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1渔歌子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
2、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2、学生圈画,交流。你找到了几种景物?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
3、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悠然自得的渔夫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五、深探“不
4、须归”。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
5、的永恒画卷吧!六、作业。1、背诵渔歌子。2、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2渔歌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二)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
6、作情况。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
7、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二、理解课题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2.了解作者。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
8、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2.自主品悟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
9、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
10、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
11、故人庄、忆江南。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3纪晓岚吟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诗文对照,
12、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教学重点: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教学难点: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师补充课题:“吟诗”。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13、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生读书。2、读词。(课件1)纪晓岚光芒乾隆皇帝江畔老渔翁垂钓重复一遍悠然一篙一橹嵌入沉静(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5、师教方法:把
14、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一)第一自然段: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3、生说江畔的景物。(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5、指生读。师引导: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
15、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二)第2自然段。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
16、变化)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平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2、指生读古诗。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
17、来吗?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6、生交流。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一人”指谁?(老渔翁)“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9、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五、小结所学
18、,铺垫下文: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习。预设: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2、背诵古诗并默写。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课程复习教案4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19、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二、初读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语文课程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