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党员个人单行材料先进党员个人单行材料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党员个人单行材料先进党员个人单行材料三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先进党员个人单行材料先进党员个人单行材料三篇一、入户走访,迅速进入角色。驻村工作开始后,我持续开展入户走访,继续了解村情、民情,了解掌握所包户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抓紧时间进行入户走访,严格落实重点户两天一次,一般户一周一次,放心户一月一次的走访要求,带着感情和责任,到村民家中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惠民政策,宣传十九大精神。在一次次的入户走访,一次次的宣传教育,一次次嘘寒问暖的过程中,村民们感受到了工作队的诚意,感受到了我们是真心实意的来帮助他们,希望村民们能够切实受到教育,日子能够过得更好,这使村民们知道我们是一支干实事的队伍,所以敞开心扉信任我们,愿意把心底的话给我们讲,愿意向我们寻求帮助,愿
2、意支持工作队的工作。二、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作为一名工作队员,我始终牢记驻村工作“一个目标、两项任务、五件好事”的八项任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认真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团结、惠民政策,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上级文件和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记好学习笔记,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自己先学透彻了,再向村民群众进行宣传,用简易、通俗的“苞谷馕”式的语言教育群众,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三、夯实基础,做好稳定工作。树立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定自身政治立场,主动发声亮剑,时刻将思想和行动与上级维护社会
3、稳定工作的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积极主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组合结亲活动,坚持至少每周一次走访组合结亲户,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家里用水、用电情况,近期人口流动情况,家庭财产数量变动情况等,倾听他们的困难诉求,并及时关爱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给家庭困难的结亲对象送米面油等,支持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化肥、薄膜等生产物资,同时,亲戚家里有农忙期间缺劳动力、日常求助的琐事等问题,结亲小组也积极帮助解决,每次入户走访,都受到了亲戚们的热烈欢饮,感受到他们的真情和信任,切实发挥好组合结亲的作用。四、密切联系,做好群众工作。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倾听群众的心声,通过发放群众意见征求表、“背靠背谈话”等群
4、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入手,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使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赢取农民群众的信任。特别是在夏收、秋收时节,许多困难村民因家里劳动力不足,无法及时完成夏收、秋收任务,工作队、警务站、村干部、小队长还有下沉干部一起组成互助队,安排好时间和顺序,挨家挨户的帮助缺劳动力的家庭割玉米、掰玉米棒子、收玉米装袋,割麦子、收麦子、装车拉运,打核桃、收核桃,并且帮助村民拉运到家里面。同时,今年应上级要求成立合作社,在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打通了核桃供销渠道。驻村工作开展至今,我已跟村民群众们一起工作、生活了2年的时间,从一开始小心翼翼的摸索到现在熟
5、门熟路的开展工作,村民们从一开始不熟悉的陌生人变成了我的亲戚朋友,我深深感受到了在不懈的入户走访、宣传教育、帮扶解困下,村民们慢慢敞开心扉,我们深深的赢取了村民们的信任和欢迎,这让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带着这份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继续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整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发挥长处,加强短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做好今后的各项工作。胡文明同志自2023年3月入驻拉伯乡拖甸村委会以来,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四项工作”,以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为前提,以解决群众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的,与当地党员群众
6、同学习,同工作,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拖甸村委会帮扶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深入走访,准确掌握村情民意拖甸村位于拉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7公里。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610户,2542口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667人。胡文明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克服了高温的考验,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深入农户调查摸底,访贫问计,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足迹踏遍了拖甸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他还不时与村组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通过查村情和深入的走访调研,他不仅准确掌握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第一
7、手资料,还清楚掌握了整个村情社貌。吃透政策,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胡文明同志刚来,正赶上全省扶贫工作转入整改阶段,按照省、市、县关于“回头看”文件精神,先后进行了7次“回头看”。他先后参与了拖甸村委会易地搬迁工作存在问题的摸底调查、拖甸村卡外农户的摸底调查和托甸村精准扶贫动态调查等专项活动。胡文明与两委班子一道,及时组织广大扶贫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把握政策要点,吃透政策精神,并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九五六”贫困退出标准,严格对标对照,逐户分析研判。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进村入户摸底调查等工作任务。在调查工作中,胡文明同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脱贫目标,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
8、迁、就业创业、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查找扶贫对象是否精准,扶贫措施是否有效,资金管理是否严格,贫困退出是否真实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要求,逐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对村内建档立卡户进行核实,拟定贫困户于组内,经村内评议、村内张榜公示后无异议报乡政府,确保了全村贫困户的准确性。摸底调查结束后,他与其他队员一道不辞辛苦,认真撰写出宁蒗县拉伯乡托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调查统计表、托甸村回头看整改意见汇总、托甸村回头看统计表托甸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增减情况明细表、托甸村贫困户信息表修改等,准确掌握了拖甸村民委员会建
9、档立卡贫困户变动情况,着力降低错评率、漏评率,努力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从而确保了拖甸村委会“整改”活动不走过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谋划项目,农牧民受益非浅胡文明同志与云南省社科院驻村工作组,筹建了托甸村委会精准脱贫作战室,并以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出发点,同村班子一道,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把跑办帮扶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尽最大努力争取项目资金。胡文明与他的队友们,在确保托甸村委会贫困户1万元挂联配套资金、家庭助学基金10万等足额投入外,时刻关注并落实托甸村委会三江口、布落、两家村“灌溉用水”、托甸村委会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项目推进情况。同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资金帮助村民解决安
