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储蓄.ppt





《消费与储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与储蓄.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消费与储蓄消费与储蓄 消费和储蓄消费和储蓄 第一节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及其经验证据1.凯恩斯内省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猜测:(i)消费取决于当期绝对收入水平,而与利率水平关系不大。(ii)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介于0和1之间。基于猜测的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述:(iii)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推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国民储蓄率将上升。2.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经验证据短期 验证结论:(i)收入高的家庭消费更多,同时收入高的家庭储蓄也更多。(ii)高收入家庭将其收入中的较大的份额用于储蓄。说明:其中,=短期证据支持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长期:验证结论:库茨涅兹的反论1869-1938年平均
2、储蓄倾向经验数据0.141899-19080.11929-19380.151894-19030.61924-19330.151889-18980.111919-19280.161884-18930.111914-19230.151879-18880.131909-19180.141874-18830.131904-19130.141869-1878APS十年期APS十年期=从18691878年十年期到19191928 年十年期,国民收 入增加了七倍多,而根据上表可知APS仅在0.11与0.16 这一狭窄范围波动,这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推论相矛盾。问题问题:为什么凯恩斯消费函数得到短期经验研究的证
3、明为什么凯恩斯消费函数得到短期经验研究的证明,但却与但却与 长期经验研究相悖长期经验研究相悖?解释解释:(i)基于家庭跨时期选择的持久收入理论。(ii)基于家庭跨时期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之迷(i)家庭只生产一种“综合商品”Q,其价格为1。基本假设:第二节第二节 家庭关于消费和储蓄的跨时期选择家庭关于消费和储蓄的跨时期选择=以实物经济为研究背景,商品Q为计价单位。(ii)家庭通过金融资产市场实现消费的跨时期选择。=通过积累债券将现在收入移至未来消费,而通过负债将未来收入 移至现在消费。(iii)家庭生活于两个时期,即时期1和时期2。(iv)家庭既没有从上一代接受资产,也没有留给下一代资产,但
4、也没有负债死亡(不会小于0 )。跨时期预算约束,收入分别为,而r代表金融债券的利率。令:家庭在时期1和时期2产出分别为则:(4.1)(4.2)(4.3)(4.4)由 等式(4.1)和(4.2)得:(4.5)再利用(4.5)将(4.3)和(4.4)结合起来得:结论:消费者在既定时期内的消费可以大于收入但不能超过其 一生的总资源。跨时期预算约束方程方程:图示:BQA说明:(i)Q点称为禀赋点,即在任何利率水平上,消费者总可 以选择禀赋点为实际消费组合点。(ii)在A点上,消费者在第一期为净借方,在第二期为净 贷方。在B点上,消费者在第一期为净贷方,在第二期为净 借方。(iii)横轴的截距代表两期产
5、量的现值。(iv)斜率的绝对值为(1+r),代表在第一期每增加一单 位消费而必须在第二期放弃的消费量。消费者偏好=跨时期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最优跨时期选择E结论1:在E点上,MRS=1+r,即 消费者对两个时期消费的选择 要使MRS等于(1+r),以保证效用最大化。=结论2:在跨时期选择中,第一期的消费不仅取决于第一期的产量,而且取决于第二期的产量,还取决于利率以及消费者的偏好。第三节第三节 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定义:持久收入=家庭在长期视界内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 平均值。假说:(i)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家庭不同年份的收入 具有波动性。(ii)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
6、的偏好。换言之,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 的消费路径,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持久收入。两时期持久收入模型=偏好:=约束:持久收入给家庭带来的跨时期预算约束同收入流波动 时跨时期约束相同。=第一时期家庭的最优消费和储蓄决策E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持久收入。当现期收入大于持久 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而现期收入小于持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收入冲击与家庭现期消费和储蓄最优决策现期消费增量和储蓄增量的表达式:(i)暂 时的现在冲击结论:在暂时冲击下,持久收入和现期消费都没有多大改变,消费者会增加或动用储蓄。(ii)持久冲击结论:在持久冲击下,持久收入的变动和冲击幅度大致相等,
