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地理-地球运动专题经典复习课件.ppt
《2022年高三地理-地球运动专题经典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地理-地球运动专题经典复习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球运动基本规律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示意图示意图运动轴运动轴心及轨心及轨道道方向方向周期周期速度速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1)轨道为赤道(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34夹角(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日常所
2、用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为15/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黄道平面公转黄赤交角(6634)赤道平面自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1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期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二、黄赤交角
3、及影响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例、(2008江苏卷)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此时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2)与、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
4、第(2)题:图中是火星、是金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a.稳定的宇宙环境,这与火星和金星一致;b.距离太阳适中,有着适宜的温度,火星温度过低,金星温度过高;c.有着适当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金星上有着厚厚的二氧化碳,不适宜于生物呼吸;d.有着广阔的海洋,给原始生命提供了庇护所。(1)A (2)A【解析】【解析】【答案】【答案】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读地球公转到某位置时的示意图,图中虚线箭头代表地球公转轨道和方向,弧线ABC表示晨昏线。回答(1)(2)题。(1)对于A、B两点方位的描述正确是A、A位于B的东南方B、A位于B的西北方C、B位于A的西南方 D、B位
5、于A的东北方(2)承上题,如果D点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则此时A、地球公转速度大于1/日B、北京的太阳高度大于0C、东京地方时为6:00 D、上海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根据虚线箭头的指向(逆时针方向)可以确定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同时可以判定太阳在该图的右上角一侧,根据晨昏线画出夜半球后可以判定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小于1/日。确定该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后,关于A、B两地的方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D点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可知D为180经线。C点为120E,地方时为6:00,此时北京已经日出,太阳高度大于0。(1
6、)D (2)B【解析】【解析】【答案】【答案】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地球运动的意义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一、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一、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一一)时间的相关计算时间的相关计算 1.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2)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3)昼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4)夜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5)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或24点 2.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3.两类日期界线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二二)某地区纬度的计算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1
7、 1.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2.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当地纬度(只能是北半球)。3.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即与上述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三三)昼夜长短的计算昼夜长短的计算 1.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利用已知昼长计算):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2.在日照图上昼夜长短的计算根据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占所处纬线圈的比例)来计算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四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五五)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
8、公式法公式法:H=90-H=90-两地纬度差两地纬度差(或或H=90-H=90-)太阳直射点的特征(1)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2)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二、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二、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 1.1.晨昏线晨昏线(圈圈)的运动的运动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为
9、黑夜,如下图。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昏线(圈),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如下图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3)(3)总结规律总结规律 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晨昏线的摆动导致昼弧和夜弧的增加或缩短,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当晨昏线离开极点时,极点周围出现极昼或极夜,其极昼极夜范围是与晨昏线相切的那条纬线和极点之间的区域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10、,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北半球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 秋分日次年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次年春分日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 二分日
11、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时段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时段分析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三、太阳周日视运动三、太阳周日视运动1.周日视运动规律周日视运动规律 (1)(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1)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时东北升西北落,有时东南升西南落。(2)三地
12、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在甲地,有时太阳在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在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回归线以南;在丙地,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北回归线以北。2.比较下图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比较下图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四、影子问题四、影子问题(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变短正午最短正午最短变变长
13、长日落最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限长)。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4)极点极点 l 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l 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l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任何时候日影始
14、终朝南或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五、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五、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l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如下图中D折线所示。l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如下图中C折线所示。l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
15、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B。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二十一点 二十三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下图A所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每年冬至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高 地理 地球 运动 专题 经典 复习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