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D打印行业研究 3D打印产业链及相关投资机会.docx
《2022年3D打印行业研究 3D打印产业链及相关投资机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3D打印行业研究 3D打印产业链及相关投资机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3D打印行业研究 3D打印产业链及相关投资机会1. 3D 打印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1.1 个性化、复杂化需求催生 3D 打印3D 打印又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是涵盖多学科的先进 制造技术。3D 打印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将三维实体变为若干个二维平面,运用粉末状金属、塑料、陶瓷、树脂等可粘 合原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整体而言,3D 打印是信息网络技 术、先进材料技术与数字制造技术的结合,制造流程横跨多个学科,涵盖机械、材料、 软件、电子、设计、计算机视觉等。 当前世界多国将
2、 3D 打印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美国时代周刊将增 材制造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增材制造是推 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科技,中国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国制造 2025等多项政策文件中提及增材制造。类比平面打印工序,3D 打印可根据三维信息生产具有功能性的产品。3D 打印可 简单理解为将传统打印中的电子文档替换为 3D 数字模型,通过专用材料进行逐层打 印,形成三维立体的产品。传统平面打印的文件仅起到信息传输、保存作用,不具备 功能性,而通过 3D 打印出的产品可实现预设功能,作为零部件直接应用于航天军工、 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类比传统的减材制造技术
3、,3D 打印具备定制化、低损耗、精密制造等优势。传 统减材制造工艺指通过设备对原材料进行车、铣、刨、钻等加工流程。相比传统减材 制造,3D 打印在设计过程中可实现定制化非标生产,生产中不需要提前准备模具,且 废料相比传统制造有所减少。此外,部分应用于精密制造领域的零件,在生产过程中 可能遇到模具无法生产、人工制造精度不足、内部构造过于复杂等因素掣肘,仅能通 过 3D 打印生产。基于上述 3D 打印特点,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为定制化和复杂结构件的生产。3D 打 印成本端对规模经济敏感程度低,并不像传统制造工艺,随着产量的提升而实现降本 增效。因此,3D 打印在盈亏平衡点之前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通常这
4、类产品至少具 备定制化或复杂程度高这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定制化产品通常生产批量较少,无法通 过传统工艺实现规模化,应用领域多为航天军工、医疗、文创教育等。复杂结构件方 面,往往通过人工或传统工艺在量产后单价仍高于 3D 打印,亦或是难以通过传统方 式生产,很难甚至无法实现生产,如部分特殊镂空件、混合金属件、具备生物相容性 可降解的人造器官等,应用领域多为航天军工、汽车、医疗等。1.2 3D 打印海外历史由来已久,国内追赶脚步渐近纵观全球 3D 打印行业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技术研发、量产应用、业务盈利三 个阶段。3D 打印诞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至今已经历了近 40 年的发展历程,主
5、要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1980 年至 1990 年为第一阶段,期间 3D 打印专利、技术、原型机先后诞生。1982 年 Charles Hull 首次提出将光学技术应用于快速成型领域,并于次年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台立体光固化成型(SLA)3D 打印原型机,被誉为 3D 打印之父,此后各类 3D 打 印技术及其原型机不断涌现。1990 至 2010 年为第二阶段,欧美逐渐形成具有影响力的 3D 打印公司,由技术 和理论的雏形过渡至 3D 打印机及产品的生产。3D Systems、Stratasys、EOS 等世界龙头企业在这一阶段先后推出 3D 打印设备,涵盖当前主流的熔融沉积成型(FDM)、 选
