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中医眼科学——白涩症讲解(1).ppt
《七年制中医眼科学——白涩症讲解(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制中医眼科学——白涩症讲解(1).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制中医眼科学七年制中医眼科学白白涩症讲解涩症讲解(1)(1)跳转到第一页教学要求一 了解白涩症的病因病机二 了解白涩症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要点慨说 一 病名含义 白睛不红不肿,只是自觉患眼沙涩不爽,甚至视物昏蒙.白-不红不肿 涩沙涩不爽 又名:白睛涩痛 白眼痛 俗称害白眼2跳转到第一页二 历史沿革 诸病源候论:目涩候 从经文分析,类似于角膜干燥症.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论述较详,但未以病单独列出.包括在“白眼痛”审视瑶函白痛:首次命名为“白涩症”,选桑白皮汤作为治疗本病的主方.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第一版第一版:称为“白睛涩痛”.3跳转到第一页 三 讨论范围 本节系讨论白睛不红不肿,反感沙
2、涩昏痛的眼病.与西医眼科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视疲劳相似.眼部症状 桑白皮汤为主方 白睛疾病4跳转到第一页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第第3.4.53.4.5版版: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第第6 6版版:慢性结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视疲劳.关于病变部位 大部分学者认为:本病病变部位在白睛,属白睛疾病范畴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第第1-61-6版版 李巧凤主编.中西医临床眼科学1998年5跳转到第一页 赵建浩主编.高等医药院校选用教材中西医临床眼科学 2000年 谢学军主编.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中西医临床眼科学 2001年 也有学者认为白睛涩
3、痛的病变部位:黑睛,属黑睛疾病:1.沙涩不爽黑睛疾病,角膜上皮点状染色.2.“白”:不红也,并非指白睛.李传课主编.新编中医眼科学 1997年 6跳转到第一页 李传课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眼科学 1999年 李传课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系列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2001年 7跳转到第一页 西 医 中医 睑结膜 胞睑 球结膜 白睛 浅层点状角膜炎 角 膜 黑睛 干眼症 泪 腺 两眦 视疲劳 以眼睛干涩不舒为主要症状的病变白涩症慢性结膜炎8跳转到第一页病因病机一 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二 肺阴不足,目失濡润.三 饮食不节,嗜烟好酒,偏好炙煿辛燥,致
4、脾胃蕴积湿热,清气不升,目窍失养.四 肝肾亏损,阴血不足,目失濡养.病性 虚症 本虚标实相兼病因 阴虚 湿热 9跳转到第一页 此外,白涩症也可以由以下原因引起:1.环境污染,空气质素差.2.忽视眼部卫生,过劳目力.3.应配戴眼镜而不配戴,或配戴不合适的眼镜.4.饮食起居无规律,经常熬夜.5.久冒犯风沙烟尘等10跳转到第一页临床表现 一 自觉症状 (一)眼干涩不爽 (二)频频瞬目 (三)轻度畏光,灼热,痒11跳转到第一页 二 检查 (一)可完全没有阳性特征 (二)睑结膜/球结膜隐见淡赤血洛 (三)裂隙灯显微镜下见角膜点状浸润,荧光素染色阳性 (四)屈光不正(远视、近视、弱视、屈光参差)(五)老视
5、 (六)泪液分泌减少 12跳转到第一页诊断依据 自觉症状是诊断主要依据 一 自觉症状(眼干涩不爽、频频瞬目、轻度畏光、灼热、痒)二 检查体征 无或有结膜、角膜、屈光不正、老视、泪液分泌减少等病变相应的体征.13跳转到第一页治 疗 本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自觉症状,治疗时应以注重全身征候的辨证,给予适当的内服药是比较重要的,配合使用相应的外用药物,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一 中医辨证 (一)邪热留恋 治法:清热利肺 方药:桑白皮汤审视瑶函14跳转到第一页清肺热,利肺气 桑白皮、黄芩、菊花、旋覆花、桔梗、地骨皮滋肺阴,清伏火 玄参、麦冬利湿明目 茯苓、泽泻调和诸药 甘草桑白皮汤15跳转到第一页(二)肺阴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中医 眼科学 白涩症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