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总结工程地质实习心得(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总结工程地质实习心得(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总结工程地质实习心得(7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总结工程地质实习心得(7篇)描写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总结一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像,是土地劣化演化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快速流失,最终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快,其中广西碳酸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淡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花江大峡谷地区也与此类似,治理石漠化当务之急! (2)成因机理
2、一、花江大峡谷区域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力量强,成土过程缓慢。据资料显示,每形成1cm厚的风化土层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00年,较非岩溶区慢1o80倍,这是西南岩溶山区土层浅薄、易消失石漠化的客观背景条件和根本缘由。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构造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存。西南岩溶山区地表坎坷破裂,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构造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类活动扰动的激发下,使大片岩溶山地变成石漠化。 三、岩溶山区特别的土体剖面构造加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岩溶山区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层(过渡层),在基质碳酸盐母岩和上层土壤之间,存在着软硬明显不同的界面,使岩土之间的粘着力与亲和力大为降
3、低,一遇降雨激发便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响。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300mm,暴雨集中在春季(约占4o)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积坡耕地的中耕播种季节,农作物(玉米、油菜、绿肥等)正处于幼苗阶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掩盖,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进展。 五、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多,土地负荷压力大。西南岩溶山区是少数民族聚拢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增长快、密度大,加上素养低,使西南岩溶山区陷人人口增加一过度开垦一土壤侵蚀性退化一石漠化扩展一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六、对土地掠夺式经营,耕种方式落后。乱砍滥伐、滥垦滥耕
4、、铲草皮、挖树根、烧秸秆等在山区常常发生,对土地掠夺式经营造成了严峻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种方式水分环比泥沙环比山地石率环比西南岩溶山区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纳落后的顺坡耕种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实行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层厚度;二是实行林农混种的方式,实行以耕代抚;三是实行兴修蓄水池方式,保证林竹生长供水需要;四是实行封山禁牧的方式,制止人畜践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土壤改进、施肥,促进林竹生长。四、多部门联动。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贫困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群众的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立,仅靠林业部门一家的努力难以到达效果
5、。因此,政府把林业、国土、财政、农业、粮食、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的力气进展整合,实现多部门联动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林下种草。结合当地重点进展以花椒为种植的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区开展林下种状况下,种草养畜,增加了农户收入,调动了广阔群众石漠化综合治理积极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该区域的石漠化治理区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区,要投入较大力度。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建立。岩溶区群众生产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长期随便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缘由之一,也是治理的难点之一。 (4)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当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到达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供
6、应了一个难得的熬炼时机。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稳固了自己的理论学问,而且极大的熬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力量。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观赏了_秀美的自然风光,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把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讨论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学问应用与实践力量。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特别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漂亮的自然风光,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特别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觉_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
7、土流失严峻,土壤干旱贫瘠,岩石暴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_自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花江大峡谷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信任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花江大峡谷的自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才智,让自然爱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进展,造福人类。 描写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总结二 为了将根底理论学问与课外实践研讨相结合,在20xx年11月5日至20xx年11月7日,我跟随我们工程地质的授课教师周德泉教授进展了为其三天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桥梁一班和二班60余
8、名同学在周教授的带着下先后走过了南郊公园湘江西岸,远眺毛主席雕像近观泥质砾岩,领会着湘江长沙段的地质历史演化。 而后攀爬了河西的岳麓山巅,其间经正门云麓宫鸟语林黄兴墓白鹤泉爱晚亭,了解了产状三要素的倾向走向倾角的含义,知晓了沉积层、断层面的概念以及地下水的分类。而第三天下起的蒙蒙细雨也没能阻挡我们查找探求的脚步,和着雨声我们走遍了动物园和石燕湖的沿线,看遍了单斜构造向斜构造的沉积岩风情。最终我们还参观了刚刚建成的湖南地质博物馆新馆,感受着展览大厅的众多岩石带给我们的震撼。 从教师的讲解中我知道了长沙的地质演化历史,也懂得了湘江这一河流的地质作用对周边的影响。但在这之前,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解仅限于
9、书本上那一行行枯燥的文字,可以说,真正是在实习的时候才最终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学问把握理解并且运用起来。由此可见,真知出于实践。而我们的课程实习也是多么有必要开展的。 这次的实习,除开学问的把握熟识,我还从教师那学会了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依据教师的分析形成了一种看到节点后的思索规律。 仪器是罗盘,我们这次的实习主要是用它来测量岩层的产状:倾向走向和倾角。三种要素的测量都是通过所测角度来表示的。一开头我始终没搞清晰哪种是定住圆柱形水泡,哪种是定圆形的水泡,而读数时读哪根也没分清,另外测量不同的东西罗盘放置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和同学争辩,询问教师,最终在车开走之前最终把它的使用搞清了。测倾向是垂