6、择性激光烧结(SLS)、金属激光烧结(SLM)等技术。此外,这一阶段通过 3D 打印 所生产的产品类别也不断扩大,下游应用场景随之增加。2010 年至今为第三阶段,3D 打印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兼并收购。 2012 年 Stratasys 与 Object 合并,为 3D 打印业内最大规模合并,3D System 于 2010- 2016 年先后完成对 Phenix Systems、Medical Modeling、Bot Object 等公司的收购, 美国 GE 于 2016 年收购 3D 打印巨头 Concept Laser 和 Arcam,各龙头企业在兼并重 组下业务规模迎来快
7、速发展。中国 3D 打印行业起步滞后于欧美十年左右,但近年来差距逐步缩小。中国 3D 打 印行业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上世纪 90 年代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 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在政府资金支持下启动增材制造技术研究,1995 年西安交大 成功研发 3D 打印样机,2000-2010 年间各高校先后实现 SLA、SLS、FDM、SLM 等主流 3D 打印技术零的突破。2011-2016 年间处于技术追赶阶段,3D 打印行业相关专利数 量由 2011 年的 5 个迅速攀升至 2016 年的 6564 个,技术水平逼近欧美国家。2016 年后中国涉及 3D 打印业务公司的数量激
8、增,2019 年国内 3D 打印第一股铂力特于科创 板上市,标志着中国 3D 打印行业逐步完成从技术积累到商业化的过渡。1.3 多种工艺技术类型,适配不同下游应用当前主流 3D 打印分类维度中,依照所使用的材料不同,分为金属 3D 打印与非 金属打印,并通过不同的技术特点进一步区分。金属 3D 打印由于其壁垒高、价值量 高、未来应用空间大等特点,关注度高于非金属 3D 打印。其中,金属 3D 打印中所应 用的主流技术包括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电子束熔化成型(EBM)、激光近净成型 (LENS),打印原材料多为铁、钛、镍、钢等金属粉末,多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医疗 器械等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9、;非金属 3D 打印中所应用的主流技术包括选择性激 光烧结(SLS)、光固化成型(SLA)、熔融沉积成型(FDM)、三维立体打印(3DP)、材 料喷射成型(PJ)等,多用于工业模具、文娱创意、医疗用品等非标产品制造。其中 部分技术(SLS 和 3DP)也可使用金属粉末作为原材料打印,但市场主流选材为塑料、 树脂、尼龙、陶瓷等材料,因此仍被归为非金属打印类别。对比 SLM 技术和其余技术,是理解 3D 打印分类较为便捷的方式。SLM 当前工艺 技术成熟、泛用性较高,可将 SLM 技术与其余技术对比,以理解当前主流技术。SLM 打印机器上半部分为激光器,下半部分为铺在基板上的金属粉末床,成型方式为
10、熔化 后固化成型,即通过熔化金属粉末床上的金属,冷却凝固后成型,逐层重复此操作后 打印出成品。其余金属和非金属3D打印工艺技术可视为基于SLM技术的改造和创新。金属 3D 打印: 1. EBM 技术:将上半部分激光器替换为电子束,在近真空的环境中打印,即为 EBM 技术; 2. LENS 技术:将上半部分添加金属粉末喷嘴以替代下半部分的金属粉末床,即 为 LENS 技术。非金属 3D 打印: 1. SLS 技术:将下半部分金属粉末床中添加熔点相对较低的粉末粘结剂,通过 粘结成型,即为 SLS 技术; 2. SLA 技术:将上半部分激光器替换为紫外线激光,下半部分金属粉末床替换 为液体光敏树脂池
11、,通过照射光敏树脂实现光固化成型,即为 SLA 技术; 3. FDM 技术:将上半部分激光器替换为热熔喷头,下半部分仅保留基板,通过 热熔喷头直接熔化材料并挤出成型,即为 FDM 技术; 4. 3DP 技术:将上半部分激光器替换为可喷洒、无需加热、具有黏性的粘结剂, 下半部分为材料粉末床,通过粘结粉末后成型,即为 3DP 技术; 5. PJ 技术:将上半部分激光器替换为光敏聚合性材料和紫外线灯,下半部分仅 保留基板,通过照射光敏材料实现光固化成型,即为 PJ 技术。SLM 是当前金属打印主流方案,产品性价比相对占优。通过金属 3D 打印出的产 品普遍具有优异的性能,可契合航空航天&军工、医疗等
12、行业苛刻的性能要求,但也 面临整体打印成本较高(几万至几十万不等)、成品尺寸受限、生产效率较慢的问题。 其中 SLM 打印性价比相对占优,具备高致密度、高强度、高精度、高利用率的优势, 同时成本相对 EBM 和 LENS 较低,技术发展成熟,是当前金属 3D 打印主流的解决方 案。非金属打印中,SLS、SLA 和 FDM 是当前较为常用的技术。通过非金属 3D 打印出 的产品普遍在强度、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性能方面弱于金属 3D 打印,但可满足一般 工业制造和创意品生产的需求,同时成本相对较低。SLS、SLA 和 FDM 技术在国内外 均相对成熟,打印出的产品下游需求较高,是当前较为常用的非金属
