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模板7篇.docx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模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模板7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模板7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模板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3、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难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讲故事了。播放喜鹊搭桥的对话。2.课前回顾:本文体裁是什么?(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都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并
2、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探究故事:(从民间故事的特点入手)(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简单复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孤苦伶仃结识织女生活美满不幸降临鹊桥相会)(二)鲜明的人物性格1.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2.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和同桌交流交流,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3.如果你能和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你想对说。(三)丰富的想象力找出故事中超越了现实的想象的内容。(四)表达的情感师生共同总结。三、结束: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并呼吁学生仰望星空,许下
3、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四、作业布置:把牛郎织女讲给家人听,并阅读一则其它民间故事,来校讲给同学听。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模板篇2教学目标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学重点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
4、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3)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王母织女的外祖母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牛郎、织女亲密爱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三、感受人物形象(课件出示5)1.牵手(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交流: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板书:织女:善良勤劳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
5、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课件出示6)(赞叹、钦佩、祝福)(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生交流、汇报: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课件出示7)2.分离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课件出示8)生总结,交流:板书: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课件出示7)(对王母的气愤,对
6、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3.相会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课件出示9)生读课文,总结,并回答。虽然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虽然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是织女不死心,进行了抗争,就连喜鹊也被他们感动。综合这些原因,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四、质疑,深化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课件出示10)2.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定义
7、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的;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课件出示11)(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象基于现实。)(课件出示11)五、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六、拓展延伸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模板篇3教学目
8、标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3、理清课文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二)
9、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给下列字注音: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解释词语: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着过活。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拗不过:无法改变。(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明确:分三个部分:第
10、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七)课堂练习: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八)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3次,完成课后练习三。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全班汇报。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长大后,哥嫂怕他
11、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织女是个渴望自由的人,是个善良的人,还是个受苦受累的人。)(一)讲读第一部分。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2、?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二)分析第二部分。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3、三)分析第三部分。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专制、凶狠、残暴。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四)课文内容小结。(五)布置作业:思考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归纳主题思想。2、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3、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教学过程(
14、一)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天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二)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1、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1)情节:织女逃离天宫与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画簪为河,牛郎织女化为星星,“鹊桥相会”等。(2)人物:王母娘娘、织女、众仙女、天兵天将,都是幻想中的神话人物,他们既有“神”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感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动物:老牛会说话,喜鹊能搭桥。2、鲜明的对比手法。织女在天上机房里的劳累、拘禁和婚后的温馨、幸福。兄嫂对牛郎的冷遇和老牛对牛郎的同情。老牛对牛郎的关切
15、、帮助、成人之美和王母娘娘对织女的冷酷、凶狠、破坏美满姻缘。3、语言通俗流,描写细致,充满感情。(三)概括中心思想。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口语化。(五)课后练习辅导。练习二:1、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2、象征意义见教案。(六)课堂练习:写出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模板篇4一、复习导入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2、具体说一说。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二、学习第三段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郎织女 教学 设计 模板
限制150内