10、直测量面竖着放,测走向也是垂直测量面只是是横着放,而倾角特别一点,需要把罗盘那个盒子上下面保持90度然后把上部贴着测量面来进展测量。在这里教师还告知我们一个小技巧,当测量面不平的时候还可以把实习日记贴在测量面上保持面的水平。就这样,到实习最终,我已经能娴熟的使用罗盘进展测定了。 而那种面对对象便能开头进展一系列分析则始于教师的仔细介绍,从实习日记的记录中,我发觉教师每次讲解一个点,都会分析那个点的植被以及岩层的分布状况,还有岩层的岩性,构造,岩层和边坡的产状中的倾向走向,并且通过分析岩层和边坡的走向或倾向关系来推断该处的稳定性,假如是走向或者倾向是一样的,那么明显该处事极不稳定的,而假如两者的
11、走向或倾向是斜交关系,则证明白该处岩层稳定,适合开挖。于是每看到一个点,我便会沿着岩层的分布、岩性、构造、产状和稳定性来依次进展分析。这样,对地质学问的讨论就显得更为透彻了。 这次难得的实习,在学到许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我许多缺乏。如对课本学问的无印象,表达在教师在讲解中蹦出的好多名词我竟然都写错甚至不知道写。如砂质砾岩中的“砂”字我从头到尾就写成了“沙”字,到后来写实习报告查阅书本时才发觉了其中的错误。还有“上层潜水”就始终没反映过来那个潜字如何写。另外一反面也有课本学问的不连贯还有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地质现象无观看。丁字镇处出产着长沙极少的岩浆岩作为一个望城人的我竟然始终不知道,平常生活实在
12、缺少留心观看。这些以后都要多加留意才好! 另外关于实习,我也有一点自己的小想法。第一,我觉得实习的地点选择过于狭义,可能是都在长沙市内没有出去看看的缘由吧。长沙的地质方面可以说还是相对匮乏的,岩石三大类中只有沉积岩和岩浆岩,而且我们实习所看到几乎大局部都是沉积岩,隧道专业的同学还去了丁字湾讨论花岗岩,我们桥梁专业的视野却只停留在了长沙市区的沉积岩。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大围山这些地方甚至走得更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追求不是吗?其次,我觉得实习的时间是不是能略微长一些,经过实践,我们发觉了野外实习的确比单纯的课程教学要更能让人有宽度和广度的吸纳学问,也能激起相当一局部同学对地质
13、的兴趣。如此,实习时间延长更有利于学问的猎取和课程的推广不是吗? 我坚信着,知行合一,定会把学习的境地推到圆满。这次的实习,我真的学到了许多许多。真心的盼望能在多来几次。以后的日子,我也会更好的学习地质,由于,我发觉,学习地质,原来是一件如此美妙的事情。 描写地质实习心得体会总结三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
14、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
15、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 (一)组织形式 以班为单位进行。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安全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 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钢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 下午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16、;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 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 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任务完成情况 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第二章1(2011-12-2612:29:02) 一、昆明西山地区 1、普渡河西山大断裂 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断面对东倾斜,走向近南北,倾角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
17、龙门等山地地貌景观。该断层掌握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进展。受该大断裂的影响,使昆明西山地区南濒断陷湖泊滇池,三面环山。(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气候温柔,夏无酷暑,冬不寒冷,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疆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正是在普渡河西山大断裂的作用下形成的这一特别地貌特征为昆明市供应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2、滇池龙门地质现象 沿线观看到的是西山石炭纪至二叠纪地层剖面,以及物理风化作用和负荷地质作用形成的倒石堆现象,出
18、露地层由老至新有: 泥盆纪上统 宰格组:上部为灰色燧石灰岩,下部为灰色至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厚324m。 石炭纪下统 大塘组: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夹厚层状灰岩,底部为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厚12.5m。 石炭纪中统 威宁组:为灰白色中至厚层状灰岩,中部夹角砾状灰岩。与大塘组整合接触,厚112m。 二叠纪下统 倒石头组: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砂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粘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厚9m。 栖霞组:为浅灰、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虎斑状白云质灰岩,含丰富的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厚123m。 茅口组:上部为灰至灰白色中
19、到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层状灰岩与灰色虎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含珊瑚化石;下部为灰色厚层状不规章虎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霞组整合接触,厚276m。 二叠纪上统 峨眉山组:上部为黑绿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局部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到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厚600m。 3、西山小石林 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溶蚀形成岩溶地貌(kast地貌)。岩溶地貌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二、武定地区 1、五孔桥 通过观看辉绿岩和三叠纪舍资组的接触,下为灰绿色辉绿岩,上为三叠纪舍资组褐黄色砾石层,为
20、含砾砂岩、砂岩及粉砂岩。二者接触面特征: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5100m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风化粘土层。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现象。从以上特征可看出存在沉积连续且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平行,故该接触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2、雷刚厂 通过观看三叠纪舍资组与寒武纪西王庙组的接触,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舍资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至浅黄紫色薄到中层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灰黄色薄至中层状含细粒、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与下伏西王庙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3、芭蕉箐铁矿 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属于文笔山鱼子甸铁矿床的
21、一局部。矿体产于泥盆纪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内,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含矿岩系为: 上覆地层鱼子甸组其次段,为灰色薄至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 鱼子甸组第一段可分五小层,主矿层为褐红至暗红色鲕状赤铁矿,厚25m不等。 下覆地层为缩头山组:黄色中至厚层状石英砂岩。 4、人民渡(狮山断层) 该断层为逆断层,走向北东南西,断层面产状3003154580,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纪汤池组和红石崖组等地层。上下盘植被不同。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断距由北向南渐渐增大。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 5、狮山石棉矿 位于
22、狮山向斜北东翼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热变质和交代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化、蛇纹岩化和石棉,所形成的石棉产状与岩层产状全都,纤维很短,开采价值不大。 6、狮山景区 狮山位于武定县城之西,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在寺庙下大路一侧,有寒武纪笻竹寺组,还有贝壳和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其内三叶虫化石极为丰富,不乏许多完整的化石,可见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寺庙后山为寒武纪沧浪铺组巨厚层砂岩组成的陡崖陡壁,陡壁上随处可见三角洲相典型沉积构造。 三、元谋地区 1、朱布超基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实习 心得体会 总结 工程地质 心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