13、 3D 打印解决方 案。 SLS 工艺,具有使用材料广泛、精度高、生产效率高、无需支撑结构等优势,且 技术较为成熟。缺点方面源于粘结成型方法,成品存在空隙,力学性能较差,可能面 临再加工,且整体成本在非金属 3D 打印中相对较高。 SLA 工艺,受益于光固化成型方式,制作的产品精度较高,表面质量较优,具有 防水和耐热的优点。缺点方面则源于树脂材料自身缺陷,强度和刚度相对欠佳,生产 过程需要支撑结构。 FDM 工艺,在设备结构中无需激光器等重要零部件,设备成本低,打印速度快。 同时打印原材料为热塑性材料,对使用环境要求宽松,适用于办公室或家庭环境。但 存在印成品精度低、无法打印复杂构件等缺点,因
14、此 FDM 技术普遍被作为桌面级 3D 打印首选方案。2. 3D 打印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下游应用仍处蓝海2.1 政策助力行业高速发展政策助力行业高速发展。3D 打印技术作为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一环,得到国家层 面的充分重视,政策自 2015 年后密集出台,呈现出延续性强、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同时,从政策效果来看成效显著,主要目标均已实现,行业标准逐步完善。持续性规划为 3D 打印行业描绘发展蓝图。2015 年 2 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出台的 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 年)中首次将增材制造行业列入国 家战略层面,同年中国制造 2025中重点指出加快增材制造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 中
15、的应用,为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契机。2016 年“十三五规划”中首提增材制造,并作为高频词频繁出现在后续具体政策中,政策延续性较强。2021 年“十四五规划”中增 材制造重要性再上台阶,被列为重点任务,规划中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此 后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快速响应,上海、广东、江苏、重庆等多省市在核心政策文件中 明确增材制造在整体高端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需求和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增材制造产业链。政策成效显著,主要目标均已实现,行业标准逐步完善。目标方面,2017 年 12 月工信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提出 了到 2020 年
16、增材制造产业销售收入超过 200 亿元的行动目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增材制造市场规模达 208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30%,政策收效 良好,为后续行业发展增添信心。行业规范方面,2020 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 信部等多部门印发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 年),提出构建立足国 情、对接国际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加速行业相关标准落地。当前中国增材制造 国家标准共 30 条,其中 21 条为近 3 年内确立,逐步实现标准化,为行业发展保驾护 航。2.2 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全球 3D 打印市场空间方面,根据Wohlers Associates 202
17、2报告,2015-2021 年增材制造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19.77%,其中 2021 年全球增材制造市场规模达 152.4 亿美元,同比增速为 19.5%。预计 2025 年增材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 298 亿美 元,2021-2025 年 CAGR 约为 18.2%;在疫情掣肘消散后,叠加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 充,Wohlers 预计 2030 年增材制造市场规模将达到 853 亿美元,2021-2030 年 CAGR 约为 21.1%,2025-2030 年 CAGR 约为 23.4%。 金属增材制造将迎来高速发展。金属 3D 打印对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技术要求 普遍高于非金属 3D 打