7、从而消费增加(或减少),而储蓄几乎不变。(iii)预期的未来冲击结论:在预期冲击下,由于持久收入发生变化,消费者会通过调整 当前储蓄来增加或减少当前消费。持久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持久收入假说认为:(i)现期收入(Y)=持久收入()+暂时收入()(ii)现期消费所以,平均消费倾向解释:=就短期而言,收入变动主要来自暂时收入的变动,因此APC 随着Y的增加而下降。=就长期而言,收入变动主要来自持久收入的变动,因此APC 基本保持不便。第四节第四节 生命周期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假说:(i)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ii)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 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
8、最平稳的消费路径。两时期生命周期模型=偏好:一生有平稳的消费=两阶段:工作年份和退休年份=收入变动的原因:退休(工作年份收入为Y,退休年份收入为零)=图解:结论:由于人们对平稳消费的偏好,所以工作年份进行储蓄,退休 年份动用储蓄。负储蓄储蓄时间收入消费财产积累开始退休生命结束YC生命周期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生命周期假说认为:经济中的总消费既取决于家庭的财富水平,又 取决于家庭的收入水平。所以,平均消费倾向解释:=从短期来看,随着收入的增加,财富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平均 消费倾向递减。从长期来看,随着收入的增长,财富也会同比例增长,因此平均 消费倾向不变。生命周期假说的反例(i)遗产的存在(见下
9、)(ii)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即某些个体没有能力用未来收入作担保 而获得贷款,从而所能进行的最大消费只能是当期收入。)第五节第五节 利率与储蓄利率与储蓄问题:单个家庭储蓄是否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增加?答案:不能肯定。=可能性之一(图a)遗产的作用遗产的作用留下留下遗产的动机遗产的动机利他主义利他主义:人们留下遗产是因为他们关心他们的人们留下遗产是因为他们关心他们的孩子孩子,并试图通过转移收入来提高他们孩子的生并试图通过转移收入来提高他们孩子的生活水平活水平(Robert,Barro)非利他主义非利他主义:人们留下遗产是为了在他们的生命人们留下遗产是为了在他们的生命期期间影响他们孩子的行为期期间影响他
10、们孩子的行为”如果你在我活着的如果你在我活着的时候好好照顾我时候好好照顾我,我就会把钱留给你我就会把钱留给你.(Douglas Bernheim)遗产不是存心留下的遗产不是存心留下的:要保留大量资源以预备在要保留大量资源以预备在寿命比预期长很多的情况下可供使用寿命比预期长很多的情况下可供使用遗产不是为了将来的消费遗产不是为了将来的消费,而是为了它带来的财而是为了它带来的财富和威望富和威望第一期消费新预算约束旧预算约束(图a)在图(a)中,利率上升使预算线绕禀赋点旋转,减少,从而第一期储蓄增加。第一期消费新预算约束旧预算约束(图b)在图b中,利率上升使预算线绕禀赋点旋转,增加,从而第一期储蓄减少
11、。=可能性之二(图b)对两可结果的解释:利率提高对储蓄的影响利率上升净借方净贷方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对储蓄的总影响+?说明:宏观经济学通常假定一个经济系统,净借方和净贷方的收入 效应在总体水平上趋于相互抵消,所以替代效应占优势,即 利率提高,总储蓄水平将上升。第六节第六节 企业储蓄和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家庭储蓄问题1:企业储蓄决策会不会影响家庭跨时期消费选择?答案:不影响。证明:设在两时期框架下家庭从企业所获得的红利分别为(4.6)(4.7)将(4.6)和(4.7)结合起来得即(4.8)针对家庭跨时期选择而言,(4.9)(4.10)(4.11)将(4.9)、(4.10)和(4.11)结合起来可
12、得:(4.12)再将(4.8)式代入(4.12)式得:=企业储蓄决策与家庭跨时期选择问题2:企业储蓄决策会不会影响私人储蓄?答案:不会。说明:企业增加一单位储蓄,家庭必然减少一单位储蓄,从而企业 储蓄决策不会影响私人储蓄,即家庭“戳穿了企业的面纱”。4.1 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家庭家庭 基本思想: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认为家庭的消费需基本思想: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认为家庭的消费需求必须与一生收入相适应。在一生收入给定的情况下,求必须与一生收入相适应。在一生收入给定的情况下,当前消费增加,则未来消费只能减少;当前消费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则未来消费只能减少;当前消费减少,则未来消费可以增加。则未来
13、消费可以增加。分析特色:跨时期分析(短期分析、长期分析、动态分析特色:跨时期分析(短期分析、长期分析、动态 分析)分析)u家庭消费决策的预算约束家庭消费决策的预算约束单时期情况单时期情况 Y=Q+rB-1 BB-1=S=Y-C由于金融资产的存在,消费可以不同于收入。在单时由于金融资产的存在,消费可以不同于收入。在单时期,二者的关系具偶然性。期,二者的关系具偶然性。)行为假设:家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财产,第一时期的储蓄恰行为假设:家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财产,第一时期的储蓄恰好好等于第二时期动用储蓄。等于第二时期动用储蓄。家庭没有继承任何遗产家庭没有继承任何遗产(B0=0),因此因此B1B0=B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费 储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