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归纳分享20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归纳分享2021.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归纳分享2021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直呼其名】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一般而言,字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出于礼貌和尊敬。名与字一般由父亲或尊长来取。【号】即别号、表号。号一般由个人取定,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青莲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斋叟、我佛山人、百炼生等等。【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
2、、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缪丑(秦桧)。【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杨诚斋(杨万里);聊斋先生(蒲松龄),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柳河东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顾亭林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郡望】如唐代韩愈,世人称为韩昌黎,是因为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韩愈实际上是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而苏轼也曾自称“赵郡苏轼”、“苏赵郡”,苏氏是赵郡的望族(实际上苏轼是四川眉州人)。【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称谓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经略”洪承畴,“孙讨虏”孙权,“贾太傅
3、”贾谊;“杜拾遗”、“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后人遂以武侯相称;谢康乐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王荆公王安石;诚意伯刘基。【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长沙贾谊,他曾贬为长沙王太傅;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骆临海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贾长江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兼称】如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4、【谦称】有下列6种:(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
5、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
6、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
7、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
8、,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9、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文言虚词1.而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10、: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2.名词的为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当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2.
11、动词的使动用法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4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离骚”者,犹离忧也。2、天者,人之始也3、秦,虎狼之国。4、此不知人之祸也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二)被动句:1、方正之不容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4、而自令见放为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7、是以见放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三)状语后置句: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四)定语
12、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梳理脉络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任(第1节)疏(第2节)绌(第4节)迁(第10节)沉(第11节)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重要语句翻译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描写的
13、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课本中有这些句子: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认为少;轻,认为轻。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以为羞耻。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