18、印,下游的泛用性弱于非金属 3D 打印。近年来随金属 3D 打印 技术不断优化,产品质量趋近甚至超过传统制造工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SmarTech Analysis 数据显示 2019 年全球金属增材制造市场规模为 33 亿美元,预计未来将延 续高增速态势,到 2024 年市场规模将扩张至 110 亿美元,2019-2024 年 CAGR 高达 27.2%,显著快于Wohlers 预计的增材制造行业整体增速(2021-2030 年 CAGR 约为 21.1%)。从细分项占比来看,根据 Wohlers 显示的 2021 年数据,细分产品规模中 3D 打印 服务、3D 打印设备和 3D 打印原材
19、料分别占比 40.9%、22.4%和 17.1%,市场规模分别 为 62.3、34.1 和 25.9 亿美元。 从原材料市场占比来看,聚合物粉材、光敏树脂、聚合物丝材和金属材料为主要 原材料,占比分别为 34.7%、25.2%、19.9%和 18.2%,值得注意的是,聚合物粉末销 量同比增长 43.3%,超过光敏树脂成为最常用的增材制造材料,SLS、SLM 等基于粉末 床的工艺技术下游需求量有所提高。国内 3D 打印市场空间方面,Wohlers 数据显示,从增材制造设备安装量角度来 看,中国市场占全球比重约 10.6%,位列世界第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测算,2021 年国内增材制造市场规模为
20、260 亿元,同比增速 25.0%,相较 2018 年产业规模实现 翻倍。预计到 2024 年产业规模将超过 500 亿元,2021-2024 年 CAGR 将维持在 24.0% 左右,显著高于全球增长水平,国内增材制造行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未来增量空 间广阔。从国内市场结构来看,中国 3D 打印设备、3D 打印服务、3D 打印材料市场份额占 比分别为 49.5%、26.5%和 24.0%,与全球增材制造市场结构有所差异,或由于中国 3D 打印仍处发展阶段,产业链各环节分工较为模糊,往往 3D 打印设备厂商同时开展原 材料生产和下游服务业务。从国内打印材料市场结构来看,钛合金、PLA 和尼龙
21、是首选打印材料,市占率分 别为 20.2%、15.2%和 14.1%,对比全球原材料市场结构,中国在金属 3D 打印方面应 用更多,金属及合金材料共占比 40%左右,远高于国际水平,一方面源于中国在桌面 级 3D 打印设备市场需求的不足,由于桌面级设备的可选消费属性较强,国内家庭、 学校中的 3D 打印设备渗透率低于欧美,另一方面则由于欧美传统铸造、锻造业发达, 可实现高难度结构件生产,而中国在复杂结构件生产方面或较为困难,或通过 3D 打 印的方式成本优于传统工艺,因此中国在工业级金属 3D 打印方面的市场规模大于桌 面级非金属 3D 打印。考虑到工业级金属 3D 打印由于高壁垒的因素,全球
22、仅有少数公 司可实现生产原材料、制备设备、生产产品这一完整服务流程,中国金属 3D 打印行 业的重要性凸显。宏观角度而言,3D 打印行业中设备公司往往涉及到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和下游 服务业务,而专精原材料和设备零部件的企业通常 3D 打印业务占比较低。因此,通 过 3D 打印设备企业市场竞争格局观察整体行业更为合意。 国内竞争格局方面,当前国内 3D 打印设备市场较为分散。CR3 分别为国内的联 泰科技、美国的 Stratasys 和德国的 EOS 构成,合计占比约为 44.3%。国产主流设备 厂商除联泰科技外,华曙高科和铂力特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分别为 6.6%和 4.9%。 全球竞争格局方
23、面,由于桌面级 3D 打印设备单品价值量低、出货量大、参与企业众 多等因素,通常以工业级 3D 打印设备(售价高于 5000 美元)出货量占比数据观察竞 争格局。当前工业级龙头主要为美国 Stratasys 和 3D Systems,2019 年工业级出货 量分别为 16.6%和 12.8%。国内工业级非金属设备企业联泰科技和先临三维进入前十, 出货量占比分别为 2.4%和 2.0%。考虑到 3D 打印设备分类维度较为多样,既可通过原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也 可依照价值量和应用领域分为工业级和桌面级,将主要参与企业按不同维度细化分类, 可更好观测行业竞争格局。 金属 3D 打印设备多为工业级设
24、备,通常具备单品价值量高、设备及服务销售毛 利率高、出货量较低的特征。国内方面,主营为金属 3D 打印的企业营收在 1 亿元至 5 亿元左右,上市公司仅铂力特(银邦股份子公司飞而康涉及金属 3D 打印业务),除 铂力特外华曙高科、鑫精合等企业在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竞争力。海外方面,主要金属 3D 打印企业均已上市,3D Systems 营收最高,约合人民币 40 亿元。 非金属 3D 打印既有工业级也有桌面级设备,通常价值量低、设备及服务销售毛 利率低于金属设备,但出货量和公司整体营收较高。国内方面,主要企业均未上市, 多处于挂牌或一级市场融资阶段。其中创想三维是桌面级龙头,营收超过 10 亿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3D打印行业研究 3D打印产业链及相关投资机会 2022 打印 行业 研究 产业链 相关 投资 机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