展分层教学和分类推动。既要利用新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优秀学生的自主学习供应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教学计划 第一 学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