10、装太阳能路灯及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建设。为此,胡文明同志亲自认真撰写了安装厕所+淋浴室+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等报告。经过胡文明等同志不懈的努力,云南省社科院共落实项目资金27万元,在格落、草皮甸、古鲁甸三个村组试探性地实施了太阳能路灯项目,经评估验收后进行运营,效果十分良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用得上的好事实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认可。胡文明还直接参与了托甸村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项目方案的草拟工作。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掌握了拖甸村目前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以打造4个示范村,即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民族团结
11、进步示范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房屋固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路灯亮化工程、庭院美化工程、环境净化工程、特色产业、村民素质提升工程、基层党建创一流工程等为主的10大惠民项目。艰辛的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如今,拖甸村委会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确,农村经济有了坚实的保障。走进拖甸村,一条条宽敞的路面、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一间间整齐的民房、完善的各类公益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祥和、安康的农村新景象。牢记宗旨,展现人民公仆形象在离开昆明时,胡文明在他的日志中写道:说实在的,年逾五十,重新接受一项全新的工作,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何况是去偏僻的乡下,有那么一瞬的忐忑。但这次
12、去的地方,却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能拒绝吗?我拒绝得了吗?故乡时时象一只无形的手,牵绊着我的心,何况我的故乡还是那么落后、闭塞,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好吧,去了再说,那怕只有三分力,我会使出四分劲!就让我带着一颗诚心,一份热忱,故乡我来了!刚入村那天,看着从车上搬下的三套行李、洗漱用品,乡党委书记惊讶地说:“真住啊?”胡文明真诚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你的村民,每月要住20天以上。”从此,一住就是5个月。作为云南省社科院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胡文明同志首先认真思考了四个问题,一是省委为什么要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为主题的整改活动,二是下派驻村工作队到村做什么,三是驻村期满给党员群众留
13、下什么,四是回去收获什么。胡文明同志为了回答好这四个问题,他时刻警醒自己,驻村工作队是一面旗子、一面镜子,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胡文明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教师,他深知脱贫攻坚工作事关党群、干群关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他毫无怨言、义不容辞地投入乡村。时刻把基层党员群众的反映做为第一信号,时刻把群众满意又不满意做为标准。他时常对身边的年轻队员说,我们工作队来村是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不是来享福的,要多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改造,自觉把廉洁自律贯彻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
14、面。在“整改”工作中,胡文明同志善于宣传教育和政策落实,他不仅带头讲党课,而且在深入村组和贫困户家中时,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解释政策变动的原因及新政策要点,使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把胡文明和他的队友当成了亲人,他们的住处也成了村办公室,一天到晚总会有老百姓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小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胡文明感慨地说:“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通过驻村这几个月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有老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那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回到宁蒗,回报家乡,这是本人长久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在驻村期间,我一定严守扶
15、贫工作纪律,勇于担当,勤勉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努力完成各项扶贫攻坚工作任务,给组织和当地民众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这是胡文明同志抵达拖甸村委会后第一篇日志中的话,可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邓晓文,男,汉族,1977年8月出生,现年41岁,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7月加入中国,合阳县路井镇路苏村人,现任县人社局党委副科级组织员、办公室主任,2023年7月下派城关街道办北百坂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2023年4月到6月代理北百坂村第一书记。该同志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尤其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始终以“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鞭策自己,在驻村帮扶过程中践行“不忘初心,牢记
16、使命”,同其他驻村队员一道,在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等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充分发挥了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该同志深知要出色地完成驻村帮扶工作,务必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该同志自驻村以来,认真学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和记有关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迅速了解掌握村情,吃透北百坂村贫困状况,进入角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协助第一书记制定帮扶村年度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二、勇挑重担,不断创新该同志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2023年贫困户收入调查核实过程中,不怕麻烦,带领其他驻村队员入户调查
17、,与贫困户面对面一笔一笔进行核算,为北百坂村44户贫困户精准退出和贫困村出列奠定基础。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该同志始终在工程一线,及时协调出现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3月底担任北百坂村代理第一书记以来,建立每月两次帮扶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利用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一晚上,组织帮扶干部召开工作例会。传达各级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脱贫攻坚中心工作,有序指导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在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注重和村干部沟通和交流,有力的整合了四支力量。同时,创造性建立北百坂村党员干部微信群和“大美北百坂”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宣传扶贫政策及大事项目进展。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抓好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三、爱岗敬业,创先争优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该同志驻村以来,结合北百坂村实际和贫困户状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村2023-2023年帮扶工作规划。在贫困户识别、退出及动态调整过程严格程序、注重细节,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错人”。在村级资料整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县脱贫攻坚办公室要求,认真细致开展工作,做到及时归档、整理有序,受到县领导和县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被城关街道办确定为样板示范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